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功夫
少林是中原武術中範圍最廣、歷史最長、拳種最多的武術門派,以出於中嶽嵩山少林寺而得名。
少林派的起源
關於少林派的起源,據北宋《景德傳燈錄》等書所載,南北朝時,後魏孝文帝大和年間(477一499),達摩大師從梁國北來,面壁於嵩山少林寺,歷時九年而功成,遂傳《易筋》、《洗髓》二經,創立少林武術。這個說法,為多種典籍所載,唐代李靖又寫了《易筋經序》.但考之史實,卻不與歷史相合,現代學者已經證明這不過是傳說,被稱為禪宗初祖的達摩也並沒有這樣的武功。
歷史上,在達摩以前,北朝寺院的練武風氣就已形成。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九年(495)修建嵩山少林寺,最初是為西域高僧跋陀(又稱佛陀)所建的。後來,達摩才來到寺中。達摩雖然創立了禪宗,卻並非少林武術的創始人。事實上,少林武術是在長期的僧眾習武中逐漸自發形成的。
少林武術的發揚光大。始於隋唐之際的一件大事。隋朝末年,天下大亂,少林寺被山賊所劫,僧眾奮起拒敵,賊人放火燒燬寺院。秦王李世民與鄭帝王世充作戰,少林武僧應邀相助,活捉王仁則,逼降王世充,這就是著名的“十三棍僧救唐王”,也是著名電影《少林寺》的歷史原型。李世民即位後,對曇宗、志操、惠賜、善護、普惠、明嵩、靈憲、普勝、智守、道廣、智興、滿、豐13人大加賞賜,少林寺再度興旺起來,少林武術也開始繁榮發達,逐漸成為中原武林第一門派。
宋太祖趙匡胤據說也是少林俗家弟子。從宋到元,少林武術有了一個較大的發展。元代大聖緊那羅王傳授少林棍法而自成一宗,福裕禪師彙集了少林短打,少林武術的特點日漸突出,到明代便形成了少林“以搏名天下”的威望。明嘉靖二十三年(1553)、少林寺組織僧兵到江南抗倭,天啟五年(1625)樹立:“少林觀武碑”,成為天下武林之宗。明代的著名武僧,有覺遠上人、小山和尚、月空和尚,痛禪上人等,又有悟須、周友、周參、洪轉、洪紀、洪信、普從、普使、廣按、宗擎、宗想、宗岱、道宗、道法、慶盤、慶餘、同賀、鉉清18人,皆為武林中的超一流高手。明代後朔、少林武術漸從以棍法為主轉向拳法。又吸收了很多民間拳種,集天下武術之大成,形成少林派。
清代康熙年間(也有的說是雍正),朝廷曾因少林寺藏匿反清義士“謀逆”而將其焚燬,並嚴禁民間練武,少林武術轉入地下狀態。並由轉入南少林的一支,據說創立了洪門。清代的少林名僧高手有鐵齋、致善、致果、天虹、湛舉、五枚、古輪、妙興、貞續、德根等。
少林派不只是少林寺的功夫,而是以少林寺武術為代表的整個外家功夫的集大成。一方面是少林寺僧從民間引進不少拳術,另一方面是少林寺也招收俗家弟子,使少林武術流傳民間,同時,少林還在各地創立分院,自隋唐之際創立福建莆田九連山少林寺分院(即南少林)以來,元代福裕禪師在外蒙和林(今蒙古國前杭愛省哈拉和林),天津薊縣盤山、長安、太原、洛陽分別創立五座少林寺,再加上山東九頂蓮花山、臺灣八番社、四川峨眉山,一共是十座少林寺,這就把少林功夫傳到全國。許多門派的源頭,都與少林大有關係,就連武當和峨眉的開派傳說,也有源山少林的說法。
在少林寺的分院中,以南少林最為重要。南少林又是南拳之祖,以五拳為主要拳法、有龍拳練神、虎拳練骨、豹拳練力、蛇拳練氣、鶴拳練精之說,又有南拳、一路闖少林、二路提盧少林、三路文少林;四路拗步少林、五路武少林、六路神化少林等套路。(參見嵩山少林寺三十三代皈依弟子釋永文《少林武術概說》,《武林》1983年第七期)
少林支派
少林支派眾多,有“三大家”、“四大門”之說。“三大家”是:紅家少林、孔家少林、俞家少林:“四大門”是:大聖門、羅漢門、二郎門、韋馱門。又如六合、八極、劈掛,通臂、太祖、燕青、華拳、查拳、彌宗、動力、明堂,沙腳、戳腳、地趟、洪拳、翻手、猴拳、螳螂、醉拳、詠春等,也大都是從少林武術中發展出來的。
