search

季羨林在德國留學幾年

季羨林在德國留學幾年

  季羨林從1935年到1945年留學德國整十年。

  1935年9月,根據清華大學文學院與德國交換研究生協定,清華招收赴德研究生,為期3年 。季羨林被錄取,隨即到德國。10月,抵哥廷根,結識留學生章用、田德望等。入哥廷根大學。在赫赫有名的哥廷根大學,幾經輾轉選定印度學為主修方向。

  1940年12月至1941年2月,季羨林在論文答辯和印度學、斯拉夫語言、英文考試中得到4個優,獲得博士學位。因戰事方殷,歸國無路,只得留滯哥城。10月,在哥廷根大學漢學研究所擔任教員,同時繼續研究佛教混合

季羨林的那幾本書最值得看

  季羨林最值得看的幾本書:

  1、《中印文化關係史論叢》,世界上有四大文明古國,中印合起來佔了其中一半。人類總共創造出了四個大文化體系,而中印各居其一,中印合起來,可以說也佔了人類文化寶庫的一半。中印兩大文化體系都各自形成了自己的文化圈,對人類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2、《大唐西域記校注》,是由季羨林等人對《大唐西域記》進行校訂後出版的圖書,由中華書局出版。

  3、《原始佛教的語言問題》,論證了原始佛典的存在、闡明瞭原始佛教的語言政策、考證了佛教混合梵語的歷史起源和特點。

  4、《〈大事〉偈頌中限定動詞的變位》,系統總結了小乘佛教律典《大事》偈頌所用混合梵語中動詞的各種形態調整。

  5、《牛棚雜憶》,是季羨林對文革時期的一本回憶錄,他以幽默甚至是調侃的筆調講述自己在“文革”中的不幸遭遇。

  6、《留德十年》,不書訊時間的脈絡,記述了先生當年拋家傍路赴德求學德經過。

  7、《一生的遠行》,世事滄桑的閱歷,人情世態的體會彙集於此,供人借鑑。

季羨林去德國哪個大學留學呢

  1930年,季羨林高中畢業,赴北平趕考。他只報了兩個學校:北大與清華。結果,兩所學校都錄取了他。

  經過反覆思考,季羨林放棄北大選擇了清華。原因是,當時清華和德國有交換生,他希望自己有朝一日能夠出國留學。

  1935年,季羨林到德國哥廷根大學留學,主修印度學,學梵文、巴利文,選修英國語言學、斯拉夫語言學,並加學南斯拉夫文。

  1937年,開始兼任哥廷根大學漢學系講師。

  1941年,獲博士學位。從西克學吐火羅語《十王子傳》《大疏》《梨俱吠陀》。

  1946年,回國,任教於北京大學,兼任東方語言文學系主任,時為北大歷史上最年輕的正教授。


Q﹕去世﹖

  季羨林1911年8月6日至2009年7月11日,享年98歲;中國山東省聊城市臨清人,字希逋,又字齊奘;國際著名東方學大師、語言學家、文學家、國學家、佛學家、史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歷任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聊城大學名譽校長、北京大學副校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南亞研究所所長、是北京大學的終身教授。 ...

本書最值得看

  1、《中印文化關係史論叢》;   2、《羅摩衍那初探》;   3、《天竺心影》;   4、《季羨林選集》;   5、《朗潤集》;   6、《季羨林散文集》;   7、《清華園日記》;   8、《一花一世界》;   9、《二月蘭》;   10、《留德十年》。 ...

為什麼要留德十

  原因如下:   1、留學熱 ,在當時一股濃烈的留學熱瀰漫全國,其聲勢之大決不下於今天,留學牽動著成千上萬青年學子的心;   2、“鍍金”如果一個人能出國一趟,一回國身價百倍,金光閃爍,好多地方會搶著要,就成了"搶手貨";   3、當時國外環境和平以及教育環境比較好並且科技發達思想先進。 ...

所說的老佛爺是誰

  聶元梓,女,河南滑縣人。“文革”時期北京大學的造反派領袖,因張貼《宋碩、陸平、彭佩雲在文化革命中究竟幹些什麼?》大字報,發動衝擊北京市委大學部副部長宋碩和北大領導陸平、彭佩雲而聲名大噪。後曾任北京市革委會副主任,首都大專院校紅衛兵代表大會核心組組長,中共第九次代表大會的候補中央委員。聶元梓和清華大學的蒯大 ...

我和父親簡介

  1、內容簡介:本書從一個普通兒子的視角,為我們講述了把自己一生的心血都貢獻給了國家和社會的大師的家庭生活。在作者的筆下,季羨林骨子裡就是一個具有悲劇情懷與叛逆思想的人,他感情豐富、文思泉湧、善於學習,天生具有文人氣質,對愛情、家庭自然有自己的一套想法,然而根植於心底的責任感讓他選擇了一條委曲求全、與家庭妥 ...

先生個人簡介

  季羨林(1911年8月6日至2009年7月11日),中國山東省聊城市臨清人,字希逋,又字齊奘。國際著名東方學大師、語言學家、文學家、國學家、佛學家、史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歷任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聊城大學名譽校長、北京大學副校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南亞研究所所長,是北京大學的終身教授。   早年 ...

是什麼著名學者

  古文學學者,歷史學者,東方學者。   季羨林,1911年8月6日至2009年7月11日,字希逋,又字齊奘,山東臨清人。中國著名的古文字學者、歷史學者、東方學者、思想家、翻譯家、佛學家、梵文、巴利文專家、作家。他精通12國語言,對印度語文文學歷史的研究建樹頗多。曾任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北京大學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