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過後的節是寒露,而為了迎接寒露節氣的的到來,人們會選擇一些吃一些和節氣相關的飲食來慶祝,那麼寒露在民間的習俗飲食有哪些呢?接下來就跟隨本期的飲食文化一起來看看吧!
寒露民間習俗飲食有哪些
柿子
民諺有“立秋核桃白露梨,寒露柿子紅了皮。”軟糯的柿子等到秋天才成熟,果味甘澀、性寒,入肺、脾、胃,清熱潤肺。其所含的維生素及糖分要高出一般水果一到兩倍。可以養肺護胃,清除燥火,經常食用能夠補虛、止咳、利腸、除熱。
空腹食柿子易患胃柿石症,所以最好飯後食用,儘量少食柿皮。同時也要控制食量,不宜同食含纖維素較多的蔬菜等食物,患有慢性胃炎者、消化不良等胃功能低下者、胃大部切除和糖尿病人不宜食用。
飲寒露茶
人說“一年之茶在於秋”,在這秋意漸深的天氣裡,閒下來時捧一杯熱茶,暖身又暖心,而寒露節氣就該喝一杯寒露茶。
所謂寒露茶,乃是指寒露節氣前三天和後四天所採之茶,也叫做“正秋茶”。寒露時節,堅持合理飲茶品茶,既可溫暖滋養身心,又無燥火襲人之擾,既能禦寒暖身,又可養胃助消化、預防感冒等疾病,保健功效相當強大,大家不妨嘗試。
花糕
因為天氣漸冷,樹木花草凋零在即,故人們謂此為“辭青”。九九登高,還要吃花糕,因“高”與“糕”諧音,故應節糕點謂之“重陽花糕”,寓意“步步高昇”。花糕主要有“糙花糕”、“細花糕”和“金錢花糕”。
菊花酒
寒露與重陽節接近,此時菊花盛開,為除秋燥,某些地區有飲“菊花酒”的習俗,這一習俗與登高一起,漸漸移至重陽節。菊花酒是由菊花加糯米、酒麴釀製而成,古稱“長壽酒”,其味清涼甜美,有養肝、明目、健腦、延緩衰老等功效。
由於天氣漸冷,樹木花草凋零在即,故人們謂此為“辭青”。九九登高,還要吃花糕,因“高”與“糕”諧音,故應節糕點謂之“重陽花糕”,寓意“步步高昇”。花糕主要有“糙花糕”、“細花糕”和“金錢花糕”。
螃蟹
寒露的一大習俗是吃螃蟹。古人詩日:“九月團臍十月尖,持螯飲酒菊花天。”民間也有“九雌十雄”的諺語。蟹肉質細嫩,味道鮮美,為上等名貴水產。
螃蟹的營養也十分豐富,蛋白質的含量比豬肉、魚肉都要高出幾倍,鈣、磷、鐵和維生素A的含量也較高。
中醫認為,河蟹性寒,味鹹,具有清熱散結、通脈滋陰、補益肝腎、生精益髓、和胃消食、散熱通絡、強壯筋骨等功效。煮螃蟹以清蒸最原汁原味,營養價值高。
在少數民族中,他們有著和漢族不一樣的傳統節日,而他們對於自己民族的節日是十分重視,那麼在東鄉族當中有哪些傳統節日呢?又有哪些民間習俗活動呢?接下來就跟隨本期的少數民族的節日一起來看看吧!
