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宋襄公為什麼是春秋五霸

宋襄公為什麼是春秋五霸

  宋襄公曾主持過諸侯會盟。齊桓公死後,齊國霸主之位不存,宋襄公欲繼承齊桓公會盟諸侯匡扶周室。但宋國只不過是一箇中等諸侯國,國力不強。不過宋襄公有兩點倚仗,一是他素來推行仁義,得到國人的擁護,而且在諸侯間也有賢名,算是德高望重之人。

  宋國的爵位尊貴,由於宋國是商朝王室後裔立的諸侯,因此位居“五爵”之首的公爵之位,在中原諸侯中算是數一數二的,連齊國都只是侯爵,其它還有如晉侯、燕伯、秦伯、楚子等,按照周朝禮制以公爵身份統帥諸侯。

宋襄公為什麼是春秋五霸之一

  1、他素來推行仁義,得到國人的擁護,而且在諸侯間也有賢名,算是德高望重之人。

  2、宋國的爵位尊貴,由於宋國是商朝王室後裔立的諸侯,因此位居“五爵”之首的公爵之位,在中原諸侯中算是數一數二的。

  3、在於對宋襄公的評價了,雖說他事實上稱霸失敗,也是春秋時代禮樂崩壞的必然結局,但後人對襄公的評價並不低。事實上楚國也正是因為依仗蠻力欺負禮讓的襄公也最終為中原諸侯所不齒,埋下了城濮之戰被晉侯重耳擊敗的伏筆。

  4、在於吳越所謂霸業並沒有得到中原諸侯承認,當時它們雖然興盛一時,

中華上下五千年:愚蠢的宋襄公

   宋襄公見齊國發生內亂,就通知各國諸侯,請他們共同護送公子昭到齊國去接替君位。

  但是宋襄公的號召力不大,多數諸侯把宋國的通知擱在一邊,只有三個小國帶了點人馬前來。

  宋襄公率領四國的兵馬打到齊國去。齊國一批大臣一見四國人馬打來,就投降了宋國,

  迎接公子昭即位。這就是齊孝公。

  齊國本來是諸侯的盟主國,如今齊孝公靠宋國幫助得了君位,宋國的地位就自然提高了。

  宋襄公雄心勃勃,想繼承齊桓公的霸主事業。這次他約會諸侯,只有三個小國聽從他的

  命令,幾個中原大國沒理他。宋襄公想借重大國去壓服小國,就決定去聯絡楚國。他認為要

  是楚國能跟他合作的話,那麼在楚國勢力底下的那些國家自然也都歸服他了。

  他把這個主張告訴了大臣們,大臣公子目夷不贊成這麼辦。他認為宋國是個小國,想要

  當盟主,不會有什麼好處。宋襄公哪裡肯聽他的話,他邀請楚成王和齊孝公先在宋國開個

  會,商議會合諸侯訂立盟約的事。楚成王、齊孝公都同意,決定那年(公元前639年)七

  月約各國諸侯在宋國盂(今河南睢縣西北,盂音yú)地方開大會。

  到了七月,宋襄公駕著車去開大會。公子目夷說:“萬一楚君不懷好意,可怎麼辦?主

  公還得多帶些兵馬去。”

  宋襄公說:“那不行,我們為了不再打仗才開大會,怎麼自己倒帶兵馬去呢?”

  公子目夷怎麼也說不服他,只好空著手跟著去。

  果然,在開大會的時候,楚成王和宋襄公都想當盟主,爭鬧起來。楚國的勢力大,依附

  楚國的諸侯多。宋襄公氣呼呼地還想爭論,只見楚國的一班隨從官員立即脫了外衣,露出一

  身亮堂堂的鎧甲,一窩蜂地把宋襄公逮了去。

  後來,經過魯國和齊國的調解,讓楚成王做了盟主,才把宋襄公放了回去。

  宋襄公回去後,怎麼也不服氣,特別是鄰近的鄭國國君也跟楚成王一起反對他,更加使

  他惱恨。宋襄公為了出這口氣,決定先征伐鄭國。

  公元前638年,宋襄公出兵攻打鄭國。鄭國向楚國求救。楚成王可厲害,他不去救鄭

  國,反倒派大將帶領大隊人馬直接去打宋國。宋襄公沒提防這一著,連忙趕回來。宋軍在泓

  水(在河南柘城西北,泓音hóng)的南岸,駐紮下來。

  兩軍隔岸對陣以後,楚軍開始渡過泓水,進攻宋軍。公子目夷瞧見楚人忙著過河,就對

  宋襄公說:“楚國仗著他們人多兵強,白天渡河,不把咱們放在眼裡。咱們趁他們還沒渡完

  的時候,迎頭打過去,一定能打個勝仗。”

  宋襄公說:“不行!咱們是講仁義的國家。敵人渡河還沒有結束,咱們就打過去,還算

  什麼仁義呢?”

