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節是什麼意思 寒食節是幹什麼的
2020年寒食節是幾月幾日
2020年寒食節:2020年四月三日 星期五 農曆三月十一
寒食節是什麼意思
寒食節亦稱“禁菸節”“冷節”“百五節”,是沿襲了遠古的改火舊習。每到初春季節,氣候乾燥,不僅人們儲存的火種容易引起火災,而且春雷發生也易引起山火。古人在這個季節要進行隆重的祭祀活動,把上一年傳下來的火種全部熄滅,即是“禁火”,然後重新鑽燧取出新火,作為新一年生產與生活的起點,謂之“改火”或“請新火”。改火時,要舉行隆重的祭祀活動,將穀神稷的象徵物焚燒,稱為人犧。相沿成俗,便形成了後來的禁火節。禁火與改火之間有間隔的時間,史料有三日、五日、七日等不同說法。而在這段無火的時間裡,人們必須準備足夠的熟食以冷食度日,即為“寒食”,故而得名“寒食節”。寒食節前後綿延兩千餘年,被稱為民間第一大祭日。
寒食節是幹什麼的
寒食節古代也叫“禁菸節”,家家禁止生火,都吃冷食。但因國人追憫先賢之情執著,從東漢到南北朝屢禁屢興,唐代皇家認可並參與。蘇軾的《望江南 超然臺作》中的“且將新火試新茶”說的就是寒食之後詩人煮茶的行為。山西民間禁火寒食的習俗多為一天,只有少數地方仍然習慣禁火三天。
寒食節掃墓祭祖在南北朝到唐前被視為“野祭”。唐代編入《開元禮》“卷第八十七·王公以下拜掃(寒食拜掃附)”中,成為官方認同並倡導的吉禮之一。後演變為皇家祭陵;官府祭孔廟、祭先賢;百姓上墳等。時一家或一族人同到先祖墳地,致祭、添土、掛紙錢,然後將子推燕、蛇盤兔撒於墳頂滾下,用柳枝或疙針穿起,置於房中高處,意沾先祖德澤。
寒食節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上都是十分重要的節日,只是到了近代,寒食節很多的習俗都已經融入到了清明節中,使得到現在很多人都只記得清明節,卻快忘卻寒食節了。
寒食是什麼意思 寒食節是什麼意思
寒食就是不許生火煮食,只能吃備好的熟食、冷食,因此這個節日得名寒食節。
每年四月三日或四日,即清明節的前一天是中國人傳統的寒食節。過去,人們在寒食節期間都不舉火,吃冷食。最早寒食節可持續一個月,後來慢慢縮短成了三天。現在,人們再也不習慣吃冷食了。但作為一種傳統的社會習俗,特別是在中國的農村,這個節日保留到了今天。現在。只有一些農村人還每年習慣過寒食節。
這一傳統節日從古代傳了下來。直到大約300年前的清朝,寒食節才被清明節所代 替,現在清明節已成為人們祭祀祖先的一個重要日子。通常人們在寒食節這天做好準 備,以便第二天到墓地祭祀死去的親人。每年,學生們通常在寒食節做好準備,第二天到 烈士陵園為革命先烈敬獻花圈。 由於寒食節正好與清明節緊挨著,所以它不僅是一個有紀念意義的日子,還是一個 慶祝春天來臨、外出野餐的13子。由於春天來臨,大自然復甦,楊柳返青,萬物清新潔淨、 鮮明。
寒食節與周代禁火習俗有關
周代時人們不但有火的崇拜,還有大火星崇拜。那時人們認為天上的大火星是兇星,禁火可以避其災難。對於火的使用,那時每年每季都要鑽取新火,代替舊火,這成為當時國家和民間的一件大事。這樣每年春社時節,要祭祀土地神,祈求一年豐收,還要統一禁火。換取新火前有一個停火禁火時間段,曾叫禁菸節,也叫寒食節。禁火期間只能吃提前準備好的冷食,不能點火做熱飯。等禁火節一過,賜來新火才可以燒柴做飯。這種禁火、改火制度,當時有專門的官員負責,也有明確的改火用火規定。四季換火,曾經依不同季節用不同的樹木鑽取新火。這在《周禮·夏官·司口》
中說:“司口,掌行火之政令,四時變國火,以救時疾……春取榆柳之火,夏取棗杏之火,夏取桑積之火,秋取柞口之火,冬取槐檀之火。”又說:“司口氏仲春以木鐸修火禁於國中,為季春將出火也。”可見當時是搖著木鐸,在街上釋出禁火令。第二個原因,應當說是春天干燥,雖然那時比現在雨水多,但也相對乾燥,禁火有利於樹木生長,也能防止一些火災。但是禁火又使全國各地冷落蕭條,有了病人或來了客人也只能吃冷食,人們稱之為寒食。所以說寒食節比春秋時晉國紀念介子推要早得多。
