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修郎是正八品,拿到現在來說相當於正營級別。武功郎是正七品,相當於現在的正團級別。
宋朝政治體制的主要特點是加強中央集權,在職官制度上,中央集權、百官權力分散、重文輕武。宋朝官制,以元豐改製為界限,改制前、後各為一階段,南宋又為一大階段。宋代設中書、樞密、三司分掌政、軍、財三大務,宰相之權為樞密使、三司使所分取。宰相、樞密使、三司使三者的事權不相上下,不相統攝。
武修郎是正八品,拿到現在來說相當於正營級別。武功郎是正七品,相當於現在的正團級別。
宋朝政治體制的主要特點是加強中央集權,在職官制度上,中央集權、百官權力分散、重文輕武。宋朝官制,以元豐改製為界限,改制前、後各為一階段,南宋又為一大階段。宋代設中書、樞密、三司分掌政、軍、財三大務,宰相之權為樞密使、三司使所分取。宰相、樞密使、三司使三者的事權不相上下,不相統攝。
青花郎和紅花郎的區別在於,檔次不一樣,青花郎檔次高於紅花郎。雖然都是醬香型白酒的典範,都是紅花郎事業部的三個核心品種。然而青花郎的檔次要比紅花郎的設計得高。青花郎主推的是青花郎二十年,而紅花郎則主推的是十年和十五年。年份上的差異也看出這兩個系列的檔次是有差別的。
仡佬族聚居區地處黔北, 在貴州與四川交界處,是雲貴高原向四川盆地過渡的斜坡地帶。 仡佬族的姑娘出嫁前三五天就會開始“哭嫁”。娶親時新郎不會去親迎,而是於婚期前一日派轎伕到天黑的時候去女家。在進門之前,女方有專人主持“欄門禮”,要行敬酒、鋪氈、恭候等禮數,每道程式都有傳統的對答禮詞,必須說唱得合乎規矩,否則要遭轟笑。姑娘出嫁時先將花轎抬進堂屋,由新娘的兄長或叔叔將新娘“拉出”裡屋,給祖宗父母磕頭,爾後“強抱”入轎中,表示對孃家戀戀不捨。孃家人把轎子抬出村寨外,才交給男方轎伕。轎前有兩人持大刀開路,花轎周圍有彩旗和藍傘簇擁,途中鳴號放炮,吹吹打打,非常熱鬧。到新郎家拜堂後, 新娘要重新梳妝打扮,然後到寨中寬敞處讓大家欣賞、逗笑,以便和鄉親們建立友好感情。
在黔西北的仡佬族,婚禮更有趣。新郎騎馬去迎親,有4個伴郎相陪,其中2人扛著竹掃帚,另2人抬著酒肉禮物。途中有女方派出的幾個壯漢欄路“搶劫”, 把“搶”來的酒肉在山坡上吃掉,表示女家富有,不稀罕你這點禮品。新郎到了女方寨門,有一群人手執木片圍“打”新郎,男方執竹掃帚者要全力保護突圍。新郎跑進女方家門,馬上有“敬親酒”招待,而且新郎與新娘也相互敬酒。敬酒畢,新郎將新娘“抱”上馬背,新郎執韁引路而歸。
隆重的婚禮宴席要分二臺或三臺,即要連續吃二三 道不同的席。第一臺是茶席,只吃清茶、油炸食品及乾鮮果品。第二臺是酒席,要喝白酒,吃各種涼拌拼盤。第三臺是正席,除必有兩碗扣肉外,還得有各種烹炒的民族風味。
婚宴中,仡佬族還用咂酒招待客人。咂酒是將酒釀好後密封於外抹柴灰拌黃泥的壇中,密封時就插有兩根竹竿,一彎一直,竹節沒有完全打通。飲用時打通竹節,直管進氣,彎管咂吸而飲,飲酒時有專門唱“打鬧歌 ”的歌手助興,使客人感到一片溫馨。
高臺舞獅
仡佬族的民間高臺舞獅,是很受群眾喜愛的娛樂活動,具有雜技藝術的特色。高臺是以8至12張大方桌一層層疊壘而成,最上面的桌子四條腿朝天,總高度10多米,一個舞獅班子,少則四五人,多則十五人。一般同時登臺表演的是4人。兩個人扮獅子,把獅頭獅皮披蓋在全身,只露兩腳,另外2人分別裝扮成孫猴和笑臉和尚。有時還有同時出場的小獅子。“孫猴”和“笑臉和尚”揮舞手帕逗引大獅子逐層攀上高臺,直至頂端 。上攀的動作十分驚險,有正上、倒上、翻上,“小猴 ”與“和尚”、“小獅”與“小獅”一正一倒向上;大獅子有直上、穿上、穿繞桌子螺旋上,到最高處還要四腳踩桌腿表演,不帶任何保險繩索。所表演的技巧,都 有生動形象的名目,如“燕子翻飛”、“蛤蟆抱崽”、“鰲魚吃水”、“雛鷹展翅”、“鯉魚曬肚”、“蜘蛛吊線”、“仙猴摘桃”、“滾龍抱柱”、“沖天倒立” 、“靠背翻”、“踩高樁”、“疊羅漢”、“旋風車” 等。一個舞獅班有時可連續表演四、五個小時,有些動作使人屏息斂氣,怦然心動。有些動作又因滑稽可笑而使觀眾忍俊不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