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小滿的來歷和故事+關於小滿的節氣由來傳說

小滿的來歷和故事 關於小滿的節氣由來傳說

  小滿的來歷和故事 關於小滿的節氣由來傳說

  故事一:

  從前有一戶人家,家裡只有父女兩人。女兒不僅漂亮,而且非常聰明。這天,父親有事要到遠方去,留下女兒和一匹白馬。這馬長得非常健壯,跑起路來日行千里,像風一般地快。更奇特的是,這匹馬十分通曉人性,它懂得人的話語。大家都說這是一匹“神馬”。

  父親出門時,囑咐女兒說,要精心餵養和愛護這匹馬,他不久就會回來的。父親走後,家裡只剩下這匹馬跟女兒做伴兒。每逢她感到孤獨時,就跟馬兒說說話。馬雖不會言語,但它會點點頭、甩甩尾,表示出很親熱的樣子。日子一天天過去了,父親卻一直不見回來。女兒非常想念父親,更擔心父親在外遇到什麼變故。

  一天,她半認真半玩笑地對馬兒說:“馬兒呀,你懂我的話嗎?如果你能去把我的父親找回來,我就嫁給你做妻子。”誰料姑娘的話音剛落,這匹馬便脫韁而去,一溜煙不見了。原來父親在遠方生了病,正犯愁怎樣才能回去,卻突然發現自己家中的馬奔跑而來,心裡十分驚喜。父親因思女心切,顧不得多想什麼,就跨上馬背,騎馬往家中奔去。

  到家後,久別的父女相聚,自然格外高興。父親覺得這匹馬立了很大的功勞,就特別添草加料,精心餵養。但讓父親覺得奇怪的是,精草細料餵了不少,但馬兒卻一口也不肯吃。每當見到女兒出入時,這匹馬不僅會引頸長鳴,而且更是跳躍不止,發出或喜或怒的聲音。父親偷偷地問女兒是怎麼回事。於是,女兒就把她對馬說過的話,告訴了父親。

  父親聽後,感到十分不安,沉思了一會兒,便低聲囑咐女兒說:“記住,這件事千萬不可張揚出去。如果讓人知道我將女兒嫁給了一匹馬,那像什麼話呢?你暫時不要出房門,也不要到馬跟前去。”第二天,父親便在馬棚周圍,裝上了弩箭,趁馬不防備,把馬射死了。然後,他剝掉馬皮,把馬皮掛曬在院裡的一塊大石頭上。

  一天,女兒正跟鄰家的女伴在院子裡玩耍。她看到曬在石頭上的馬皮,非常不安,伸手撫摸了一下馬皮上的鬃毛,這時,意外發生了。馬皮突然掀開來,像陣風似的把她捲走了。在一旁的女伴們嚇壞了,急忙去告訴她的父親。當父親趕來時,女兒和曬在石頭上的那張馬皮,早已無影無蹤,不知去向了。

  原來,神馬皮捲走了可愛的姑娘,徑直往西南方飛去。在遙遠的西南方,有個叫大踵的地方,那裡是一片人跡罕至的荒野,滿山遍野都是桑樹。但到了那裡以後,披了馬皮的姑娘失去了自己的原形,變成了有著馬頭形狀的、爬在樹上的蠶。她不吃別的東西,只吃桑樹葉子。後來,她成了這片桑林的主人,天帝封她做了蠶神。

  面對這場遭遇,姑娘有說不出的苦處,她日夜想念著自己的家鄉,掛念著自己的父親和女伴。每當這個時候,她會不斷地從口裡吐出長絲,寄託著她悠長不盡的思念。每逢春天的時候,就能看到一個美麗年輕的女子,跪在桑樹枝杈上,口裡不斷地吐出又白又亮的長絲。人們都親熱地稱她蠶神姑娘。

  傳說蠶神姑娘就在“小滿”這天誕生的,所以這個節氣,民間會有祭蠶的習俗。

  故事二:

