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之間的約定是沉甸甸的,難捨離別,兩地音書隔絕,閨中人倚樓遠望,只見芳草連天,陰雲蔽空,心中更覺憂鬱愁苦。
這句詞出自宋代寇準的《踏莎行·春暮》。宋太宗淳化二年,寇凖被貶為青州知府,任職之際,他為了表達自己仕途坎坷以及對政壇、對君上難以割捨的情懷和自家的失落之情,寫下了這首詞。
全詞:春色將闌,鶯聲漸老,紅英落盡青梅小。畫堂人靜雨濛濛,屏山半掩餘香嫋。密約沉沉,離情杳杳,菱花塵滿慵將照。倚樓無語欲銷魂,長空黯淡連芳草。
我們之間的約定是沉甸甸的,難捨離別,兩地音書隔絕,閨中人倚樓遠望,只見芳草連天,陰雲蔽空,心中更覺憂鬱愁苦。
這句詞出自宋代寇準的《踏莎行·春暮》。宋太宗淳化二年,寇凖被貶為青州知府,任職之際,他為了表達自己仕途坎坷以及對政壇、對君上難以割捨的情懷和自家的失落之情,寫下了這首詞。
全詞:春色將闌,鶯聲漸老,紅英落盡青梅小。畫堂人靜雨濛濛,屏山半掩餘香嫋。密約沉沉,離情杳杳,菱花塵滿慵將照。倚樓無語欲銷魂,長空黯淡連芳草。
杳杳一川平意思是就這樣放眼望過去,前面都是渺無邊際的平川。可以用來形容廣闊的平原,也能引申到書寫者開闊的心情,或者是戰爭勝利時候廣闊土地都被解放的情形。
出自《春日登樓懷舊》,是宋代詩人寇準的作品之一。作此詩時,詩人寇準時年十九,進士及第,初任巴東知縣。萊國忠愍公寇準(961-1023),字平仲。漢族,華州下邽(今陝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詩人。太平興國五年進士,授大理評事,知歸州巴東、大名府成安縣。累遷殿中丞、通判鄆州。召試學士院,授右正言、直史館,為三司度支推官,轉鹽鐵判官。天禧元年,改山南東道節度使,再起為相(中書侍郎兼吏部尚書、同平章事、景靈宮使)。天聖元年(1023)九月,又貶寇準衡州司馬,是時寇準病篤,詔至,抱病赴衡州(今衡陽)任,病故於竹榻之上,衡州團練副使李迪迎寇準屍靈厝于衡州(今衡陽市)嶽屏山花葯寺,妻子宋氏奏乞歸葬故里。皇佑四年,詔翰林學士孫抃撰神道碑,帝為篆其首曰“旌忠”。寇準善詩能文,七絕尤有韻味,今傳《寇忠愍詩集》三卷。
1、昏暗貌。
《楚辭·九章·懷沙》:“眴兮杳杳,孔靜幽默。”
《古詩十九首·驅車上東門》:“白楊何蕭蕭,松柏夾廣路,下有陳死人,杳杳即長暮。”
宋,歐陽修《和徐生假山》:“陰穴覷杳杳,高屏立巉巉。”
清,方苞《七思·兄子道希》:“春陽兮載歊,白日兮昭昭,而杳杳兮即長夜,患吾心兮若焦。”
2、幽遠貌。
《楚辭·九章·哀郢》:“堯舜之抗行兮,瞭杳杳而薄天。”洪興祖補註:“杳杳,遠貌。”
唐,柳宗元《早梅》詩:“欲為萬里贈,杳杳山水隔。”
康有為《廣藝舟雙楫·體變》:“若後之變者,則萬年浩蕩,杳杳無涯,不可以耳目之私測之矣。”
3、猶渺茫。
唐,許渾《韶州驛樓宴罷》詩:“簷外千帆背夕陽,歸心杳杳鬢蒼蒼。”
元,李裕《次宋編修顯夫南陌詩四十韻》:“美人何杳杳,良夜獨漫漫。”
魯迅,《書信集·致李霽野》:“我現在正在整理《小約翰》的譯稿,至快須下月初頭才完,倘一間斷,就難免因此放下,再開手就杳杳無期了。”
4、猶隱約,依稀。
唐,鄭棨《開天傳信記》:“吾昨夜夢遊月宮,諸仙娛予以上清之樂……其曲楚楚動人,杳杳在耳。”
宋,蘇軾《伏波將軍廟碑》:“自 徐聞 渡海適 朱崖 ,南望連山,若有若無,杳杳一發耳。”
《天雨花》第一回:“佩聲杳杳人何處,日色銜山我也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