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的農民起義此起彼伏,其數目之多是空前絕後的。有記載的農民起義中,從宋太祖乾德三年,963年的第一次農民起義,到宋朝末年,1275年最後一次農民起義。
北宋宣和年間,官逼民反,豈止方臘、宋江揭竿而起而已,史稱:“河朔、山東群盜蜂起,大者攻犯城邑,小者延蔓巖谷,多者萬計,少者屯聚。魏博間則有楊天王之流,青徐沂密如高託山等,至不可勝數“。
宋朝前後300餘年中經歷了433次農民起義,其中230次發生在北宋,203次發生在南宋,平均一年就有1、4次農民起義。
宋代的農民起義此起彼伏,其數目之多是空前絕後的。有記載的農民起義中,從宋太祖乾德三年,963年的第一次農民起義,到宋朝末年,1275年最後一次農民起義。
北宋宣和年間,官逼民反,豈止方臘、宋江揭竿而起而已,史稱:“河朔、山東群盜蜂起,大者攻犯城邑,小者延蔓巖谷,多者萬計,少者屯聚。魏博間則有楊天王之流,青徐沂密如高託山等,至不可勝數“。
宋朝前後300餘年中經歷了433次農民起義,其中230次發生在北宋,203次發生在南宋,平均一年就有1、4次農民起義。
黃巢:乾符二年(875年),黃巢響應王仙芝的起義,遂在冤句(今山東菏澤市西南)起義;王仙芝:乾符元年(874年),王仙芝自稱“天補平均大將軍”兼“海內諸豪都統”,在山東長垣聚眾起義;龐勳:唐鹹通九年(868年)七月至十年十月,桂州(治始安,今廣西桂林)戍兵發動的反唐農民起義;裘甫:唐大中十三年(859年)十二月至次年六月,在江南東道的浙東一帶,發生了以裘甫為首領的農民起義,揭開了推翻唐王朝農民戰爭(參見唐末農民起義戰爭)的序幕。
原因:
1.秦朝徭役繁重,秦始皇不顧人民的承受能力,大量徵發農民服兵役、服徭役,繁重的徭役、兵役,使社會生產遭到極其嚴重的破壞,階級矛盾迅速激化;
2.秦朝刑罰嚴酷,秦律繁雜,刑罰殘酷,一人犯罪,株連親族、鄰里,百姓坐罪者極多;
3.秦朝賦稅沉重,農民要向官府繳納田租、戶賦以及各種名目的苛捐雜稅,總徵收量佔農民全年收穫物的三分之二以上;
4.土地兼併嚴重,繁重的徭役,加速了農民的破產,一些大地主田連阡陌,大批農民失去土地。
意義:
1.第一次大規模農民戰爭,推翻了秦朝,打擊了地主階級,迫使漢朝統治者採取休養生息政策;
2.首創精神,樹立榜樣;
4.“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口號對漢初“布衣將相“有一定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