  舊時水車車水排灌為農村大事,諺雲:“小滿動三車”,水車例於小滿時啟動。此前,農戶以村圩為單位舉行“搶水”儀式,行於海寧一帶,有演習之意。多由年長執事者約集各戶,確定日期,安排準備,至是日黎明即群行出動,燃起火把於水車基上吃麥糕、麥餅、麥團,待執事者以鼓鑼為號,群以擊器相和,踏上小河漢上事先裝好的水車,數十輛一齊踏動,把河水引灌入田,至河浜水光方止。

  祭車神亦為農村古俗,傳說“車神”為白龍,農家在車水前於車基上置魚肉、香燭等祭拜之,特殊之處為祭品中有白水一杯,祭時潑入田中,有祝水源湧旺之意。以上舊俗表明了農民對水利排灌的重視。

  “小滿動三車”是對江南小滿農事的形象總結。所謂“三車”即水車、紡車、油車。在農諺中,百姓以“滿”指代雨水的豐裕程度,小滿正是江南早稻追肥、中稻插秧的時節,如若田裡不蓄滿水,就會造成田坎乾裂,無法插秧,影響農作物的收成。因此天旱的年份,人們會早考慮,巧安排,以人力或畜力帶動水車灌溉水田。過去行走在偏僻的江南古鎮水田邊,時常會見到水牛矇住雙眼轉動水車的木車盤帶動龍骨水車提水,或人力雙腳交替踏車提水的情景。

小雪節氣的由來和風俗 小雪的來歷和故事

  小雪節氣的由來和風俗小雪的來歷和故事

  小雪的由來和其他節氣一樣,即“二十四節氣”與“十二月建”是干支歷的基本內容,它在上古時代(或遠古)已訂立。古籍載,天皇氏始制干支之名,以定歲之所在。“二十四節氣”是干支歷中表示季節、物候、氣候變化以及確立“十二月建”的特定節令。

  北斗七星迴圈旋轉,這斗轉星移,與季節變換有密切關係。以北斗星斗柄所指的方位作為確定季節的標準,稱為鬥建,亦稱月建。干支紀元法,正月建寅,立春為歲首,交節日為月首。干支歷將一歲劃分為十二辰(“十二月建”),“建”代表北斗七星斗柄頂端的指向。

  上古時代以北斗斗柄頂端的指向來確定“二十四節氣”,斗柄旋轉而依次指向“十二辰”,稱為“十二月建”(或“十二月令”)。在古老文化中,干支時間和方位以及八卦是聯絡在一起的,寅位是後天八卦的艮位,是年終歲首交結的方位,代表終而又始,如《易·說卦傳》:“艮,東北之卦也,萬物之所成終而所成始也。”即,斗柄從正東偏北(寅位,後天八卦艮位)為起點,經南、西、北旋轉一圈,為一週期,謂之一“歲”。故,寅月為“春正”,立春為歲首。北斗斗柄指向確立的二十四節氣,始於立春,終於大寒。

  風俗:

  做醃菜:南京有諺語:“小雪醃菜,大雪醃肉。”小雪之後,家家戶戶開始醃製、風乾各種蔬菜,以備過冬食用。杭州人往往也會趁著這個節氣開始醃製醬鴨、臘肉。小雪節氣過後,氣溫會急劇下降,天氣也會越來越乾燥,此時正是加工臘肉的好時候。小雪節氣後,一些農家開始動手做香腸、臘肉,把多餘的肉類用傳統方法儲備起來,等到春節時正好享受美食。

  吃餈粑:在南方一些地方,有小雪時節吃餈粑的習俗。有俗語說,“十月朝,餈粑碌碌燒”。吃餈粑一要熱,二要玩,三要鬥(比較),才過癮,才能體味到農家樂趣。古時,餈粑是南方地區傳統的節日祭品,最早是農民用來祭牛神的供品。有俗語“十月朝,餈粑祿祿燒”,就是指的祭祀事件。

