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密度計:在任何液體中都處於漂浮狀態,越靠上示數越小。
2、密度計(Density Meter)測量的基本原理是,衡量感光材料曝光和顯影后的變黑程度即黑度。在製版時,感光材料上的溴化銀,受到光照作用,顯影后還原成金屬銀,形成一定的阻光度。黑度大的,密度高;黑度小的,密度低。帶有濾光片的測量計,還可以測量彩色原稿的彩色密度。其測量原理與上述基本原理相近。
3、常用密度計有兩種,一種測密度比純水大的液體密度,叫重表;另一種測密度比純水小的液體,叫輕表。
1、密度計:在任何液體中都處於漂浮狀態,越靠上示數越小。
2、密度計(Density Meter)測量的基本原理是,衡量感光材料曝光和顯影后的變黑程度即黑度。在製版時,感光材料上的溴化銀,受到光照作用,顯影后還原成金屬銀,形成一定的阻光度。黑度大的,密度高;黑度小的,密度低。帶有濾光片的測量計,還可以測量彩色原稿的彩色密度。其測量原理與上述基本原理相近。
3、常用密度計有兩種,一種測密度比純水大的液體密度,叫重表;另一種測密度比純水小的液體,叫輕表。
書法中任何一筆都包括筆法、結構、章法三部分。1、筆法:筆法指的是寫字過程中的用筆之法,好的書法作品,筆法十分講究;2、結構:結構指的是字型筆畫和壁畫間形成的形態;3、章法:章法指的是整幅作品每一個字、每一行、每一列之間的關係。
書法中任何一筆都包括什麼
1、筆法
好的書法作品,筆法肯定是非常講究的。筆法一般指的是用毛筆寫字過程中的用筆之法,要想完成一個好的書法作品,那麼書法家肯定是擅於用筆的,所以他寫的每一個字,每一個筆畫都非常講究,用來體現筆畫、字型之美。
2、結構
結構就是將筆畫組合起來,筆畫和筆畫之間形成的一張形態,中國書法的結構在書法作品中是重中之重,我們可以看到書法結構中存在一定的規律和法度,在寫的時候要遵循規律和法律去進行創作,若是違反的話,就是不講究的書法。
3、章法
章法指的是每一個字之間的關係以及每一行字、每一列字之間的關係,以及整幅字之間的佈局和安排,好的書法作品佈局和安排必然是符合整體風格、氣質的,還能很好的體現書法家的書寫心鏡,例如在寫楷書時大多較為整齊、端莊,在寫草書時就會帶有強烈的情感特色。
位於安徽鳳陽西北區的明中都皇故城,是一座歷經600多年風雨滄桑的古城遺址,無論是中國建築史上還是在中國歷史程序上都有著重要的地位。明中都皇故城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營造的明王朝第一座都城,被譽為“東方巴比倫”。1368年正月,朱元璋在應天稱帝,次年九月詔以臨濠為中都,命有司建置城池宮闕如京師之制,賜名鳳陽。中都城建成時三道城牆,其中“外城”周長30.36公里。據史料記載,朱元璋決定在鳳陽建都後,多次親往中都視察、督建。經過6年多的施工,都城已初具規模。1375年,朱元璋再次“親至中都驗功犒勞”,但隨後他卻突然下詔“突罷中都役作”。1378年,罷開封(時稱北京)以南京為京師,而以鳳陽作為陪都,仍稱中都,這座巍峨雄壯、花團錦簇的中都城從此閒置。明中都罷建後,朱元璋不再復巡中都,而是多次命皇太子及儲王“出遊中都,以講武事”、“觀祖宗肇基之地”。1383年,朱元璋為紀念“龍興之地”,下令把中都部分宮殿拆除移建大龍興寺,藉以表達衣錦還鄉之意。此後經年,中都城的部分建築或改作他用,或年久失修坍塌,皇城被拆除的城磚流失於民間。如今,這座都城雖宮闕殿宇盡毀,僅存皇城午門、西華門及兩段城牆,但察其規模巨大的都城遺物、遺址,仍然十分壯觀。白玉石街、內金水河、金水橋等基址和故道尚存;“故宮”井等幾口大井仍可使用;皇城的西牆全部、南牆西段1100米基本保留著昔日的宏偉氣勢……午門正券兩側及凹字形樓臺基部四周,總長500多米的白玉石須彌座上,連續不斷地浮雕著龍、鳳、鹿、象、麒麟、雙獅繡球、牡丹、芍藥、荷花、西番蓮、雲朵、方勝等。中都城有外、中、內三道城。外城周圍25公里,早已毀壞不存。第二道磚牆為皇城,周圍6.5公里,現在僅存有遺址可尋。內城周圍3公里,城牆高約9.5米,現僅有午門和西華門到西北拐角的一段城牆儲存完好。午門是內城的正門,有三券門,門寬5.1米,門洞高8米,上面的崇樓已經倒塌毀壞。在午門東西兩側的城牆下部、三個券門內以及門外的東西兩座翼樓的四周有長達480多米,高160釐米的白石須彌座,座的上面滿布各種動物、花紋圖案的浮雕,如龍、鳳、麒麟、牡丹、芍藥、荷花、方勝等,這些白石須彌座雕刻精細、造型優美、活潑生動、栩栩如生,在中國是十分罕見的。中都城的許多地方還有磚雕,如東華門、西華門、玄武門的券門以及各處的街道都雕有云龍、鳳、海水等圖案。宮殿的石欄、望柱上也都刻有浮雕或透雕的飛龍、舞鳳、龍雲盤繞等圖案。清康熙時,詩人張宣登中都鼓樓賦詩云:“飛甍畫棟連空起,濠梁城外月如水。踏春人踞最高顛,燈光散落千門裡。”明中都皇城是中國建築史上一個承前啟後的藝術,繼承了宋元時代的傳統,又開創了明清時代的新風格,是中國古代最為豪華富麗的都城建築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