東鄉族的傳統節日
開齋節
伊歷9月是戒齋的月份,9月因此稱之為齋月。齋月中,他們白天不飲不食,不準說汙言穢語,夜間飲食,稱為“封齋”。
伊歷10月1日開齋,舉行慶祝活動,稱為開齋節,或稱“爾德節”。開齋節的一天,男人們除了去清真寺聚禮以外,還在清晨上“表咱”(墓地)唸經祈禱,悼念亡人。
鄰里間相互上門做“賽倆目”,互相問安。婦女們則在家裡炸好油香、油裸、饊子分送親友,互相拜節問候,這樣慶祝三天,非常隆重。
古爾古爾邦節
鄉人稱之為“阿也”,“阿也”的東鄉語意指節日的意思。這一節日,一般在開齋節後72天舉行。凡是具有宰牲能力,而且經濟條件允許的,過古爾邦節,家家戶戶都要宰牛或羊慶祝。
所宰的牛羊肉,或請眾鄉親在家裡共餐,或奉送給清真寺和每個鄰里親友。古爾巴尼所宰的羊肉,不許獨家享用,即便是上門的乞丐,也要一視同仁,讓他吃飽菜、油香,再拿上一份肉。
聖紀節
紀念穆罕默德誕生和逝世的節日,在伊歷3月12日或13日舉行(誕生日和逝世日相差一天)。
過聖紀節一般的紀念方式是舉行各種形式的家會,誦讀《古蘭經》。過聖經一般要宰羊、宰雞,大家共食。有的聚眾在清真寺、拱北里過,有的則在自己家裡辦。
阿守拉節:“阿守拉”一詞是阿拉伯語的音譯,意思“10”即伊歷的1月10日,相傳,在這一天造化了人類的始祖阿丹和唉哇;阿丹和唉哇分散了若干年後,在這一天重新相會。東鄉族大部分人也很重視阿守拉節。
在東鄉,阿守拉節主要是婦女兒童們聚會的節日,每年由各家主婦輪流操辦。一個村裡,哪位掌家的婦女吃上雞頭,就輪到她操辦,其餘各家各戶只出一些小麥和清油。男人們念過經,作過祈禱儀式後,簡單一吃就走了。
剩下婦女和兒童,邊吃邊說邊笑。對東鄉族婦女來說,“阿守拉”還有糧食節的寓意,寓有對當年的糧食豐收,五穀豐登的美好祝願,這一點與宗教無關。
糧食節
東鄉族的傳統宗教節日,即阿術拉節,每年農曆三月十一日舉行。東鄉族阿術拉節是婦女和兒童的節日,屆時,各家主婦輪流主持。按照古規,男人們只舉行一個簡單的祈禱儀式後即走開。節日裡吃一種東鄉語叫“羅波弱”的肉粥,寓有對當年五穀豐登的祝願。
少數民族中的彝族有著自己本民族的文化特色,也有著他們自己民族的傳統節日,那麼彝族的傳統節日是什麼呢?有哪些民間習俗活動呢?接下來就跟隨本期的少數民族的節日一起來看看吧!
彝族的傳統節日
花臉節
花臉節流傳於丘北縣境內,於每年農曆二月初八舉行,歷時3天。節日期間,凡彝家村寨男女青年均歡聚一堂,殺豬宰雞,備辦酒肉飯菜,先敬神靈,再以最好的酒肉請老人先吃,爾後眾人才團團圍坐,互相敬酒、吃肉。
飯後,就到村頭寨尾,用墨汁、鍋煙灰互相抹臉,一直抹到滿臉滿身見黑,笑夠累夠方休。花臉節即由此得名。抹花臉,除男女青年互相對抹外,其餘的人按年齡、論輩分也相互對抹,認為抹得越黑,抹的人越多,那一年才風調雨順,人畜平安,五穀豐登。節日期間,村民都不準勞動,不準春碓、推磨。
火把節
火把節是彝族的隆重節日,除富寧縣木央一帶白倮人外,境內各地彝族均隆重慶祝,以至傳至漢族。據彝族太陽曆說法,農曆六月二十四日是太陽在執行軌道上最正的一天,正午時太陽射到人身上看不到自己的影子,所以把這天當做喜慶的日子。
六月是稻穀抽穗、包穀揚花、各種作物接近成熟的季節,也是各種害蟲危害莊稼的時候,所以在這個節日裡要點燃火把除蟲滅害,以保豐收。這天,男女老少都穿上節日盛裝,聚集到指定場地,鬥牛、賽馬、賽歌舞。
晚上舉著點燃的火把,男女互相追逐嬉戲,以表示親切和吉祥,也表示用火燒去相互身上的邪。此外,舉著火把巡繞住宅周圍、田間地頭以滅蟲除害,然後成群的人們圍在篝火旁盡情歌舞,通宵達旦。
各支系活動形式及含意有所不同。阿扎從農曆六月二十四日下午至二十六日過2天半,除每天早晚獻祖宗外,第1天祭“蒼龍”,第2天獻“房神”,第3天獻“莊稼神”,有的還到地裡獻“雷神”,祈求保佑。節前每家都砍嫩松樹,並楔A木楔曬乾,製成火把,每天晚上獻祖宗飯時都點燃。晚飯後青年男女彙集空場,耍火把、彈弦子、跳弦舞,精神抖擻。
