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乘96釐米。八尺山水畫分大八尺山水畫和小八尺山水畫,使用的都是八尺宣紙,主要是從裝裱的角度進行區分的。
宣紙,安徽省宣城市涇縣特產,國家地理標誌產品。宣紙潤墨性好,耐久耐老化強,不易變色。宣紙具有韌而能潤、光而不滑、潔白稠密、紋理純淨、搓折無損、潤墨性強等特點,有獨特的滲透、潤滑效能。寫字、作畫“墨分五色,”即一筆落成,深淺濃淡,紋理可見,墨韻清晰,層次分明。少蟲蛀,壽命長。宣紙自古有“紙中之王、千年壽紙”的譽稱。
240乘96釐米。八尺山水畫分大八尺山水畫和小八尺山水畫,使用的都是八尺宣紙,主要是從裝裱的角度進行區分的。
宣紙,安徽省宣城市涇縣特產,國家地理標誌產品。宣紙潤墨性好,耐久耐老化強,不易變色。宣紙具有韌而能潤、光而不滑、潔白稠密、紋理純淨、搓折無損、潤墨性強等特點,有獨特的滲透、潤滑效能。寫字、作畫“墨分五色,”即一筆落成,深淺濃淡,紋理可見,墨韻清晰,層次分明。少蟲蛀,壽命長。宣紙自古有“紙中之王、千年壽紙”的譽稱。
六尺對開尺寸是長180cm,寬49cm。宣紙著墨後起拱、褶皺,墨色發灰等問題,主要原因是,稻草在水浸、灰醃的生產工藝過程中,處理不得當,使宣紙出現不同程度的變形。
宣紙規格:(單位:釐米)
三尺全開:100*55;三尺單條:100*27;
三尺橫批:100*55;三尺對聯:100*27;
三尺斗方:55*50;
四尺全開:138*69;四尺單條:138*34;
四尺橫批:138*69;四尺對聯:138*34;
四尺斗方:69*68;四尺三開:69*46;
四尺四開:69*34;四尺六開:46*34;
四尺八開:35*34;
五尺全開:153*84;五尺單條:153*42;
五尺橫批:153*84;五尺對聯:153*42;
五尺斗方:84*77;
六尺全開:180*97;六尺三開:97*60;
六尺對聯:180*49;六尺斗方:97*90;
七尺全開:238*129;
八尺全開:248*129;
八尺屏:234*53;
一丈二尺:367*144;
一丈六尺:503*193。
六尺對開是180釐米x49釐米。六尺全開:180釐米x97釐米,六尺三開:97釐米x60釐米,六尺斗方:97釐米x90釐米。
發展簡介生活離不開尺,建屋量地,造物製衣等。據《呂氏春秋。季夏紀。古樂篇》記載,中國古人按樂律的音訊為黃鐘的樂器長度來確定尺的長度,所以古尺又稱樂尺。律尺。黃鐘尺。是度量橫制定的基礎。後來,歷代尺度因時代不同又各有所差異。
尺是古今都有的,但內含的量(實際長度)卻不一樣。如《鄒忌諷齊王納諫》文中曰:鄒忌修八尺有餘。如果按今天的尺來計算,鄒忌的身長是2.66米還多,這顯然太高了。
很顯然,古代的尺要短於今天的尺。最初的尺指男人伸展的拇指和中指之間的距離,大約是20釐米,周代的一尺是現在的19.91釐米。到戰國時,一尺是現在的22.12釐米左右,但是當時各國也不完全一致,如出土的戰國楚尺長22.7釐米。
前邊提到的鄒忌是戰國時齊國人,按一尺為22.12釐米算,他的身高在1.8米以上,這即使在今天,也算美男子了。又《陳情表》中有內無應門五尺之僮,作者李密是西晉時人,當時的一尺是現在的24釐米,這樣五尺之僮也就是身高1.2米的小僮。五尺也可沿用前代的說法,而並不是嚴格按晉尺的,那麼,就要在1.2米的基礎上再縮短一點,也就是1.1米左右。
與尺比較接近的是咫。咫是婦女手伸展後從拇指到中指的距離,因而稍短於尺。後來咫尺連用,表示距離短,如近在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