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小寒的由來+小寒的故事來歷簡短

小寒的由來 小寒的故事來歷簡短

  小寒的由來

  24節氣是上古農耕文明的產物,蘊含了中華民族悠久的文化內涵和歷史積澱。它最初是依據斗轉星移制定,古人根據北斗七星在夜空中的指向,指導農業生產不誤時節。西漢武帝時期將“二十四節氣”納入《太初曆》作為指導農事的歷法補充,採用圭表測影法在黃河流域測定節氣。現行的“二十四節氣”是來自三百多年前訂立的依據太陽黃陽度數劃分。在歷史發展中“二十四節氣”被列入農曆,成為農曆的一個重要部分。

  據文獻記載,我國中原地區在商時已出現了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個節氣名稱,周時期出現了八個節氣名稱。中原地區在3000多年前,始用土圭法(圭表)測影,在河南洛邑測得天下之中的位置,定此為土中。圭表測影確立的“冬至”是24節氣當中最早被周公測定出來的一個,把冬至作為二十四節氣之首。“土圭測影”方法的要義是“樹八尺之表,夏至日,景長尺有五寸(相當於北迴歸線上立杆無影);冬至日,景長一丈三尺五寸”(即豎起高為8尺的標杆,在夏至日觀測,中午的日影是1.5尺,冬至日中午的日影是13.5尺),“測土深,正日影,求地中,驗四時”。春秋時期的著作《尚書》中就對節氣有所記述。在商朝時只有四個節氣,到了周朝時發展到了八個。二十四節氣名稱首見於西漢劉安的《淮南子·天文訓》,《史記·太史公自序》的“論六家要旨”中也有提到陰陽、四時、八位、十二度、二十四節氣等概念。 公元前104年,由鄧平等制定的《太初曆》把二十四節氣定於曆法。

  現行的“二十四節氣”來自於三百多年前依據太陽黃經度數劃分的方法,自1645年起沿用至今。而從定《時憲曆》之後直至今的“農曆”,“二十四節氣”是根據太陽在迴歸黃道上的位置(太陽黃經度數)來定的,即在一個為360度圓周的“黃道”(一年當中太陽在天球上的視路徑)上,劃分為24等份,每15°一等份,以春分點為0度起點,按黃經度數編排。即,視太陽從春分點,也就是黃經零度出發,此刻太陽垂直照射赤道,每前進15度為一個節氣;執行一週又回到春分點,為一回歸年,24個節氣正好360度,太陽在黃道上每執行15度為一個“節氣”。

  小寒的故事來歷簡短:

  “小寒”是臘月的一個節氣,由於古人會在12月份舉行合祀眾神的臘祭,因此把臘祭所在的12月叫臘月。臘的木義是“接”,取新舊交接的意思。臘祭為我國古代祭祀的傳統習俗之一,遠在先秦的時期就已經形成。

  漢應劫《風俗通。義》雲:“臘者,獵也,言田獵取獸以祀其祖先也。或曰臘者,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報功也。”

  “臘祭”的意思是有三個,一是表示不忘記自己和家族的本源,表達對祖先的崇敬和念。二是祭百神,感謝他們一年來為農業所作出的貢獻。三是大家終歲勞苦,這個時候農事己息,可以藉此遊樂一番。從周代以後,“臘祭”的習俗歷代沿習,從天子、諸侯到平民百姓,人人都不例外。

  在臘月臨近春節的時候,學館私塾等放假過年,是民間傳統的年節習俗放年學。在《燕京歲時記》有說:“兒童之讀書者,於封印之後塾師解館,謂之放年學。”不但民間有這個傳統的習俗,皇室同樣也是有的。

  清時有記載:“每至12月,於19、20、21、22四日之內,由欽天監選擇吉期,照例封印,頒示天下,一體遵行。”這個時候朝廷就會放假,萃萃學子也藉此有玩鬧的時間。皇家開學的時間是正月初六,民間是過了正月十五這個時間。大約皇家放年假兩週,民間放年假就會是皇家的兩倍四周。