火把打碰聲,愉快的歡笑聲,使村寨一片歡騰。青年人興致越來越高,深夜不散。獻“房神”極嚴肅認真。在房後立祭臺,由當家人祭獻,獻物有一小籮玉米,放1.65米麻布或白布、手鐲、戒指;加1碗大米,放1個雞蛋;籮前置1碗清水,3個酒杯。把16.5釐米長的3節松枝、杉松枝和麻慄樹枝用紅、白、綠、藍、青5色布條紮好,同幾根雞毛插在牆上。
桌上殺公雞,桌下右邊殺母雞點血燒紙敬獻。相傳古時1對夫婦在火把節期間,為保護小孩,與暗中人房抓小孩的妖魔搏鬥重傷致死,被敬為房神。後代尊崇感激,每逢火把節都要在他們遇難的房後殺雞祭獻。昨科則較簡化,節日當天殺牛分吃。當晚煮糯米飯,按小孩個數煮雞蛋,獻在地上。
家長提簸箕拍打念驅鬼詞,後舉火把用松香粒撲撒噴火驅鬼和蚊、蠅等。然後每個小孩分吃1個熟雞蛋,表示1年內不生病,事事如意。近年為保護森林和防止火災,耍火把已不再進行,其餘活動大多如故。
草馬節
草馬節流傳於阿扎支系。阿扎十分敬重陪伴自己祖先尋路長途跋涉遷徙的役馬,並祈求保護莊稼,每年舊曆八月選屬馬或屬鼠日過草馬節。相鄰村寨不選同一天,便於互相走親串戚,相互祝賀節日。這天家家做草馬,插上各色野花,打扮成五顏六色的駿馬;用南瓜葉做成馬籮,裝灶灰和草籽。當晚殺雞先獻祖宗,並塞雞肉和好菜進馬嘴,吃晚飯前放到村西方草叢裡。
第二天將花草馬擺在大路兩側,讓眾人參觀評價,向優勝者學習。下午全村各戶獻過草馬,男女老少都到郊外吃午飯,看誰家吃得好,客人多,得到好評和吉利話。飯後舉行鬥牛活動,評壯牛冠軍,又是一番熱鬧場面。
節日裡本村男女和外來客自由玩耍,特別是夜間,唱曲子、吹竹笛、跳弦舞,熱鬧至深夜或次日凌晨始散。
二月八
每年農曆二月初八日是巍山彝族人民的年節,節日隆重而熱烈。各村寨都要舉行活動,其中“柵大路”、“祭密枯”是共同的活動。這天,各村寨都要砍些樹枝把進入村寨的各條路口封柵起來,不準外人進入村寨。祭密枯活動在本民族內舉行,並且不準婦女參加。
活動過程中,都說彝族話,不講漢語。活動先是叫“地脈”接“密枯”,然後舉行祭祀密枯活動,再由阿畢(彝族宗教人員)和童子以及青壯男人守密枯樹三天三夜,而打歌是各村寨必不可少的活動內容。
密士節
密士是樹神。每年農曆四月初八日,全村殺一頭豬敬獻樹神。祈求樹神降福消災,保佑全村人畜興旺,五穀豐登。
沙戶比節
“沙戶比”為巍山彝語,意為“嘗新麥”,時間在農曆四月中旬。節日這天,家家戶戶用新麥面和糯米舂餈耙,蘸蜂蜜敬祖,請親戚朋友嘗新,慶賀小春豐收。這一天,嫁出去的女兒要帶上餈耙等禮物回孃家探親。
土皇節
土皇節時間為農曆九月中下旬,巍山彝族選擇不屬於家人屬相日的一天晚上舉行送土皇儀式。
這一天,人們要用灶灰從主房內屋到面房,再到圈房畫線,院心交叉線為中點,再畫圓,定四個角,形成東西南北中五個方位,分別插上一枝松枝和慄樹枝,中央則插三枝,點香敬茶、米、酒、鹽等食物,並一手抱公雞,一手敲犁頭,口唸“東方甲乙木,西方庚辛金,南方丙丁火,北方壬癸水,中央戊已土,我家在某月某日敬獻土皇”。
然後殺一隻雞,在五個方向插上雞尾毛,燒雞尾毛繞五個方位,待雞肉煮熟後再敬獻一次,全家叩首,念“送土皇,保安康,保田地,保地基”的吉利。最後把所有的樹枝和香火送到房後路邊,然後全家聚餐。
咱喝戲節
“咱喝戲”巍山彝語為嘗新米飯,時間在每年農曆十月的一天。這一天,人們把收穫的新谷舂成穀米,叫回出嫁的女兒和上門去的兒子以及親友,殺雞嘗新米飯。嘗新米飯時要先祭祖,再敬老人。吃飯時,由一位年長的老人致詞“咱喝戲,戲歐戲,遲尼汗麥萬,納海去以麥多啦”。
意為嘗新米,嘗呀嘗,今年豐收了,祈盼明年更豐收。有的彝村還把新米舂成各種花樣的餌塊,著上色,分送給親朋好友和村中的老人品嚐。
蕎年節
“蕎年節”是當地彝族群眾最重要、最熱鬧的節日。節日這天早晨,伴著第一聲老公雞的啼鳴,由寨子裡德高望重的俚頗長老敲響第一聲清脆的銅鼓聲,告訴人們“蕎年節”已經到來,節日活動即將開始。
此時,穿著節日盛裝的村民們陸續從各個寨子集中到舉行節日活動的場地上,然後根據節日活動內容,各自忙碌著。
