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的習俗有哪些 端午節除了吃粽子還有哪些習俗
1、吃粽子
端午節吃粽子,這是中國人民的又一傳統習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來已久,花樣繁多。
五月端的早晨家家吃粽子紀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夜間煮熟,早晨食用。包粽子主要是用河塘邊盛產的嫩蘆葦葉,也有用竹葉的,統稱粽葉。粽子的傳統形式為三角形,一般根據內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粽,米中摻小豆的叫小豆粽,摻紅棗的叫棗粽;棗粽諧音為“早中”,所以吃棗粽的最多,意在讀書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狀元。過去讀書人參加科舉考試的當天,早晨都要吃棗粽,至今中學、大學入學考試日的早晨,家長亦要做棗粽給考生吃。煮粽子的鍋裡一定要煮雞蛋,有條件的還要再煮些鴨蛋、鵝蛋,吃過蘸糖的甜粽之後,要再吃蘸鹽的雞蛋“壓頂”。據說吃五月端粽鍋裡的煮雞蛋主夏天不生瘡;把粽子鍋裡煮的鴨蛋、鵝蛋放在正午時陽光下曬一會再吃,整個夏天不頭痛。
2、賽龍舟
民間賽龍舟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一項重要活動,在中國南方十分流行和重視,它最早當應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龍神的一種祭祀活動,其起源有可能始於原始社會末期。賽龍舟是中國民間傳統水上體育娛樂專案,已流傳兩千多年,多是在喜慶節日舉行,是多人集體划槳競賽。其實 ,“龍舟競渡”早在戰國時代就有了。在急鼓聲中劃刻成龍形的獨木舟,做競渡遊戲,以娛神與樂人,是祭儀中半宗教性、半娛樂性的節目。後來,賽龍舟除紀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們還付予了不同的寓意。
3、點雄黃酒
將雄黃浸泡在酒中,然後將雄黃酒點在人的額頭、耳朵、鼻子、手心等地,期望遠離毒蟲,消災防病。
4、佩戴香囊
端午節來臨之際,給小孩子佩戴香囊或者荷包,寄託辟邪、遠離瘟疫的意思,另外是一種很好的點綴裝飾物。
5、掛艾草
端午的時候,人們喜歡把艾草掛在大門的兩側,寓意消除疾病、驅除晦氣、招福,讓家人的身體健康以及好運氣。
6、系五彩繩
古代認為五彩色是吉祥色,所以在端午節用五彩繩系在孩子的手腕、腳腕或者頸子上,寓意消災躲難、遠離疾病、平安長壽。
端午由來
端午由來端午亦稱端五,是我國最大的傳統節日之一。“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稱“端五”也就如稱“初五”。因有端五之稱,古人也將五月裡此前的幾天分別以“端”來稱呼。宋陳元靚《歲時廣記·端五》雲:“京師市塵人,以五月初一為端一,初二為端二,數以之端五。”五的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時為“陽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陽”。五月五日,月、子又與相通都是五,故稱重五,也稱重午。地支序推算端五節、重五節的稱呼在唐以前就有了,因為唐太宗的生日是八月初五日,為了,改五為午,始有端午節、重年節稱,此外,端午節還有許多別稱,如夏節。端午是夏季最大的民間節日,它的節俗活動有許多和夏令有關,並且與
夏至時隔較近,故稱。周處《風土記》雲:“仲夏端午謂五月五日也,俗重此日也與夏至同溶蘭節。這是唐、宋時人們對端五的稱呼。吳自牧《夢粱錄》說:“五日重五節又曰溶蘭令節。”因為古代有於是日蘭湯沐浴的風習,故稱。《大戴禮記》說:“五月五日,蓄蘭為沐浴女兒節。舊俗端午少女須佩靈符,簪榴花,孃家又要接女兒歸寧“躲端午”,故稱。明沈榜《宛署雜記》卷十七雲:“五月女兒節,系端午索,戴艾葉、五毒靈符宛俗自五月初一至初五日,飾小閨女,盡態極妍,出家女亦各歸寧,因呼為女兒節天中節。也叫“朱明”。都是從陰陽術數的角度來定義的。明田汝成《西湖遊覽志餘》卷二十雲:“端午為天中節。”《懷仁縣新志》雲:“五日,一名‘天中’,名端陽’,一名‘朱門地臘。道教每年有“五臘”(既天臘、地臘、道德臘、民歲臘、王侯臘)。
小年到了,我們經常會在北方人的家裡看見火燒這一種食物,因為對於他們來說火燒是一種特別的習俗。在小年這一天吃火燒那一種紅紅火火,並且家人都回來了,團團圓圓的圍在一起。漫漫地一代傳一代下來,小年吃火燒就成了北方的一種特有的習俗。
小年為什麼吃火燒
在北方,小年吃火燒是很有特色的食品。對河南人來說,火燒又叫燒餅,與小年幾乎是劃上了等號,沒有火燒的小年算不上完整的小年。每到臘月二十三這一天,用麵粉加紅糖烙烤而成的紅糖燒餅、芝麻醬糖火燒,供不應求,民間取其諧音,預示來年日子紅紅火火。
除了吃火燒還有什麼習俗
小年這天除了火燒還要吃糖瓜。祭灶時給灶王爺供奉糖瓜,讓他嘴巴甜一點,上天給玉皇大帝報告時多言好事、剪窗花。窗花樣子討喜,種類豐富放鞭炮當然小年的鞭炮是年前第一炮,很受重視還少不了吃餃子。小年夜吃餃子,取意“送行餃子迎風面”
小年風俗介紹
1、祭灶神
灶神也叫灶王爺,神像常貼於灶臺旁,小年這一天需要更換神像,供奉灶神,敬糖上香,祈求平安。
2、掃塵除灰
掃塵就是打掃衛生,清掃庭院,清除灰塵,掃地擦窗,把家裡到處都清掃一下,角角落落打掃乾淨,除去過去一年的灰塵和不順,乾乾淨淨迎接新年。
3、購年貨
小年一過,意味著離大年除夕就不遠了,可以開始準備年貨了,這時候集市上已經有濃濃的年味了,到處喜氣洋洋的。春聯,福字,各種年貨都可以著手準備了。
4、剃頭沐浴
小年剃頭沐浴主要是潔身去除自身的灰塵,意思是去除舊年的不如意,用全新的自己迎接新的一年,保證來年的好運。
小年是中國民間傳統的祭灶日,也被稱為謝灶、祭灶節、灶王節、祭灶。小年在不同地方時間也有所不同,北方是十二月二十三日,部分南方地區是十二月二十四日,江浙滬則將十二月二十四日和除夕前一天晚上都稱為小年。總之,無論是哪天過小年,都表達了人們辭舊迎新的美好願望。那麼小年這一天作為過年的序幕,除了吃灶糖之外還有哪些習俗呢?