潑水節的由來 潑水節的來歷簡短

  潑水節的由來

  潑水節是傣族最隆重的節日,也是雲南少數民族中影響面最大,參加人數最多的節日。潑水節是傣族的新年,相當於公曆的四月中旬,一般持續3至7天。第一天傣語叫“麥日”,與農曆的除夕相似;第二天傣語叫“惱日”(空日);第三天是新年,叫“叭網瑪”,意為歲首,人們把這一天視為最美好,最吉祥,最快樂的日子。

  潑水節,亦稱宋干節,4月13日——4月16日,已有700年的歷史,是傣族、德昂族最盛大的傳統節日。當日,泰國、寮國、緬甸、柬埔寨等國以及中國雲南等地,人們清早起來便沐浴禮佛,之後便開始連續幾日的慶祝活動。這期間,大家用純淨的清水相互潑灑,祈求洗去過去一年的不順,新的一年帶著美好的願望再次出發。潑水節是傣族最隆重的節日,也是雲南少數民族節日中影響面最大,參加人數最多的節日。潑水節是傣族的新年,一般持續3至7天。第一天傣語叫“麥日”,與農曆的除夕相似;第二天傣語叫“惱日”(空日);第三天是新年,叫“叭網瑪”,意為守歲,人們把這一天視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

  潑水節另一項引人注目的活動是划龍舟,跳象腳鼓舞和孔雀舞。那時是傣族新年的第三天,傣語稱之為“麥帕雅晚瑪”,節日的氣氛達到了高潮。穿著節日盛裝的群眾歡聚在瀾滄江畔、瑞麗江邊,觀看龍舟競渡。

  潑水節的活動內容豐富,其它的還有放高升、鬥雞、跳孔雀舞等,人們身著盛裝,喜氣洋洋,場面極為熱鬧。

  "桑勘比邁",是傣語,意為傣歷新年。由於傣族群眾在歡度新年佳節時,要舉行別具特色的潑水活動,相互潑水祝福,因此其他民族便稱這個節日為潑水節。關於傣歷新年(潑水節)的來歷有一個傷感的民間故事,傳說人間的氣候本來由一位名叫捧瑪乍的天神掌管。他把一年分為旱季、雨季、冷季,為人間規定了農時,讓一位名叫捧瑪點達拉乍的天神掌管施行。捧瑪點達拉乍自以為神通廣大,無視天規,為所欲為,亂行風雨,錯放冷熱,弄得人間雨旱失調,冷熱不分,苗枯死,人畜遭災。有位叫帕雅晚的青年,以四塊木板做翅膀,飛上天庭找到天神英達提拉訴說人間的災難。帕雅晚欲到最高一層天去朝拜天塔——塔金沙時,不慎撞在天門之上,一扇天門倒塌,將他壓死在天庭門口。帕雅晚死後,天王英達提拉開始用計懲處法術高明的捧瑪點達拉乍。他變成一位英俊小夥子,扮裝去找捧瑪點達拉乍的七個女兒談情。七位美麗的妙齡女郎同時愛上了他。姑娘們從小夥子的嘴裡瞭解到自己的父親降災人間之事以後,既惋惜又痛恨。七位善良的姑娘為使人間免除災難,決心大義滅親。她們想盡辦法探明瞭父親的生死秘訣。在捧瑪點達拉乍酩酊大醉之時,剪下他的一束頭髮,製作一張“弓賽宰”(心絃弓),毅然割下了為非作歹的捧瑪點達拉乍的頭顱抱在懷中,不時輪換,互用清水潑灑沖洗汙穢,洗去遺臭。據說這就是人們在新年期間,相互潑水祝福的來歷。

