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安第斯山脈由南極洲板塊和美洲板塊擠壓形成,而北美的落基山脈則是由太平洋板塊和美洲板塊碰撞擠壓而形成。
2、安第斯山脈是最長的山脈,幾乎是喜瑪拉雅山脈三倍半,屬美洲科迪勒拉山系,是科迪勒拉山系主幹。南美洲西部山脈大多相互平行,並同海岸走向一致,縱貫南美大陸西部,大體上與太平洋岸平行,其北段支脈沿加勒比海岸伸入特立尼達島,南段伸至火地島。跨委內瑞拉、哥倫比亞、厄瓜多、秘魯、玻利維亞、智利、阿根廷等國,全長約8900千米。一般寬約300千米,最寬處在阿里卡(Arica)至聖他克盧斯(Santa Cruz)之間,寬約750公里。
安第斯山脈由南極洲板塊和美洲板塊擠壓形成的。安第斯山脈屬於科迪勒拉山系,也稱安弟斯山脈或安蒂斯山脈,位於南美洲的西岸,從北到南全長8900餘千米,是世界上最長的山脈。
安第斯山脈從南美洲的南端到最北面的加勒比海岸綿亙約形成一道連續不斷的屏障。安第斯山脈將狹窄的西海岸地區同大陸的其餘部分分開,是地球重要的地形特徵之一,它對山脈本身及其周圍地區的生存條件產生深刻的影響。
南極洲板塊、美洲板塊。
安第斯山脈屬於科迪勒拉山系,也稱安弟斯山脈或安蒂斯山脈,位於南美洲的西岸,範圍從巴拿馬一直到智利。從北到南全長8900餘千米,是世界上最長的山脈,縱貫南美大陸西部,素有“南美洲脊樑”之稱,山脈有許多海拔6000米以上、山頂終年積雪的高峰,且地區礦產資源豐富。
東非大裂谷在非洲板塊和印度洋板塊交界處,由於兩個板塊張裂拉伸,使得同阿拉伯古陸塊相分離的大陸漂移運動而形成這個裂谷。由於抬升運動不斷的進行,地殼的斷裂不斷產生,地下熔岩不斷的湧出,漸漸形成了高大的熔岩高原。高原上的火山則變成眾多的山峰,而斷裂的下陷地帶則成為大裂谷的谷底,總長6400千米。 ...
1、歐洲的阿爾卑斯山是由亞歐板塊與非洲板塊碰撞擠壓隆起而形成的。
2、阿爾卑斯山脈(英語Alps)位於歐洲中南部,覆蓋了義大利北部、法國東南部、瑞士、列支敦斯登、奧地利、德國南部及斯洛維尼亞。阿爾卑斯山脈自亞熱帶地中海海岸法國的尼斯附近向北延伸至日內瓦湖,然後再向東北伸展至多瑙河上的維也納。
3、 ...
美洲板塊和太平洋板塊擠壓形成落基山脈。
落基山脈又譯作洛磯山脈,是美洲科迪勒拉山系在北美的主幹,由許多小山脈組成,被稱為北美洲的“脊骨”,主要的山脈從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加到美國西南部的新墨西哥州,南北縱貫4800多千米,廣袤而缺乏植被。其名稱源自印第安部落名。巍峨的落基山脈綿延起伏,自北向南,有數 ...
1、喜馬拉雅山脈是由印澳板塊與歐亞大陸板塊碰撞形成的。印度板塊仍在以每年大於5釐米的速度向北移動,喜馬拉雅山脈仍在不斷上升中,同時還處於板塊邊界碰撞型地震構造帶上。
2、據地質考察證實,早在20億年前,喜馬拉雅山脈的廣大地區是一片汪洋大海,稱古地中海,它經歷了整個漫長的地質時期,一直持續到3000萬年 ...
非洲板塊與亞歐板塊。阿爾卑斯山脈位於歐洲中南部,是歐洲最大的山脈,同時也是個巨大的分水嶺,歐洲許多大河如多瑙河、萊茵河、波河、羅訥河等都發源於此。
阿爾卑斯山覆蓋了義大利北部邊界、法國東南部、瑞士、列支敦斯登、奧地利、德國南部及斯洛維尼亞。其山脈主幹向西南方向延伸為比利牛斯山脈。 ...
1、東非大裂谷是由非洲板塊和印度洋板塊張裂運動而形成。
2、東非大裂谷是世界大陸上最大的斷裂帶,從衛星照片上看去猶如一道巨大的傷疤。東非大裂谷素有“地球傷疤”之稱。這條裂谷帶位於非洲東部,南起贊比西河的下游谷地,向北經希雷河谷至馬拉維湖(尼亞薩湖)北部分為東西兩支。 ...
地中海縮小是亞歐板塊和非洲板塊碰撞擠壓形成的,地中海是歐洲、非洲和亞洲大陸之間的一塊海域,是世界最大的陸間海,地中海沿岸是古代文明的發祥地之一。
地中海面積在縮小是因為它處於非洲板塊和亞歐板塊兩大板塊的交界地帶,板塊相互擠壓、重合,在板塊交界的地方將會隆起,形成山脈,所以地中海的面積會不斷變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