  曬魚乾:二十四節氣小雪習俗:曬魚乾,曬魚乾是小雪節氣的習俗,小雪時臺灣中南部海邊的漁民們會開始曬魚乾、儲存乾糧。雪時臺灣中南部海邊的漁民們會開始曬魚乾、儲存乾糧。烏魚群會在小雪前後來到臺灣海峽,另外還有旗魚、沙魚等。臺灣俗諺:“十月豆,肥到不見頭”,是指在嘉義縣布袋一帶,到了農曆十月可以捕到“豆仔魚”。

  刨湯肉:“小雪殺豬,大雪宰羊。”許多地方每到小雪、大雪兩個節氣,村民們便開始殺豬宰羊準備年貨。無論哪家宰畜,鄰居、親朋都要過來幫忙。殺了豬,東家要做一鍋豬燴菜,再配上米飯、小菜,略備薄酒,邀請四鄰聚餐,寓意團結、和睦、萬事興旺。

  小雪相關故事:

  相傳春秋戰國時期,楚國的臣子伍子胥為報父仇投奔了吳國,想從吳國借兵討伐楚國。他來到吳國幫助吳王闔閭坐穩了江山,成了吳國的有功之臣。

  越國勾踐乘機舉兵伐吳,將吳國都城團團圍住。當時正值年關,天寒地凍,城內民眾斷食,餓殍遍野,國家和人民果然遭到危難。在此危難之際,人們想起了伍子胥生前的囑咐,便暗中拆城牆挖地,人們驚奇地發現,城基都是用熟糯米壓制成的磚石。

  原來,這是伍子胥在建城時將大批糯米蒸熟壓成磚塊放涼後,作為城牆的基石儲備下來的備荒糧。人們不禁感嘆道,伍子胥真有先見之明!大家將糯米磚石拙起,敲碎,重新蒸煮,分而食之。

  後來,在楚天一帶,人們每到豐年年底,便要用糯米制成像當年“城磚”一樣的餈粑,以此來祭奠伍子胥。

小滿的來歷和風俗 小滿“祈蠶節”的由來

  我國有傳統二十四節氣,小滿就是其中之一。關於小滿的來歷和風俗活動有許多。每年太陽黃經到達60度的時候,小滿便準時到來,此時的農作物也進入逐漸成熟飽滿的狀態。小滿還有“祭三神”的風俗,分別是水車車神、油車車神和絲車車神,並且有“祈蠶節”的活動。

  小滿的來歷

  小滿的來歷要追溯到古代了。小滿是二十四節氣的第八節,是夏季的第二個節氣,一般在每年的5月20-22日之間。《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四月中,小滿者,物至於此小得盈滿。”此時天地中陽氣變得充實,雨水開始充盈,作物茂盛生長漸至成熟,正是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所以每年的小滿,也是農事繁忙的時候。

  小滿“祭三神”的風俗

  小滿有很多傳統風俗,其中,在民間還有“祭三神”的習俗。古人信仰萬物有靈,“三神”對應“三車”即為水車車神、油車車神和絲車車神。舊時水車車水排灌是農業生產活動的大事,所謂“小滿動三車”,依照自古習俗,水車會在小滿啟動。小滿還是油菜籽成熟的時節,“動油車”是指人們將油菜籽收割並送至油坊,啟動油車榨油。而“動絲車”是指小滿前後,蠶開始結繭,養蠶人家要忙著搖動絲車繅絲。這就是小滿“祭三神”的風俗活動。

