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寡人之於國也的特殊句式有哪些

寡人之於國也特殊句式

  “寡人之於國也”出自《孟子·梁惠王上》:“梁惠王曰:寡人之於國也,盡心焉耳矣。”

  翻譯:我對於國家,也算是盡心了吧。

  “寡人之於國也”,其中“之”是主謂之間的助詞,取消主謂獨立性作用,不需要翻譯。在文言文中,為了強調主語,將“寡人”兩字提前。

寡人之於國也的特殊句式有哪些

  寡人之於國也的特殊句式有是亦走也;非我也,歲也;非我也,兵也;是使民養生喪死無憾也;養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

  判斷句是根據謂語的性質給句子分類得出的一種句型,一般是用名詞或名詞性片語作謂語,對事物的屬性作出判斷,即說明某事物是什麼,或不是什麼。注意判斷句與敘述句的區別。

  上古漢語判斷句從西周開始發展,春秋戰國更顯得紛繁複雜。

  從戰國末期開始,系詞“是”已經產生,這時開始就是中古漢語判斷句。但是漢代用“是”構成的判斷句還不是很多,結構也比較單純,主語和表語大都是名詞或名詞性片語,往往同時用語氣詞“也”煞尾。晉宋以後,情況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是”字句大大發展起來。唐代起,應用更加普遍,而且大都不和語氣詞“也”連用。

寡人之於國也文中的王道是指什麼意思

  1、孟子《寡人之於國也》所言“王道”的意思是指孟子主張用仁政來治理天下,稱為“王道”。

  2、“寡人之於國也”文中的王道是指儒家提出的一種以仁義治天下的政治主張,以德政安撫臣民的統治方法,與霸道相對。是孟子學說中的“民本”、“仁政”、“王道”和“性善論”等政治理想之一。

  3、儒家認為:聖人成了君王,其統治即是王道,故也可說成“聖王之道”。而《尚書·洪範》闡述了王道的具體表現:“無偏無黨,王道蕩蕩;無黨無偏,王道平平;無反無側,王道正直”。譯為現代文就是:“處事公正,沒有偏向,聖王之道就會寬廣無邊;處事公正,沒有偏向,國家的治理就會井然有序、安詳嫻熟;處事沒有反覆無常,聖王之道就會正直通達不偏斜。”


寡人原文譯文

  1、原文   梁惠王曰:“寡人之於國也,盡心焉耳矣。河內兇,則移其民於河東,移其粟於河內;河東兇亦然。察鄰國之政,無如寡人之用心者。鄰國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對曰:“王好戰,請以戰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yè)兵而走。或百步而後止,或五十步而後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 ...

寡人原文及翻譯

  1、原文   梁惠王曰:“寡人之於國也,盡心焉耳矣。河內兇,則移其民於河東,移其粟於河內;河東兇亦然。察鄰國之政,無如寡人之用心者。鄰國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對曰:“王好戰,請以戰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後止,或五十步而後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   梁 ...

寡人中心論點是什麼

  寡人之於國也中心論點是:王無罪歲,斯天下之民至焉。整句意思是:大王不要歸罪於年成,那麼天下的百姓都會來歸順了。焉,句末語氣助詞,表陳述語氣,上文是否定陳述。   出自戰國孟子《寡人之於國也》,原文選段: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塗有餓莩而不知發,人死,則曰:“非我也,歲也。”是何異於刺人而殺之,曰“非我也 ...

寡人選自哪裡

  《寡人之於國也》是《孟子·梁惠王上》中的一章,是表現孟子“仁政”思想的文章之一。   《孟子》是儒家的經典著作,被南宋朱熹列為“四書”(另外三本為《大學》《中庸》《論語》)。   戰國中期孟子及其弟子萬章,公孫丑等著。最早見於趙岐《孟子題辭》:“此書,孟子之所作也,故總謂之《孟子》”。   《漢書·藝文志 ...

寡人的作者簡介

  孟子,名軻,字子輿,戰國鄒人。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據《史記·孟子荀卿列傳》記載,他是子思(的再傳弟子,曾遊說齊、宋、滕、魏等國。當時“天下方務於合從連橫,以攻伐為賢”,孟子卻說“唐、虞、三代之德”,被諸侯認為迂闊、遠離實際,不被採納。因此,孟子“退而與萬章之徒序《詩》《書》,述仲尼之意,作《孟子 ...

寡人原文及翻譯及註釋

  1、原文   梁惠王曰:“寡人之於國也,盡心焉耳矣。河內兇,則移其民於河東,移其粟於河內;河東兇亦然。察鄰國之政,無如寡人之用心者。鄰國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對曰:“王好戰,請以戰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yè)兵而走。或百步而後止,或五十步而後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 ...

寡人翻譯

  1、梁惠王說:“我對於國家,(也算)是盡心啦!黃河以北遭遇荒年,就把那裡的百姓遷移到黃河以東,把黃河以東的糧食運到黃河以北;黃河以東遭遇荒年也是這樣。察看鄰國的君主主辦政事,沒有像我這樣用心的。但鄰國的百姓並不更少,我的百姓並不更多,為什麼呢?”   2、孟子回答說:“大王喜歡打仗,請允許我用打仗比喻。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