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
2、原文
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
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3、釋義
上聯的意思是講書院的環境便於人們專心讀書。這十一個字很生動描寫了自然界的風雨聲和人們的讀書聲交織在一起的情景,令人彷彿置身於當年的東林書院中,耳朵裡好像真的聽見了一片朗誦和講學的聲音,與天籟齊鳴。
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該詩句出自明代東林領袖顧憲成在無錫東林書院所撰寫的對聯,原文為“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上聯將讀書聲和風雨聲融為一體,既有詩意,又有深意。下聯有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雄心壯志。風對雨,家對國,耳對心,極其工整,連用疊字,如聞書聲琅琅。
顧憲成(1550年-1612年),字叔時,號涇陽,因創辦東林書院而被人尊稱“東林先生”。明代思想家,東林黨領袖。江蘇無錫人,在萬曆八年(1580年)中進士後歷任京官,授戶部主事。著作有《小心齋札記》、《涇皋藏稿》、《顧端文遺書》等。天啟初年,明熹宗贈顧憲成太常卿。後來東林黨爭爆發,被魏忠賢閹黨削去封號。崇禎初年,顧憲成獲得平反,贈吏部右侍郎,諡號端文。
1、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的上一句: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
2、上聯的意思是講書院的環境便於人們專心讀書。這十一個字很生動描寫了自然界的風雨聲和人們的讀書聲交織在一起的情景,令人彷彿置身於當年的東林書院中,耳朵裡好像真的聽見了一片朗誦和講學的聲音,與天籟齊鳴。
1、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顧憲成所撰。
2、顧憲成在無錫創辦東林書院,講學之餘,往往評議朝政,撰有這副心懷遠大抱負之名聯,後被廣為傳誦,成為許多學人、志士的共同心聲和座右銘,此聯現懸於依庸堂內。後來人們用以提倡“讀書不忘救國”,至今仍有積極意義。
3、上聯將讀書聲和風雨聲融為一體,既有詩意,又有深意。 ...
1、下一句是“欲語淚先流”,出自《武陵春·春晚》: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2、這首詩的大意是:我住的地方風也停了,地上的泥土散發出一點點清香,樹上的花瓣都已落盡,每天早晚都疲倦地懶得梳頭打理自己。現在變化太大了 ...
1、天下三分明月夜下一句:二分無賴是揚州。
2、出自唐代詩人徐凝的《憶揚州》。全詩:蕭娘臉薄難勝淚,桃葉眉尖易覺愁。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
3、全詩釋義:少女嬌美的面龐遮掩不住相思離別眼淚,桃葉眉上所掛的一點憂愁也容易被人察覺。天下明月的光華有三分吧,可愛的揚州啊,你竟然佔去了兩分。 ...
無事不登下一句是三寶殿。無事不登三寶殿是由佛教寺廟中有禮拜、供養等法事方入佛殿,無事不得隨便在此走動吵嚷。後引申為有事而來。“三寶殿”即是佛教寺院中佛、法、僧的三個主要活動場所。“三寶殿”只有較大規模的寺廟才有,像少林寺、棲霞古寺、普陀寺等。這三處地方,是清靜高潔的佛教重地,不可隨意亂闖,所以也就有了“無 ...
“天下三分明月夜”下一句是:二分無賴是揚州。
出自唐代徐凝《憶揚州》:蕭娘臉薄難勝淚,桃葉眉尖易覺愁。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
這是一首懷人詩,以離恨千端的綿綿情懷,追憶當日的別情。
徐凝,唐代詩人,浙江睦州分水人,生卒年均不詳,與白居易、元稹同時而稍晚。明人揚基《眉庵集》卷五“長短句 ...
含義是形容只說不實行,或只說而沒有事實證明。知易行難。說來都很容易,做來卻頗困難。
比喻空談理論,不能解決實際問題。也比喻空談不能成為現實。
出自《畢加豬》,是廣州市畢加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經過五年精心策劃創作的卡通角色,其造型可愛、個性滑稽、調皮搗蛋、表情千變萬化的卡通小精靈。 ...
1、下一句是“欲語淚先流”,出自《武陵春·春晚》: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2、這首詩的大意是:我住的地方風也停了,地上的泥土散發出一點點清香,樹上的花瓣都已落盡,每天早晚都疲倦地懶得梳頭打理自己。現在變化太大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