  潑水節的來歷簡短

  關於潑水節的來歷,傣族民間有許多動人的傳說。其中有這樣一個美麗悲壯的故事。

  在很早以前,西雙版納被一個兇惡的魔王霸佔著。他掉到河裡衝不走,落到我火裡燒不死,刀砍不入,箭射不傷,他自己魔法超群,橫行鄉里,魚肉人民,為非作歹,無惡不作。

  有十二個長得像花兒一樣的姑娘,先後被魔王搶去做妻子。他們受盡欺負,滿懷仇恨的合計如何殺死魔王,為民除害。

  一天夜裡,最年輕的一位姑娘把魔王灌醉,誆出了殺死魔王的秘密。

  他乘魔王酣睡之機,用魔王的一根頭髮,把他的頭勒了下來。頓時魔頭滾到哪裡,火就燒到哪裡。為了撲滅邪火,小姑娘揪住魔頭,其餘的姑娘輪流不停地挑水來潑,終於破滅了邪火,她們殺死了魔王,為民除了大害。

  人們紛紛把水潑在姑娘們的身上,沖洗她們身上的血汙,為經紀念這十二位姑娘,傣族人民就把這一天定為潑水節,相沿至今。

小寒的由來 小寒的來歷故事簡短

  小寒的由來

  24節氣是上古農耕文明的產物,蘊含了中華民族悠久的文化內涵和歷史積澱。它最初是依據斗轉星移制定,古人根據北斗七星在夜空中的指向,指導農業生產不誤時節。西漢武帝時期將“二十四節氣”納入《太初曆》作為指導農事的歷法補充,採用圭表測影法在黃河流域測定節氣。現行的“二十四節氣”是來自三百多年前訂立的依據太陽黃陽度數劃分。在歷史發展中“二十四節氣”被列入農曆,成為農曆的一個重要部分。

  據文獻記載,我國中原地區在商時已出現了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個節氣名稱,周時期出現了八個節氣名稱。中原地區在3000多年前,始用土圭法(圭表)測影,在河南洛邑測得天下之中的位置,定此為土中。圭表測影確立的“冬至”是24節氣當中最早被周公測定出來的一個,把冬至作為二十四節氣之首。“土圭測影”方法的要義是“樹八尺之表,夏至日,景長尺有五寸(相當於北迴歸線上立杆無影);冬至日,景長一丈三尺五寸”(即豎起高為8尺的標杆,在夏至日觀測,中午的日影是1.5尺,冬至日中午的日影是13.5尺),“測土深,正日影,求地中,驗四時”。春秋時期的著作《尚書》中就對節氣有所記述。在商朝時只有四個節氣,到了周朝時發展到了八個。二十四節氣名稱首見於西漢劉安的《淮南子·天文訓》,《史記·太史公自序》的“論六家要旨”中也有提到陰陽、四時、八位、十二度、二十四節氣等概念。公元前104年,由鄧平等制定的《太初曆》把二十四節氣定於曆法。

  現行的“二十四節氣”來自於三百多年前依據太陽黃經度數劃分的方法,自1645年起沿用至今。而從定《時憲曆》之後直至今的“農曆”,“二十四節氣”是根據太陽在迴歸黃道上的位置(太陽黃經度數)來定的,即在一個為360度圓周的“黃道”(一年當中太陽在天球上的視路徑)上,劃分為24等份,每15°一等份,以春分點為0度起點,按黃經度數編排。即,視太陽從春分點,也就是黃經零度出發,此刻太陽垂直照射赤道,每前進15度為一個節氣;執行一週又回到春分點,為一回歸年,24個節氣正好360度,太陽在黃道上每執行15度為一個“節氣”。

  小寒的來歷故事簡短:

  “小寒”是臘月的一個節氣,由於古人會在12月份舉行合祀眾神的臘祭,因此把臘祭所在的12月叫臘月。臘的木義是“接”,取新舊交接的意思。臘祭為我國古代祭祀的傳統習俗之一,遠在先秦的時期就已經形成。

  漢應劫《風俗通。義》雲:“臘者,獵也,言田獵取獸以祀其祖先也。或曰臘者,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報功也。”

  “臘祭”的意思是有三個,一是表示不忘記自己和家族的本源,表達對祖先的崇敬和念。二是祭百神,感謝他們一年來為農業所作出的貢獻。三是大家終歲勞苦,這個時候農事己息,可以藉此遊樂一番。從周代以後,“臘祭”的習俗歷代沿習,從天子、諸侯到平民百姓,人人都不例外。

