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對儒家誠智信的理解

對儒家誠智信的理解

  仁義禮智信”是中國古代儒家歸納的五個最基本的倫理道德範疇。早在先秦時代,儒家先哲就已經分別對於仁、義、禮、智、信的內涵作了不少具體闡發。“五常”往往與“三綱”合稱為“三綱五常”,成為中國古代統治階級維護封建等級社會制度的最基本的道德教條。漢以後歷代儒家人物不斷根據不同時期社會和思想發展的需要,對“仁義禮智信”作出自己的闡釋和發揮,其具體內容不斷豐富而複雜,其中的確有不少封建主義的思想糟粕,有些內容及其在現實中產生的實際效果,按照今天的道德標準來看,斥之為“吃人”也並不過分。“仁義禮智信”作為中國古人歸納的五個高度概括和抽象的道德範疇名稱,仍然具有永恆的、普泛的意義和價值。

儒家思想精華:仁義禮智信

  “義”,是指正當、正直和道義的氣節,即“正義之氣”。“義”的原義是指人的儀表,是人們在人際交往中對親密友誼、對美好善良的追求。《說文解字》這樣解釋:“義(義),己之威儀也。從我從羊。”意思說,“義”是一個人的外在形象和內在涵養,我們崇尚羊的形象和涵養,要像羊一樣溫和、善良、美好。

  “禮”,是指禮儀、禮貌和禮節,即“禮儀之規”。“禮”最初是原始社會祭神祈福的一種習俗和儀式。《禮記·表記》中說“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後禮”,指的就是一種儀式、一種習俗,當時還沒有把“禮”作為一種道德規範、道德準則和道德理念加以明確和倡導。

  隨著社會進一步發展,關於“禮”的認識和理解也有了新的變化。《禮記·表記》寫道:“周人尊禮尚施,事鬼敬神而遠之,近人而忠焉。”這說的是殷人尊神,而周人事鬼敬神而遠之,開始遠離它,並且“制禮作樂”,逐步把這些禮儀加以規範,對在哪種情況下實行什麼樣的禮節、舉行什麼樣的禮儀、講究什麼樣的禮貌進行了具體規範,提倡以“禮樂”治天下。

  12 / 2 頁下一頁

開封猶太人對儒家文化的認同

  開封猶太社團的消失是多種原因造成的,而開封猶太文化的儒化也是一個不可忽略的內在因素。雖然在17世紀以前從整體上保持了猶太教信仰,但猶太教的儒化傾向早已肇始。在這樣一個漫長的漸進過程中,猶太人對儒家文化從區域性適應發展到整體認同,猶太教的核心思想逐漸被儒教所涵化,也正是伴隨著猶太教儒化程序的完成,不可阻擋的同化潮流最終改寫了開封猶太人的歷史。開封猶太教的儒化程序體現在宗教觀念、宗教禮俗、宗教行為及宗教體驗等方面。用儒家思想詮釋猶太教教義。開封猶太人用儒家觀念中的“天”來稱呼猶太教所崇拜的亞衛(Yahweh)。在他們遺留下來的碑刻文獻中都以“天”、“真天”、“皇天”、“昊天”、“敬天”、“上天”、“重天”、“天道”、“天命”等來稱呼萬物之主。開封猶太人把猶太教的精髓歸結為儒家思想中的三綱五常,開封猶太古碑尤其是“康熙二年碑”中多次直接引用儒家經典《禮》、《詩》、《易》上的話語,其宗旨無非是宣傳“君臣之義、父子之親、兄弟之序、朋友之信、夫妻之別”的儒家倫理。開封猶太會堂的建築結構及室內佈局體現了濃厚的儒學風格。開封猶太會堂從建築風格上看不同於西方式的猶太會堂,而是典型的中國廟宇式建築(主要以院落、亭臺、殿堂、門庭等為標誌)。整個建築為長方形東西向院落(中間廟宇為南北向),東西長約107米,南北寬約76.6米,面積約8196平方米。前、後殿的命名也頗有中國色彩,前殿為“至清殿”,後殿為“至教堂”。從歷史上看,開封猶太會堂每重建一次,漢化的色彩就濃厚了幾分。如明永樂十九年第二次重建時,寺中立起了大明皇帝的牌位,清代又改設了“大清萬歲龍樓”,供奉“皇帝萬萬歲”的牌位,其目的無非是為了表達“受君之恩,食君之祿,惟盡禮拜告天之誠,抱國忠君之意”。康熙年間,開封猶太會堂裡還懸掛了24方匾額(一說為23方),很多內容要麼是直接取自儒學,要麼是把儒家倫理與猶太教糅合在一起。猶太知識分子中形成了普遍的習儒入科之風。在中國封建社會中,科舉考試是知識分子的一條最重要的終南捷徑。開封猶太人最早在什麼時候參加科舉考試,沒有確切的記載。但明代已有不少人確立了功名,進入官宦階層。眾所周知,科舉考試最主要的內容就是儒家思想,《四書》、《五經》是最基本的命題範圍,凡能考取功名的人從小就要學習孔孟之道,熟諳中國文化。1605年,艾田在會晤利瑪竇的時候就說過,他從小因全力攻讀中國文學,所以放棄了希伯來語的學習。猶太知識分子的儒化從他們給子女所起的名字上也可以看得出來。改換姓名一向是猶太人同化於主流社會的重要標誌。猶太人入住開封之時,採用的是希伯來語(或波斯語)名字,如掌教利味·五思達、主持工程的俺都剌等。明朝時,開封猶太人已經普遍採用儒學味很濃的名字。最典型的是明末清初的張氏家族給6個兒子取名為:三德、希召、希孔、希禮、希孟、九德,其寓意要麼是援引聖人孔孟之名,要麼是取自儒家經典。猶太教的儒化是一個潛移默化的程序。開封猶太社團在歷史學意義上的邊緣性以及民族學意義上的悖論性決定了猶太教儒化原因的複雜性。首先,儒家思想的多元化與相容性為猶太教的儒化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外在條件。其次,對本民族傳統教育的疏忽,是猶太教埋沒於儒教的內在原因。此外,儒學自身的宗教特質成為猶太教儒化的理論前提,開封猶太人在希伯來語失傳、漢語文字缺乏、出現信仰困頓與迷茫的情況下,恰恰是從儒教中找到了缺失的宗教觀念。正是在模仿、吸取儒家文化的過程中,開封猶太人的民族認同感消失了,雖然那些帶頭儒化的猶太知識分子為恢復傳統、振興社團作出了一定的努力,但已經無力迴天,開封猶太人已無法逃脫被同化的歷史命運。開封猶太社團為後人研究族群認同、集體記憶與文化交融提供了耐人尋味的歷史啟示,也因此而成為延續數百年仍經久不衰的學術個案。