少林的套路也很多、光是拳術,據說就有172種之多,有小洪拳、大洪拳、朝陽拳、觀潮拳、炮拳、通臂拳、梅花拳、長錘拳、太祖長拳;黑虎拳、形意線、羅漢拳、六合拳、猛鶴拳以及“少林七十二絕技”等。棍法、槍法、刀法也是少林武術的大宗,各有數十種套路,劍術則有二堂劍、五堂劍、龍形劍、飛龍劍、白猿劍、劉玄德雙劍、達摩劍、綈袍劍等。又有方天戟、三股叉、鋼鞭、月牙斧、梅花拐等數十種兵器,心意把、虎撲把、游龍飛步、丹鳳朝陽、十字亂把、老君提葫蘆、仙人摘茄、葉底偷桃、腦後砍瓜等一百多種散打,卸骨法、擒拿法、點穴秘法、彈弓譜、易筋經義、用藥法等各種技法等等。
少林武術的要旨,傳說當日達摩祖師見眾僧坐禪,萎靡不振,難以入定,有礙佛法,細究其由,乃因軀體衰弱所致,於此悟到修習佛事必先強健體魄,因效鳥獸神態創立拳法,因此,少林武功的特點,首要之點即為調呼吸,練百骸,進退敏捷,剛柔兼濟而尤以剛為主,以攻架為主,以長手為主,成為各類外家拳法之集大成者。
少林武術門派和俠文化的關係,表現在三個方面。
其一,少林武功博大精深、無人可以窮盡,是天下最大的武學寶庫,不愧為武林第一大門派,因此在江湖上,少林派常常充當著“道義”的維護者、裁判者和領頭羊的角色。如金庸《無龍八部》裡的少林,天下武學之至境,在於少林;雁門關前攻襲遼人之帶頭大哥,出於少林,以慈悲佛法使王霸雄圖、血海深恨盡歸塵上,化解怨孽,在於少林。當然,有時少林也有忍讓過分而導致貪嗅的情況,如《倚天屠龍記》圓真(成昆)之作惡江湖,便與少林之縱容大有關係,他們認為人心可化,而殊不知某些惡徒卻是本性難移,等等。
其二,由少林的起源傳說,產生了一批俠文藝作品。其中最著名的當推由李連杰主演的電影,《少林寺》,述說了隋唐之際“十三棍僧救唐王”及少林開始發揚光大的傳說、關於達摩創少林及歷代高僧為少林所作出的開拓性貢獻,也有一些俠文藝作品加以反映。
其三,少林在反清抗暴及抵禦外侮方面,充當著重要角色,少林曾有過抗倭的壯烈事蹟,到清代據說又從事“反清復明”的秘密活動,由這裡產生了關於少林的俠文化傳說。明代抗倭名將俞大酞據說與少林大有關係;洪門天地會傳說源出少林;文藝作品裡又出現了似少林俗家弟子為題材的“方世玉系列”等等。
少林是中國武術之宗、也在俠文化中佔有重要的地位。
小說中的少林
武林第一門派,無論在歷史上還是武俠小說中都被視為中華武學的泰斗。少林寺僧眾習武源遠流長。早在北魏年間少林建寺初期,即有武裝僧眾保衛寺廟財產。隋朝末年,天下大亂,群雄混戰,割據洛陽的王世充與佔據關中的李世民在嵩山一帶廝殺。少林寺洞察時局,決定站在李世民一邊。寺僧率眾以拒偽師,幫了一代英主的大忙。李家天下坐穩後,少林寺“屢被恩寵”,還被特准建立武裝僧兵。從此,少林寺形成育經拜佛與練武並重的傳統。
到了明代中葉,少林寺棍法已自成一派,寺僧參加了江浙沿海抗擊倭寇的戰鬥,在各路應募兵馬中“最為驍勇”,於是聲名大震。明朝亡後,一些前朝遺老隱身少林寺,“殫精奮力於技擊之練習”,為“滅胡興漢”之謀。相傳顧炎武抗清挫敗,曾路過少林寺,作五言長詩追憶少林武僧隋末立功、明代抗倭的功績,哀嘆“豈無材傑人,發憤起頹廢”。又傳明朝宗室朱德疇入少林寺剃度為僧,後為少林寺主持,號“痛禪上人”。他曾主持制定“少林寺十戒”,第一戒即為“肄習少林技擊者,必須以恢復中國為志願,朝朝勤修,無或稍懈。”也許就是這個原因,少林武功在順治、康熙數十年間,即有“天下武功在少林”一說。當時的武功高手呂四娘、白泰官、馬和尚、甘鳳池都自詡少林真傳。一些反清團體也借重少林寺的聲望。《洪門問答》寫道:“武從何處學習?在少林寺學習。何拳為先,洪拳為先。有何為證,有拳為證:猛勇洪拳四海聞,出在少林寺內僧,普為天下歸洪姓,相扶明室定乾坤。”由此可見,武俠小說中推崇少林寺,絕非妄談。
少林寺深深陷入武林糾葛,還與它的鬆散的管理有關。早在明朝時,“中州僧眾不納度牒,今日削髮為僧,明日長髮為民,任自為之”。白蓮教興起後,少林寺眾多俗家弟子踴躍加入,受挫時又回寺避難。社會上一些“長槍大矢、其技最悍”的強人“亦每削髮變形入比丘中”。而少林僧人中一些武功高手也經常借募化之機雲遊四海,到處比武獻技。少林寺與江湖武人的雙向交流,既豐富了少林武功,又傳佈了少林的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