祭灶
祭灶用通俗的話來講就是“送神”。據民間傳說每年十二月二十三日,灶君、太歲神與民間諸神都要回天庭向玉皇大帝述職,讓玉皇大帝賞罰,其中的灶君會向玉帝稟告人間善惡是非,作為對人類獎懲報應的依據。因此人們祭灶時會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祭灶對聯草,後三個是為了灶王昇天的坐騎備料。祭灶時將關東糖用火融化,塗在灶王爺的嘴上。如此灶王就不會在玉皇大帝那裡講壞話了,所以人們大多數會選擇在這個時候奉拜家中的諸神與灶君。
掃塵
過了小年這一天之後,距離春節就只剩下七八天時間了。家家戶戶為了過年都緊鑼密鼓地開始了準備工作。掃塵,從字面意思來看即打掃房子,清除灰塵;實則掃塵主要是為了告別過去,迎接未來,拔除不祥。因此,家家戶戶都要認認真真地進行一個年前大清掃,清理雜物、擦洗桌椅、打掃房屋。
婚嫁
過了小年之後,民間認為諸神上了天,百無禁忌。娶媳婦、聘閨女不用選日子,俗稱趕亂婚。民謠有“歲晏鄉村嫁娶忙,宜春帖子逗春光。燈前姊妹私相語,守歲今年是洞房”這一說法。因此,每年年底的時候,舉行婚禮的人相對平時而言特別多。
在中國的很多傳統節日,都有一些傳統的食俗,比如在端午節的時候吃粽子,在中秋節的時候吃月餅,在冬至的時候吃餃子等等,習俗各個地方都有些差異,不過吃餃子的習俗倒是挺廣泛,小年也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在過小年的時候,也有的地區要吃餃子,而南方人小年除了餃子,還有很多傳統美食。
小年為什麼要吃餃子
小年那天也 ...
小年為什麼吃麻糖 小年吃麻糖的由來
過小年吃麻糖,為的是糊住大家的嘴,過年期間不要說不吉利的話;也有一種說法把灶神的嘴巴用糖給粘住張不開,不能把人間的美味奢華的情景稟報給玉皇大帝,以免得愛吃喝的人們受到處罰,新年帶來饑荒,期盼有一個平安的豐年到來。
為何灶糖特別黏
祭灶的習俗由來已久," ...
中國傳統小年吃什麼 小年過節吃什麼傳統食物
吃餃子
祭灶節這天,大部分地區會有吃餃子的習俗,取意“送行餃子迎風面”。山區多吃糕和蕎麵。晉東南地區,流行吃炒玉米,民諺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鍋倒”的說法。將炒玉米用麥芽糖粘結起 來,冰凍成大塊,吃起來酥脆香甜。
糖瓜
普遍點的糖瓜都有的 ...
過小年通常吃什麼 小年當天特色食物大盤點
炒玉米
晉東南地區,有吃炒玉米的習俗,民諺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一鍋倒”的說法。人們喜歡將炒玉米用麥芽糖黏結起來,冰凍成大塊,吃起來酥脆香甜。
米餅
農曆臘月廿三,民間俗稱“小年”,廣西武宣、桂平等地民間有做米餅的習俗。米餅是用糯米粉作主料, ...
小年為什麼吃餃子
小年夜一般也叫祭灶節,小年夜有祭灶王、掃塵、剪窗花等等的習俗,它是由農曆的日期來定的,一般來說北方小年是農曆臘月二十三,南方的小年是農曆臘月二十四。
小年被視為過年的開端,隆重程度跟春節相似,北方人在小年這一天,飯桌上一定會出現主食——餃子。有些人會以為這是對小年節日敬重的表現之 ...
小年為什麼要吃飴糖
每年臘月二十三,灶王爺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稟報這家人的善惡,讓玉皇大帝賞罰。因此送灶時,人們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後三樣是為灶王昇天的坐騎備料。祭灶時,還要把關東糖用火融化,塗在在灶王爺的嘴上。這樣,他就不能在玉帝那裡講壞話了。民間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 ...
中國有很多傳統的節日,每個節日都代表著一個傳承。而許多傳統節日都是有許多習俗的,比如需要做什麼,還有最重要的就是吃什麼。過小年的時候,我們所知道的就是要吃餃子和年糕,那麼山西過小年有什麼講究呢?是不是跟我們所知道的吃的一樣呢?
1、祭灶山西境內,絕大部分地區是農曆臘月二十三日祭灶。只有榆社、文水、黎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