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對傳統文化的正確態度是什麼

對傳統文化的正確態度是什麼

  對傳統文化的正確態度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對於傳統文化中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積極向下的內容,應該繼續保持和發揚。對於傳統文化中不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落後的、腐朽的東西,必須移風易俗,自覺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傳統文化(Traditionalculture)就是文明演化而彙集成的一種反映民族特質和風貌的文化,是各民族歷史上各種思想文化、觀念形態的總體表現。其內容當為歷代存在過的種種物質的、制度的和精神的文化實體和文化意識。它是對應於當代文化和外來文化的一種稱謂。有時,也稱為“文化遺產”。

挖人祖墳是對傳統文化最大的破壞

  11月16日,國家對《殯葬管理條例》第二十條進行修改,新規定刪除了“拒不改正的,可以強制執行”部分。自明年1月1日起,違規土葬、亂建墳墓將不再允許民政部門強制平毀。而在此之前,河南省周口市從今年年中開始進行了大規模的“平墳復耕”運動,據當地政府部門披露,截至目前“已平遷200多萬墳墓,複種耕地近3萬畝”。

  國家的新規定出來之後,不知河南省周口市是如何落實的。但是,據媒體報道,就在11月14日上午,周口市長嶽文海要求,大力宣傳平墳復耕工作中湧現出的好典型、好經驗,爭取群眾的理解、配合和支援,穩妥推進平墳復耕和殯葬改革工作。

  河南周口平墳運動在海內外引起輿論批評浪潮。不只是周口民眾不滿,在外地工作的周口人不滿,甚至也引發了海外華人、華僑的強烈不滿,而當地竟然不為絲毫所動,逆主流民意和輿論潮流而動,實在令人驚異。

  近年來,河南每年都要搞祭祖大典,在新鄭祭拜炎黃二祖。一個如此重視傳統、尊重國人先祖的地方,竟然會出現大規模刨人祖墳的運動,實在有些匪夷所思。

  顯然,周口平墳運動體現了權力的粗暴和濫用,而在海內外引起如此強烈的輿論反彈,不能不說,這一粗野的行徑挑戰了中國傳統文明和中國人的價值底線,侵犯了公民的自由和權利。

  墳對中國人來說,不是一片平常無奇的土堆。而是維繫社會關係、人生價值的一個座標。中國人信仰自己的祖先。幾乎每一箇中國家庭都有一本家族的族譜,這本族譜上記載著往上十幾代,乃至幾十代祖先的名字,從這份家譜中,人們知道自己是誰,從哪裡來。而按照這些家譜,人們又追溯姓氏的起源,然後,追溯到上古的炎黃二帝。在中國人的概念當中,長輩或祖先雖已逝去,但是,他們在陰間仍然照看著子孫,保佑著子孫的平安和家族的昌盛。

  中國人紀念祖先,不只在祖先的祭日,而且有清明節、七月十五中元節,到了陰曆的十月一,也要給先人上墳、燒紙,過年的時候,也有各種紀念的意識。

  因為,對祖先的敬重,以及祖先對於當世人生的價值意義,人們對祖先的墳冢也保持了高度的敬畏和禁忌。這不僅僅是一種支系親人之間的情感寄託,而是一種深入骨髓的文化信仰。中國人也講究遷墳,遷墳也看風水算日子、要舉行儀式,可是,這祖墳自家人可以遷的,外人就不能動的。刨人祖墳,在過去是被看作最缺德的事情,並且要遭受斷子絕孫的詛咒。可以說,不刨人家的祖墳,也是傳統文化的核心價值觀。

  過去,每個家族都有屬於私人產權的墳地,土改之後,農村的土地產權歷經多輪變更,但是,在很多地方,每個家族的墳地仍然非常清晰,誰家死了人,埋在哪塊地裡,還是按照過去的規矩。當然,現在死者家屬或許會給這塊土地的承包者以一定的補償,也有些地方將逝去的長輩埋在自己的承包地中,前提也是沒有人主張這塊土地的祖墳所有權。這都說明了,傳統的強大和國人對祖墳的感情之深。

  周口市的平墳運動說白了,就是在中國人心頭最禁忌的地方動土,怎麼不招人痛恨,不引發民怨沸騰?