  說著說著,全部楚軍已經渡河上岸,正在亂哄哄地排隊擺陣勢。公子目夷心裡著急,又

  對宋襄公說:“這會兒可不能再等了!趁他們還沒擺好陣勢,咱們趕快打過去,還能抵擋一

  陣。要是再不動手,就來不及了。”

  宋襄公責備他說:“你太不講仁義了!人家隊伍都沒有排好,怎麼可以打呢。”

  不多工夫,楚國的兵馬已經擺好陣勢。一陣戰鼓響,楚軍像大水衝堤壩那樣,嘩啦啦地

  直衝過來。宋國軍隊哪兒擋得住,紛紛敗下陣來。

  宋襄公指手劃腳,還想抵抗,可是大腿上已經中了一箭。還虧得宋國的將軍帶著一部分

  兵馬,拼著命保護宋襄公逃跑,總算保住了他的命。

  宋襄公逃回國都商丘,宋國人議論紛紛,都埋怨他不該跟楚國人打仗,更不該那麼打法。

  公子目夷把大家的議論告訴宋襄公。宋襄公揉著受傷的大腿,說:“依我說,講仁義的

  人就應該這樣打仗。比如說,見到已經受了傷的人,就別再去傷害他;對頭髮花白的人,就

  不能捉他當俘虜。”

  公子目夷真的耐不住了,他氣憤地說:“打仗就為了打勝敵人。如果怕傷害敵人,那還

  不如不打:如果碰到頭髮花白的人就不抓,那就乾脆讓人家抓走。”

  宋襄公受了重傷,過了一年死了。臨死時,他囑咐太子說:“楚國是我們的仇人,要報

  這個仇。我看晉國(都城在今山西翼城東南)的公子重耳是個有志氣的人,將來一定是個霸

  主。

  你有困難的時候,找他準沒錯兒。”


關於春秋齊桓

  春秋時齊國國君,姓姜,名小白,於公元前685年至公元前643年在位。僖公三子,襄公之弟,齊國第十六代君主。在位期間,重用賢才,納大夫鮑叔牙之諫,釋怨於政敵管仲,選賢任能,加強武備,發展生產,改革國政。號召“尊王攘夷”,助燕敗北戎,援救邢、衛,阻止狄族進攻中原,國力強盛。聯合中原各國攻楚之盟國蔡,與楚在召陵 ...

勾踐是哪個朝代的人 勾踐是春秋之一嗎

  勾踐是哪個朝代的人   勾踐朝代:周朝——春秋戰國。   勾踐是越王允常的兒子,在允常去世後,由勾踐繼位,勾踐是春秋末年越國的君主。最讓世人敬佩的就是越王勾踐為了打敗吳國臥薪嚐膽,“臥薪嚐膽”的故事也至今流傳。勾踐在打敗了吳國後,成了春秋時最後一個霸主。   在西周末年,周幽王滅亡之後,代表著西周結束。諸 ...

春秋之首是誰

  春秋五霸之首是齊桓公。   齊桓公,本名呂小白,姜姓呂氏,春秋五霸之首,與晉文公並稱“齊桓晉文”,公元前685~前643年在位,姜姓齊國第十五位國君。   齊桓公任管仲為相,推行改革,實行軍政合一和兵民合一的制度,使齊國逐漸強盛,齊桓公於前681年在北杏同宋、陳、蔡、邾四國諸侯會見,是為平定宋國的動亂,後 ...

春秋是誰

  1、現在普遍認為的春秋五霸是《史記》中記載的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齊桓公是春秋五霸之首,宋襄公於齊桓公死後出名,晉文公與齊桓公並稱“齊桓晉文”,秦穆公統一西方十二國,楚莊王在桓公時候崛起。   2、春秋五霸指的是春秋時期五位稱霸的諸侯,但是關於春秋五霸歷史上出現過很多種說法,在《史記》中 ...

的大臣有哪些

  宋襄公的大臣有:目夷、公孫固、宋王臣等等。宋茲甫(?-前637年),子姓宋氏,春秋時期宋國第20位國君。春秋五霸之一,宋桓公嫡子,宋成公之父。   齊桓公死後,齊國發生內亂,宋襄公率領衛國、曹國和邾國等四國人馬打到齊國,齊人裡應外合,擁立齊孝公,宋襄公因此聲名鵲起。 ...

請問春秋是哪

  春秋五霸為: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另外一種說法是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和楚莊王。   產生原因:春秋時期,周天子,勢力衰微,失去權威,已經不能夠有效地控制諸侯國了。一些強大的諸侯國為了能在政治生活中佔據主導地位,進行了激烈的爭霸戰爭,互相征戰,先後稱霸的有五個諸侯叫做“春秋五 ...

春秋與戰國七雄介紹

  1、春秋五霸指春秋時期五個被推為盟主的國君,有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戰國七雄是指戰國時的七個強國,分別是齊、楚、燕、韓、趙、魏、秦。   2、春秋戰國時期是我國由奴隸制度轉為封建社會的一個重要過渡期,也因此出現了許許多多的英雄人物,政治家、軍事家和思想家,那麼今天小編要給大家介紹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