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學,才知已之不足。
2、習,方明已之進退。
3、班會課上已經登上講臺才臨時在黑板寫下這個題目,學生問:這是誰說的話?我答:我說的!沒等我再向下解釋,學生已經毫不吝惜地拍起了巴掌。停下來後,我才接著說:先不要恭維我,請讓我先來做個說明,接下去就是大家的事情,請你說出自己的理解!就這樣,班會課就這樣被我放下去。一則自己歇息一下,同時也可以聽一聽學生的心聲。當然也有些“醉翁之酒”之心。
4、在課堂教學時,經常會說“學了不用等於沒學”,即學而不習則無所得。子曰:學而時習之,不變說乎?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真是萬世之精華。帕斯卡又言:人的全部尊嚴就在於思想!不學不習哪裡會有什麼思想。反思自己,離開霍林河前剛好是“終身學習”的提法最為火爆的時候,這種提法本身剛好也正合我意,但那時的學習基本上只有“學”,而沒有“習”,所以家裡人都稱我為書呆子。大概是書看得多了一點兒,所以經常在課堂上信口噴出些口水來,趕上教學的某個場景會一下子把腦子裡讀過想過的東西勾出來,不吐不快。偶爾可能會跑題,但大體都是為教學本身服務的,說說無妨。
5、經常會覺察到自己已經腐朽起來,每天的忙碌既無學又無習。所幸學會了“偷懶”,喜歡的東西總是要抽一點時間瞄上幾眼,這樣心理也會踏實一些。不急不氣,其奈我何?有學生在紙條中寫下:老師,你太沉穩了,沉穩得好象天蹋下來都沒事一樣。看過之後,嚇了我一跳,不知道他到底是什麼意思?說他說得對又好象不對,說他看的準又好象不準。“天蹋下來都沒事一樣”,這給學生是積極地引導還是消極地暗示,自以為還有些激情,但從學生的眼睛中我看到了自己!
雖與之俱學裡之是代詞,代指認真學習的那個人。雖與之俱學的意思是,這個人雖然與專心致志的那個人一起學習。《雖與之俱學》是孟子的一篇文章,講述的道理是學習與智力無關,必須要專心致志,絕不可三心二意。
全篇的譯文為:弈秋是在全國最善於下棋的人,讓弈秋同時教兩個人下棋,其中一個人專心致志,只聽奕秋的教導;而另一個雖然也在聽,心裡面卻一心認為有天鵝要飛來,想著要拉弓搭箭射它。這個人雖然與專心致志的那個人一起學習,卻比不上那個人。難道是因為他的智商不如那個人嗎?回答說:當然不是。
在現代公眾心目中,星占學(astrology)與天文學(astronomy)兩者顯然是根本不同的東西,那麼星占學與天文學有什麼不同?前者是迷信而後者是科學。然而在歷史上,情況並非如此。直到文藝復興時期以及再稍往後一些的年代,星占學家和天文學家還是無法區別的--他們從來就是同一種人。在拉丁文中,他們被稱為astrologus;他們所操的職業則稱為astrologia,這個詞來源於希臘語αστρολογία,意為星象學,也即星占學。星占學在漢語中又常譯成占星術或星佔術,這裡則統一使用“星占學”一詞,因為拉丁文中字尾-ology按照慣例都譯作“學”。
“天文”一詞在中國已有兩千年以上的歷史。《易經》裡保留著這個詞的原始用法。《易-彖-賁》上說:
觀乎聽聞,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易-繫辭上》又說:
仰以觀於天文,俯以察於地理。
這裡“天文”的含義都是指天象,即各種天體交錯執行而在天空上所呈現的景象,這種景象被稱為“文”。不過古人仰觀天象,其目的並非探索自然奧秘,而是為了從天象中看出人世間的吉凶禍福--這正是星占學的根本宗旨。因此在古代中國,“天文”一詞通常都是指仰觀天象以佔知人事吉凶的學問,即星占學。
按照上面所述的古義,“天文學”一詞理應用來對譯astrology才對,但是如今卻用來對譯satronomy。當然,約定俗成既久,也就只好沿用下去。不過對於打算星占學歷史和天文學史的人來說,這方面的區別卻不能搞清楚。