婦女們的主要任務就是準備祭祀用的祭品和節日飲食,青壯年則做好接蕎種的準備工作,未婚青年乘此機會盡情歌舞、談情說愛。活動通宵達旦,場面熱鬧非凡。
密枝節
這是一種原始崇拜儀式,是雲、貴兩省彝族的重大節日之一。但它沒有固定、統一的節期,每年冬季由“畢摩”擇吉日舉行節日活動。當天,各村男子帶上殺過的整隻白羊,前往深山密林中的專用祭場去舉行祭祀,祈求莊稼豐收,六畜興旺。
跳弓節
那坡縣彝族傳統節日。亦稱跳公節。彝語稱卡契、孔稿、嘈契。每年農曆四月中旬舉行。具體時間因村屯而別。相傳古時候,彝族祖先出寨抵禦敵人,於四月上旬至中旬陸續獲勝還鄉,族人設宴及歌舞慶賀,沿襲成俗。北宋始有該項活動。分大跳和小跳。9年舉行1次大跳,每次6~9天。每年舉行1次小跳,每次3天半。人們圍繞金竹絲開展歌舞活動,鄰近村民來觀賞和道賀,場外有臨時集市貿易。
在古代隨著人類的遷徙,福建等地才開始慢慢進入人們的視野。不過由於當時的交通落後,資訊的閉塞,傢伙少年宮福建地區又遠離中原政治權力中心。所以後人們在漫漫歷史長河中逐漸形成當地民間以福州文化為代表的一些傳統習俗。
戲曲
閩劇俗稱福州戲,流行於福州方言地區。閩劇是明代末年的儒林戲和清中葉以來的江湖戲與平 ...
元宵節是每年的農曆正月十五,為了慶祝節日的到來,人們會有許多不同的習俗,那麼元宵節吃什麼傳統美食呢?元宵民間飲食有哪些呢?接下來就跟隨本期的飲食文化一起來看看吧!
元宵吃什麼傳統美食
元宵
元宵節,北方人要吃元宵。說到元宵,不少人以為湯圓就是元宵。其實元宵和湯圓儘管在原料、外形上差別不大,實際 ...
2021七夕節有哪些傳統美食
巧果
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極多,主要由面、糖、蜜、油製成。在《東京夢華錄》中稱為“笑厭兒”、“果食花樣”,主要圖案有金魚、蓮子、壽桃、花籃等。製作好的巧果穿在一起,掛在小孩的脖子上邊玩邊吃充滿了童趣。
巧酥
許多民間糕點鋪會製作一些織女形象的酥糖,俗稱“ ...
秋分節氣吃什麼食物對身體有意
1、山楂
山楂性味甘,酸,微溫,含有酒石酸、檸檬酸、皂甙、果糖,維生素c、維生素B,尼克酸、鈣、鐵、硒、黃酮類等營養成分,其中維生素c的含量在水果中僅次於紅棗和獼猴桃;胡蘿蔔素和鈣的含量也很高。秋季養生宜適當多吃酸性食物,吃些山楂可以消食化積,散淤生津,還有增強食慾、 ...
重陽節吃餃子的意義
餃子形狀想金元寶,寄託了人們對親人的思念以及對於美好生活的嚮往,重陽節這天嫁出去的女兒會回家,吃餃子也代表了團團圓圓的意思。此外,古時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祈福、秋遊賞菊、佩插茱萸、祭拜祖先及飲宴祈壽等習俗。傳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內涵,於重陽之日享宴高會,感恩敬老。登高賞秋與感恩敬老 ...
小寒是天氣寒冷但還沒有到極點的意思,它與大寒、小暑、大暑及處暑一樣,都是表示氣溫冷暖變化的節氣。小寒作為冬天的第五個季節,其實寒冷度小寒明顯比大寒要冷,民間有云,小寒大寒,冷成冰團,這也意味著從小寒開始我國就開始進入了寒冬季節。
小寒節的其他名稱
“每逢小寒節氣,飲食上“小寒”節氣中有一重要的民俗 ...
在不同的地方,小年的日期也不同,一般都是在農曆臘月二十三或者二十四的時候。小年是最靠近春節的一個節日。小年有祭灶的習俗,所以我們一般把小年也成為祭灶節。祭灶節是我國漢族的傳統節日之一,有著許多習俗和講究。
小年就是祭灶節嗎
小年是農曆的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因為有祭灶的風俗,所以也被稱為祭灶節。祭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