知音這個詞的理解

  相傳伯牙善彈琴,鍾子期善聽琴。伯牙彈到志在高山的曲調時,鍾子期就說“峨峨兮若泰山”,彈到志在流水的曲調時,鍾子期說“洋洋兮若江河”。鍾子期死後,伯牙不再彈琴,以為沒有人能像鍾子期那樣懂得自己的音志。後遂以“知音”比喻對自己非常瞭解的人,知己朋友。直至今天,人們常用知音來形容朋友之間的情誼,能賞識自己的人。 ...

談個人公司企業文化的理解

  理解如下:   1、企業文化是企業為解決生存和發展的問題而樹立形成的,被組織成員認為有效而共享,並共同遵循的基本信念和認知。 企業文化集中體現了一個企業經營管理的核心主張,以及由此產生的組織行為。   2、企業文化是一種新的現代企業管理理論,企業要真正步入市場,走出一條發展較快、效益較好、整體素質不斷提高 ...

現代企業責任的理解

  1、企業責任就是企業在追求利潤的同時,還要關注、回應利益相關方的合理期望和要求,對企業生產經營活動所造成的經濟、社會、環境影響採取負責任的行動,並將這些行動融入企業日常經營管理中,以達到企業與利益相關方、經濟、社會和環境的可持續和諧發展,企業社會責任對一個企業的生存和發展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2、做 ...

孟子儒家學派進行了怎樣的發展

  孟子除了繼承儒家學派的求仁以外,還提出了義,即正義。   古語有云:孔曰成仁,孟曰取義。意思是:儒家學說在孔子時代,主要強調的仁心仁愛,主張的學說很多,但是仁時眾多學說中最重要的核心,一部論語中,孔子論述仁的佔了很大一部分。到了戰國時期,天下戰亂憑仍,孟子不在主要講求仁,更是另外提出了一個義字,要求正義, ...

習慣成自然的理解

  事物發展的規律性,做事的方法習慣了,就很難以改變,也就成為很自然的事了,具體如下:   1、是指常常接觸某種新的情況而逐漸適應:習慣成自然;   2、是指在長時期裡逐漸養成的、一時不容易改變的行為、傾向或社會風尚;   3、是指生活中相對穩定的部分。四是指從環境中成長出來的,以相同的方式,一而再,再而三地 ...

國內新海的作品你的名字為什麼比之前的作品關注度要高

  因為該片故事情節更為精彩,畫面精緻,符合當代年輕人的口味,深受觀眾喜愛。   《你的名字》基於新海的原創劇本,電影圍繞三葉,一個女孩不樂意住在農村,瀧,一個東京的高中生,是一個建築迷。這兩個人有著命中註定的聯絡,但電影以不同尋常的方式實現的,至少可以說:他們在夢裡交換著身體。新海誠的電影還展示了青春期真實 ...

仁義禮分別為什麼意思

  孔子提出“仁、義、禮”,孟子延伸為“仁、義、禮、智”,董仲舒擴充為“仁、義、禮、智、信”,後稱“五常”。這“五常”貫穿於中華倫理的發展中,成為中國價值體系中的最核心因素。   1、仁以愛人為核心,義以尊賢為核心,禮就是對仁和義的具體規定。   2、智者,知道日常的東西,把平時生活中的東西琢磨透了就叫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