天文學和天文學家,在很多程度上是一組現代的觀念,古代則只有星占學和星占學家。我們之所以說古代星占學家和天文學家是同一種人,主要是因為,星占學家確實掌握著天文學知識(只是現代天文學知識中的一小部分,主要是天體測量方面)--這是他們從事星占學活動必不可少的工具。不幸的是以往大量宣傳性讀物已在一般公眾中造成了根結盤固的誤解,似乎古代真有那麼一大批“天文學家”在從事著於今天的天文性質完全相同的科學活動,而這並不是歷史事實。即使在古代星占學家自己的主觀意識中,他也是把自己所從事的活動看成是旨在尋求“天人之際”的大奧秘並預知未來的吉凶禍福;而絕不是像許多現代讀物所強加到他們頭上的那樣,看成是進行所謂“科學研究”。中國#萬年曆www.wannianli8.com
還有人將星占學與天文學的感到比作鍊金術與現代化學的關係,這也有不甚貼切之處。鍊金術隨著現代化學的興起而衰亡,大體上呈現為後者替代了前者的局面;而星占學在天文學從它那裡獨立出來並迅猛發展之後,卻併為衰亡。事實上,星占學迄今仍在歐美各國廣泛流傳。比如有些報紙上每天都要登載算命天宮圖(horoscope),偶有一天未載竟還會有讀者提出抗議;又如前幾年還有關於當時的美國總統里根“根據星占學行事”的傳聞,在報紙上鬧得沸沸揚揚。此外還有出版星占學專業雜誌的,開辦星占學專門學校的,種種花樣,不一而足。
今天講座的主題是占星學與親密關係,有兩點我必須告訴你們,雖然我非常熱愛占星學,我已經從事占星師工作25年了;但我對親密關係更感興趣,甚至超過了占星學。親密關係對於在座的大多數來說,要比學占星開始得早。我認為親密關係是一場掙扎,雖然,我會將這個觀點投射到你們中那些同意我的說法的人身上,但我仍然認為這是 ...
在現代公眾心目中,星占學(astrology)與天文學(astronomy)兩者顯然是根本不同的東西:前者是迷信而後者是科學。然而在歷史上,情況並非如此。直到文藝復興時期以及再稍往後一些的年代,星占學家和天文學家還是無法區別的--他們從來就是同一種人。在拉丁文中,他們被稱為astrologus;他們所操的 ...
1、形而下學釋義:舊指自然科學。
2、唯物主義中對形學的一種劃分,即形而上學、形而下學。形而上學是近代唯物主義的概念,而“形而下學”是由“形而上學”逆向推演出來的概念,是指:“對可證明的客觀實在進行的研究分析,是一種具體地、客觀地、運動地觀察方法和思維模式。
3、在中國當代儒家用學學派理論中,延續 ...
1、對人處事要懷著一顆善心,要親近有仁德的良師益友。如果這些都做到了,還有多餘的時間精力就要去學習文化知識。 出自《弟子規》
2、小故事:三國時期,有一個叫董遇的人,從小家裡很窮,他必須整日為生活而奔波。但是,他的知識很淵博,人們都很佩服他。紛紛前來求教,並問他是如何學習的。董遇聽了,告訴他們說:學習 ...
攵古同“攴”。
1、輕輕地擊打。
2、古同“撲”,戒尺。
東漢許慎的《說文解字》把“攵”旁全都解成“攴”(讀鋪,意為“輕度敲打”)。後世學者認為,“攴”經借用而成了“攵”,即“文”。尚保留“攴”旁的常見字只有“敲”和“寇”等少數字了。演變成“攵”旁卻明顯帶有“敲打”義的字如“收”“攻”“敵”“ ...
1、適用的場合不同。
去世多用於非正式場合,比如家人之間的通告。而逝世則是很正規的場合,比如某某領導人逝世,或國家級別的老藝術家,貢獻很大的科學家用逝世較多,後面會寫享年多少歲。
2、描述的角度不同。
逝世一般是從旁人的角度去描述,多用於表示對死者的敬意。而去世多從自己的角度來說明,從表面上看 ...
1、九學一詞最早出現在豆瓣鵝組,並且他們以會磕糖,會“搞文學”著稱,現在只要一出現新的陳情令關於博君一肖的花絮影片,大家都會先拿給九學來品一品。
2、由一個九分鐘的陳情令花絮影片,延伸出的一批,善於研究王一博和肖戰二人“關係”的愛好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