  有的人或許覺得,傳統是不重要的,保留墳頭、厚葬先人是愚昧、落後的不良風俗。他們完全沒有意識到,這樣的傳統恰恰是當代公民不可隨意侵犯的自由和權利。

  公民的自由和權利從來都不是抽象的概念,在可以做什麼和不可以做什麼之間有著開闊的地帶。而公民所享有的這些自由,大量地來自於傳統和習俗。這當然包括對祖先的信仰,對祖墳的敬畏和禁忌,對殯葬習俗的遵從。也可以說,只要修建祖墳不影響他人,公權力就不應禁止。公民有遷墳的自由,但是,政府沒有強制平墳的權力。

  在當下,我們為什麼要尊重傳統,乃是因為我們每一個人都在傳統中,傳統構成了我們公民權利和自由的實質內容。當然,有些傳統的東西已經不適合當代,但是,當下仍然延續著傳統,仍然非常強大,仍然不可隨意冒犯。平墳運動這樣的“缺德”事,還是少幹為好。

旅遊開發對傳統文化傳承的利弊

  利:

  1、旅遊業的興盛使得許多瀕臨失傳的傳統精神文化和物質文化在旅遊大潮的觸動下得到復甦,並已融入旅遊市場,得到了重構和新生。

  2、旅遊業的興盛促進了當地經濟發展,改善了當地人民生活從而使當地民眾由衷地產生了維護傳統文化的責任心和使命感,保護傳統文化的自覺意識不斷增強。

  弊:

  1、隨著旅遊的發展,在異族文化的強力衝擊下,接待地的原有的文化風貌發生了一定的變化,從衣著、建築及生活方式到語言文字等都與外來者日益趨同,當地固有的傳統文化被逐漸沖淡、同化。


對待傳統文化正確態度是什麼

  中華民族擁有五千年的歷史,傳統文化有很多,然而流傳至今的並不多。對待傳統文化須有敬畏的態度,它是我們的先輩遺留下的寶貝文化。其次,對待傳統文化不能不論好壞一併吸收,要有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態度,這樣才能讓傳統文化悠久的延續下去。現代社會,人們不喜歡久遠的東西。但是對於傳統文化需要有一顆接納與包容的心。傳統 ...

儒學中國傳統文化的貢獻是什麼

  一、重視教育,並且創造出因材施教教學觀念;   二、注重道德、禮教和仁義。儒家要求自覺遵從真和善,是典型的人文主義,以人為本;   三、善於辨證思維,重視自然的農業,重視經驗,認為自然秩序是人類理性的根源。   四、提倡以農為本,是符合中國古代的實際資源情況的重農思想;   五、提倡以禮治國,增強了國家秩 ...

傳統文化的復興小學教育影響有哪些

  1、傳統文化的復興對小學教育影響:①有助於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文化是重要的社會財富,也是國家發展與社會進步的精神動力。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與改革也需要優秀的文化作為支撐。②有助於抵禦不良文化的侵蝕。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越來越多西方不良文化思想進入我國,對於我國人民群 ...

在當代,我們怎樣正確對待中國傳統文化?

  1、“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批判繼承,古為今用。面向世界,博採眾長。   2、對於傳統文化中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積極向上的內容,應該繼續保持和發揚;對於傳統文化中不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落後的、腐朽的內容,必須“移風易俗”,自覺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3、繼承是發展的必要前提,發展是繼承的必然要求,它們是同 ...

如何正確弘揚中華傳統文化

  弘揚正確的傳統文化就要不斷地在現實社會中實踐,不斷地創新。堅持“放進來,走出去”的原則,讓中華文化源遠流長。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歷史悠長,不僅是中國的重要發展基石,也是世界的文化瑰寶。正確的採取和借鑑,文化沒有國度之分,要充分的去吸收其精華和養分,去融合去創造。   中華文化在五千年曆史的長河中不絕如縷,薪火 ...

正確處理傳統文化與當代文化的關係的知識

  1、現代文化與傳統文化有“血緣”關係。任何一個民族在其發展過程中,都會生成一種獨特的民族文化。這種文化伴隨著本民族的發展而發展,當一種新制度產生時,既會對舊文化中一些不相適應的部分進行批判和排除,又會使其精華得到遺留,經過“改造”使其昇華,適應新的經濟基礎和政治制度的需要。   2、如何正確對待中國傳統文 ...

錢玄同對待傳統文化的不同態度

  錢玄同對待傳統文化的不同態度:   1、辛亥革命前,為推翻清王朝需要借用傳統文化資源,全面肯定傳統文化,對辛亥革命起了積極作用,但忽略了傳統文化中的消極因素;   2、辛亥革命後,全面否定傳統文化,有利於推動新文化運動,但矯枉過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