  在臘月臨近春節的時候,學館私塾等放假過年,是民間傳統的年節習俗放年學。在《燕京歲時記》有說:“兒童之讀書者,於封印之後塾師解館,謂之放年學。”不但民間有這個傳統的習俗,皇室同樣也是有的。

  清時有記載:“每至12月,於19、20、21、22四日之內,由欽天監選擇吉期,照例封印,頒示天下,一體遵行。”這個時候朝廷就會放假,萃萃學子也藉此有玩鬧的時間。皇家開學的時間是正月初六,民間是過了正月十五這個時間。大約皇家放年假兩週,民間放年假就會是皇家的兩倍四周。


處暑的由來30字 處暑節氣的來歷簡短

  處暑的由來30字   處暑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四個節氣,是反映氣溫變化的一個節氣。“處”的意思是“去也”,表示炎熱漸消,暑氣至此而止。   處暑節氣的來歷簡短   “二十四節氣”是上古農耕文明的產物,農耕生產與大自然的節律息息相關,它是上古先民順應農時,透過觀察天體執行,認知一歲(年)中時候(時令)、氣候 ...

冬至吃餃子的由來故事 冬至吃餃子的來歷介紹

  冬至吃餃子的由來的故事 冬至吃餃子的來歷介紹   每年農曆冬至這天,不論貧富,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飯。諺雲:“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這種習俗,是因紀念“醫聖”張仲景冬至舍藥留下的。   張仲景是南陽稂東人,他著《傷寒雜病論》,集醫家之大成,被歷代醫者奉為經典。張仲景有名言:“進則救世,退則救民 ...

穀雨的來歷簡短50字 二十四節氣穀雨的由來是什麼

  穀雨的來歷簡短50字二十四節氣穀雨的由來是什麼   據《淮南子》記載,倉頡造字,是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黃帝於春末夏初發布詔令,宣佈倉頡造字成功,並號召天下臣民共習之。這一天,下了一場不平常的雨,落下無數的穀米,後人因此把這天定名穀雨,成為二十四節氣中的一個。   具體傳說故事:   倉頡說   傳說,黃帝 ...

61兒童節的來歷500字 六一兒童節由來故事

  61兒童節的來歷500字 六一兒童節由來的故事   國際兒童節的設立,和發生在二戰期間一次屠殺--利迪策慘案有關。1942年6月10日,德國法西斯槍殺了捷克利迪策村16歲以上的男性公民140餘人和全部嬰兒,並把婦女和90名兒童押往集中營。村裡的房舍、建築物均被燒燬,好端端的一個村莊就這樣被德國法西斯給毀了 ...

感恩節的由來簡介 感恩節的來歷簡短

  感恩節的由來簡介 感恩節的來歷簡短   感恩節的由來(一)   感恩節起源於馬薩諸塞普利茅斯的早期移民。這些清教徒脫離英國教會,遠走荷蘭,後來決定遷居到大西洋彼岸那片荒無人煙的土地上,希望能按照自己的意願信教自由地生活。   感恩節的由來(二)   著名的“五月花”號船滿載不堪忍受英國國內宗教迫害的清教到 ...

七一建黨節的來歷簡短 關於七一建黨節的由來

  七一建黨節的來歷簡短   中國共產黨於1921年7月成立後,在反動軍閥政府的殘暴統治之下,只能處於秘密狀態,沒有公開進行活動的環境。在大革命時期,黨忙於國共合作、開展工農運動和支援北伐戰爭,沒有條件對黨的誕生進行紀念。把7月1日作為中國共產黨的誕辰紀念日,是毛澤東同志於1938年5月提出來的。當時,毛澤東 ...

教師節是怎麼由來的50字 教師節的來歷簡短

  教師節是怎麼由來的50字 教師節的來歷簡短   1985年1月21日,第六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九次會議通過了國務院關於建立教師節的議案,確定每年9月10日為中國教師節。人民教師正式有了自己的節日。   早在1931年,教育家邰爽秋、程其保等在南京中央大學集會,發表要求“改善教師待遇,保障教師工作和增進教師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