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火羅語是印歐語系中的一種獨立語言 。20世紀初在中國新疆發現了這種語言的殘卷。後經考釋,此語言有東西兩種方言,習稱吐火羅A、吐火羅B。拼寫字母是源於印度的婆羅米系列字母,時間可能在6~8世紀之間。
研究表明吐火羅語屬於印歐語系,而西藏象雄王朝時代使用的象雄語屬於漢藏語系,故網路上流傳的關於吐火羅語即為古象雄語的說法皆為謠傳。
吐火羅語是印歐語系中的一種獨立語言 。20世紀初在中國新疆發現了這種語言的殘卷。後經考釋,此語言有東西兩種方言,習稱吐火羅A、吐火羅B。拼寫字母是源於印度的婆羅米系列字母,時間可能在6~8世紀之間。
研究表明吐火羅語屬於印歐語系,而西藏象雄王朝時代使用的象雄語屬於漢藏語系,故網路上流傳的關於吐火羅語即為古象雄語的說法皆為謠傳。
1930年,季羨林高中畢業,赴北平趕考。他只報了兩個學校:北大與清華。結果,兩所學校都錄取了他。
經過反覆思考,季羨林放棄北大選擇了清華。原因是,當時清華和德國有交換生,他希望自己有朝一日能夠出國留學。
1935年,季羨林到德國哥廷根大學留學,主修印度學,學梵文、巴利文,選修英國語言學、斯拉夫語言學,並加學南斯拉夫文。
1937年,開始兼任哥廷根大學漢學系講師。
1941年,獲博士學位。從西克學吐火羅語《十王子傳》《大疏》《梨俱吠陀》。
1946年,回國,任教於北京大學,兼任東方語言文學系主任,時為北大歷史上最年輕的正教授。
聶元梓,女,河南滑縣人。“文革”時期北京大學的造反派領袖,因張貼《宋碩、陸平、彭佩雲在文化革命中究竟幹些什麼?》大字報,發動衝擊北京市委大學部副部長宋碩和北大領導陸平、彭佩雲而聲名大噪。後曾任北京市革委會副主任,首都大專院校紅衛兵代表大會核心組組長,中共第九次代表大會的候補中央委員。聶元梓和清華大學的蒯大富、北京航空學院的韓愛晶、北京師範大學的譚厚蘭以及北京地質學院的王大賓統稱為北京造反派的五大領袖,1971年初,聶元梓被隔離審查,限制行動自由。1973年她被安排到北京新華印刷廠參加勞動,吃住在廠。1975年轉到北大儀器廠勞動,1978年4月19日,聶元梓被捕入獄。1983年3月,57歲的聶元梓被以反革命宣傳煽動罪、誣告陷害罪判處17年徒刑、剝奪政治權利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