唐朝以後寒食節逐漸衰微
唐朝時,寒食節還保留禁火改火之俗。每年寒食將盡時,就讓很多人去鑽火,誰若先鑽出新火,就把火種獻給皇帝,可以得到獎賞。賜贈新火,意味著官民開始新的生活。
朝廷要舉行賜火典禮,就是皇家把新火火種賜給群臣,表示對臣民的關愛。正如唐朝詩人韓口詩云:“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人五侯家。”
唐宋時除了禁火,寒食節要舉行一些遊戲、競技活動和掃墓祭祖,如《唐書》記雲:“開元二十年敕,寒食上墓,佔L經》無文。近代相傳,寢以城俗,宜許上墓同拜掃禮。”《岳陽風土記》載:“春社後,遇號天色,往往相繼上山,州人所為拜掃也。至寒食而止。”這些活動實際上均是從三月上巳的春嬉和祓楔、招魂活動借取或變化過來的。唐代以降,寒食節地位日趨式微,僅有節令食俗一項採取若千變型的方式,傳承於民間。
1、寒食,即寒食節,亦稱為禁菸節、冷節、百五節。在夏曆冬至後一百零五日,清明節前一或二日。
2、在這一日,禁菸火,只吃冷食,所以叫做寒食節。在後世的發展中逐漸增加了祭掃、踏青、鞦韆、蹴鞠、牽勾、鬥卵等風俗。寒食節前後綿延兩千餘年,曾被稱為民間第一大祭日。
1、白話譯文:暮春時節,長安城處處柳絮飛舞、落紅無數,寒食節東風吹拂著皇家花園的柳枝。夜色降臨,宮裡忙著傳蠟燭,點蠟燭的輕煙散入王侯貴戚的家裡。
2、《寒食》是唐代詩人韓翃創作的一首七絕。此詩前兩句寫的是白晝風光,描寫了整個長安柳絮飛舞,落紅無數的迷人春景和皇宮園林中的風光;後兩句則是寫夜晚景象,生動 ...
《寒食》中的日暮是傍晚的意思。
原文: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譯文:暮春時節,長安城處處柳絮飛舞、落紅無數,寒食節的東風吹拂著皇家的花園的柳枝。夜色降臨,宮裡忙著傳蠟燭,點蠟燭的輕煙散入王侯貴戚的家裡。
《寒食》是唐代詩人韓翃創作的一首七絕。此詩前兩句 ...
1、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的意思是暮春時節,長安城處處柳絮飛舞、落紅無數,寒食節東風吹拂著皇家花園的柳枝。
2、開頭一句“春城無處不飛花”。“春城”指春天裡的都城長安。“飛花”即花瓣紛紛飄落,點明暮春季節。“無處不”,用雙重否定構成肯定,進而寫出整個長安柳絮飛舞,落紅無數的迷人春景。第二句“寒 ...
在清明節前一兩天禁菸火,只吃冷食。寒食清明節作為中國傳統節日距今已有兩千六百多年。其所體現的根祖文化,對於凝聚炎黃子孫的民族意識,促進祖國和平統一,謀求共同發展,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具有極其深遠的現實意義。寒食清明節是紀念晉國大夫介子推的節日。 ...
1、白話譯文:暮春時節,長安城處處柳絮飛舞、落紅無數,寒食節東風吹拂著皇家花園的柳枝。夜色降臨,宮裡忙著傳蠟燭,點蠟燭的輕煙散入王侯貴戚的家裡。
2、《寒食》是唐代詩人韓翃創作的一首七絕。此詩前兩句寫的是白晝風光,描寫了整個長安柳絮飛舞,落紅無數的迷人春景和皇宮園林中的風光;後兩句則是寫夜晚景象,生動 ...
意思:暮春時節,長安城裡到處都是飛舞的柳絮、落紅無數,寒食節東吹拂著皇家花園的柳枝。夜色降臨,宮裡的宮人們忙著傳蠟燭,裊裊炊煙散入王侯貴戚的家裡。
《寒食》是唐代詩人韓翃創作的一首七絕。此詩前兩句寫的是白晝風光,描寫了整個長安柳絮飛舞,落紅無數的迷人春景和皇宮園林中的風光,
後兩句則是寫夜晚景象, ...
1、《寒食》的譯文:
暮春時節,長安城處處柳絮飛舞、落紅無數,寒食節東風吹拂著皇家花園的柳枝。夜色降臨,宮裡忙著傳蠟燭,裊裊炊煙散入王侯貴戚的家裡。
2、全詩原文:
《寒食》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3、相關介紹:
該詩形象生動的典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