  小滿“祈蠶節”的由來

  小滿還有一個節日,叫“祈蠶節”。養蠶自古是一項辛苦而漫長的工作,加之古人不瞭解養蠶涉及的科學因素,蠶絲得來十分不易。小滿相傳為蠶神誕辰,因此古人在農曆四月放蠶時節會舉行“祈蠶節”,祭祀蠶神。在小滿這一天,我國以養蠶著稱的江浙一帶就更加熱鬧。古代傳統的農業生產活動缺乏科學原理的指導,於是在農業生產的關鍵時期,祈福類的活動便在民間興起,並逐漸流傳成為習俗。在南方,人們養殖的蠶會在小滿時期結繭,養蠶人家也要在小滿開始忙著繅絲。在古代,絲綢是日常生活中十分珍貴的物品。


立秋的來歷習俗 立秋節氣的特點由來

  立秋的來歷和習俗 立秋節氣的特點和由來   立秋,是由來已久的傳統節時。每年8月7日或8日視太陽到達黃經135°時為立秋。立秋的“立”是開始的意思,“秋”是指莊稼成熟的時期。立秋表示暑去涼來,秋天開始之意。是一個反映季節的節氣。   早在周代,逢立秋那日,天子親率三公九卿諸侯大夫到西郊迎秋,舉行祭祀儀式。 ...

建黨節的由來 七一建黨節的來歷故事

  建黨節的由來   7月1日作為中國共產黨的誕生紀念日,是毛澤東同志於1938年5月首先提出來的,當時,在延安的一大出席者只有毛澤東、董必武兩人,他們記得一大是1921年7月召開的,但記不清確切日期,又無檔案資料可查。於是就把7月的第一天,作為象徵性的中國共產黨誕生紀念日。“七一”作為黨的生日,見諸於中央正 ...

小滿來歷風俗 小滿今天要吃苦菜別忘記

  小滿節氣期間,我國南方地區一般會降雨多、雨量大。北方某些地區同樣也是如此。降雨量的增多,或許對我們的日常出行帶來了一些不便利;但是對於農作物來說,有降水量是一件很值得開心的事情。特別在小滿這幾天,降水充沛是很好的一件事。   小滿的來歷   聰明的古人,研究出了二十四節氣。“二十四節氣”是古代農耕文明的產 ...

202x年小滿來歷風俗 小滿的諺語

  如果我們想要在小滿裡面參加一些活動,西數除了對於小麥的收成以外,還有養蠶的這個過程,祭祀養蠶,是我們對於祖先產生的這些文化,一種傳承和祭拜,讓我們在小滿更有樂趣。   2022年小滿的來歷和風俗   降雨量對於小滿這個時間段來說是格外的重要,它甚至會影響到田地裡面是不是會幹旱以及我們這一年的收成?有多少面 ...

節氣冬至的來歷故事 冬至節氣的傳說故事

  節氣冬至的來歷   冬至過節源於漢代,盛於唐宋,相沿至今。《清嘉錄》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說。這表明古人對冬至十分重視。人們認為冬至是陰陽二氣的自然轉化,是上天賜予的福氣。漢朝以冬至為“冬節”,官府要舉行祝賀儀式稱為“賀冬”,例行放假。   冬至是24節氣中最早被制訂的一個,是上古時期根據天象物候確定陽氣 ...

中秋節的來歷風俗 中秋節的由來是什麼

  中秋節的來歷和風俗 中秋節的由來是什麼   中秋節的來歷   中秋節起源於古代對月的崇拜,至今已歷史悠久。“中秋”這一詞最早記載於《周禮》。因我國古時的歷法,農曆8月15日,正好是一年的秋季,而且是八月中旬,故稱為“中秋”。另外,在一年四季中,每季分為“孟、仲、季”三部分,故秋季的第二個月名為“仲秋”。直 ...

清明節的來歷習俗 清明節的由來是什麼

  清明節的來歷和習俗   清明是我國的二十四節氣之一。由於二十四節氣比較客觀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氣溫、降雨、物候等方面的變化,所以古代勞動人民用它安排農事活動。《淮南子?天文訓》雲:“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乙,則清明風至。”按《歲時百問》的說法:“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清明一到,氣溫升高,雨量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