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山東漢族戲種之一東路梆子文化

山東漢族戲種之一東路梆子文化

  東路梆子的流行已有百年,它主要的流行地是貿易往來非常最要的章丘,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從章丘學習到的東路梆子流傳到各地,由於各地的語言不通,演唱出又是不一樣的版本。

  那麼,對於東路梆子你瞭解多少呢?下面的山東文化為您帶來更多關於東路梆子的內容,一起來看看吧。

  東路梆子的唱腔音樂屬板腔體,主要有大一板(大慢板)、二板(也叫慢二板)、三板、四板、尖板(導板)、小導板、一句一打、三泣板、哭腔等,基本唱腔為[慢一板],藝人們又稱為“本地亂彈”,但系用絃索伴唱的板腔形式。與和橫笛伴唱的揚州亂彈的風格迥然不同,就是一種土梆子形式,為了有別於“雅部”的崑腔,所以參照了清初對一般地方戲曲的泛稱——亂彈,而自稱為“本地亂彈”。演唱曲牌主要有亂彈、崑腔、柳腔、娃娃腔、滑溜腔、磨古嚕油子、倒拉車、叫板等30多種。

  東路梆子的嗩吶牌子主要有大開門、小開門、水龍吟、點絳唇、大泣顏回、悲泣顏回、起營、嗩吶皮、滴溜子、慢中緊、緊中慢、到春來、寄生草、一枝花、粉蝶子、五馬江兒水等。絃樂曲牌主要有大開門、小開門、八板、海青歌、花梆子、哭皇天、萬年歡、工尺上、柳搖金、八岔、傍妝臺、回回曲等。

  東路梆子的生、旦、淨、醜在演唱時,除板式相同外,在行腔、用氣等方面,各行都有各行的唱法,但均為先吐詞後甩腔。吐詞用真嗓,甩腔用假嗓,也可說“吼”用假嗓。東路梆子的唸白叫“大白”,是摻有陝西音的山東話。韻白,用半真半假嗓的“老合少”念法。

  劇種與劇種的區別主要表現在唱腔曲調、韻味上。有很多梆子類的劇種也帶有“吼”,如山東的萊蕪梆子、棗梆等。各個劇種的“吼”都不相同,有的是吼法不同,有的是腔彎不同,也有的是在唱腔裡的位置不同。東路梆子的“吼”是在每句唱腔的後面。按照板式的不同,語彙段落的不同,有“大吼”、“小吼”之分。按照唱詞的內容,更有情緒的不同。

  往往同是一樣腔彎的“吼”,在不同的情況下能產生不同情緒的效果。當然,這與演員的嗓子、演唱技巧、演唱基本功、感情的醞釀等是分不開的。吼得好,令人聽來悅耳,百聽不厭。悲時催人淚下;喜時使人笑逐顏開;怒時令人義憤填膺;樂時使人手舞足蹈;抒情時,猶如朵朵彩雲追月,引人步入其境,回味無窮。就是這個“吼”,它突出了東路梆子的特點,體現了濃郁的生活氣息。因此,外省很多地方稱東路梆子為“山東吼”,本省內也有人稱之為“東路吼”。

  東路梆子的樂隊分文場和武場。文場(管絃樂)主要有大胡琴(主弦)、月琴、小三絃、二胡、笙、低音胡、悶子等,武場(打擊樂)主要有腔鼓(板鼓)、堂鼓、板、梆子、大鑼、篩、鐃、鈸、小鈸、小鑼、鈴、木魚等。此外,在臉譜、表演、伴奏等方面,都有與其他戲曲劇種不同的風格和絕招,體現了東路梆子獨特的藝術魅力。

  在表演方面,老藝人們很講究手、眼、身、法、步,一絲不苟。他們經常勤學苦練,對水袖、臺步、甩髮等功夫,掌握熟練,運用自如。而且還有不少絕技。當年著名鬚生演唱郭連孝,在《反徐州》中扮演徐達決意造反時,頸部猛一使勁,將烏紗帽向後上方甩出,正好落到檢場人的手中。演《打棍出箱》的範仲禹時,能將一隻鞋向上踢起,恰巧落在頭戴的方巾上。這些表演,都很能烘托劇情,表達人物當時的思想感情。其他如《坐樓殺惜》中宋江的踢帶,《打侄上墳》中陳在官的甩髮、蹲坐等,也都相當精彩。

  東路梆子的傳統劇目很多,內容也很豐富。主要有反映帝王將相的《高平關》、《國公圖》、《下南唐》、《下河東》、《臨潼關》、《斬黃袍》、《打鑾駕》等;反映愛國和民族英雄的有《破洪州》、《馬三保徵西》、《雷振海徵北》、《兩狼山》、《劈三關》等;反映民間生活的有《楊三孝打鞭》、《馬二送祟》、《鄧太太吃席》等;反映農民起義的有《串龍珠》、《打漁殺家》、《殺惜》等;反映神話故事的有《火焰洞》、《槐蔭記》、《鎖雲囊》等;反映愛情故事的有《劉金定》、《打彩》、《二度梅》、《牡丹亭》等幾百出。

  明末清初,山西蒲州梆子和山、陝梆子藝人隨商路沿黃河到山東謀生,四處演唱山、陝梆子。於是把這種梆子傳至山東黃河兩岸的歷城、章丘、濟陽、惠民等地。當時的章丘商業發達,山、陝梆子也就在此興盛起來。隨著時間的推移,山、陝梆子在當地方言、風俗、戲曲、民間音樂等的影響下,起了很大變化。

  於是人們把這種變化了的山、陝梆子稱為章丘梆子。因為章丘梆子和橫笛梆子(河北梆子)經常同臺演出,人們為區別這兩種風格不同的梆子,把流行於濟南以西、北部的橫笛梆子(河北梆子)稱之為西路梆子;把流行於濟南以東、東北的章丘梆子稱之為東路梆子。到清嘉慶年間,惠民縣的東路梆子藝人張廣成、張欠成等,在當地把東路梆子發展起來,而且盛極一時。

東路梆子有哪些著名演員?

  1、東路梆子的守望者——王佔成!這位普通的農民就是我縣非遺專案東路梆子的代表性傳承人。70歲的東路梆子老藝人韓振斌。

  2、西倉東路梆子行當齊全,服裝嚴格,堅持寧穿破不穿錯的原則,臉譜正規大方;表演粗獷、逼真,很講究運用“絕活”,如紗帽功、甩髮功、髯口功、踢鞋功、臺步功等;在臉譜、表演、伴奏等方面,西倉東路梆子都有與其他戲曲劇種不同的風格和絕招,體現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在表演方面,講究手、眼、身、法、步,一絲不苟。西倉東路梆子傳承人經常勤學苦練,對水袖、臺步、甩髮等功夫,掌握熟練,運用自如。

東路梆子有哪些著名演員

  1、東路梆子的守望者——王佔成!這位普通的農民就是我縣非遺專案東路梆子的代表性傳承人。70歲的東路梆子老藝人韓振斌。

  2、西倉東路梆子行當齊全,服裝嚴格,堅持寧穿破不穿錯的原則,臉譜正規大方;表演粗獷、逼真,很講究運用“絕活”,如紗帽功、甩髮功、髯口功、踢鞋功、臺步功等;在臉譜、表演、伴奏等方面,西倉東路梆子都有與其他戲曲劇種不同的風格和絕招,體現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在表演方面,講究手、眼、身、法、步,一絲不苟。西倉東路梆子傳承人經常勤學苦練,對水袖、臺步、甩髮等功夫,掌握熟練,運用自如。


沙縣的漢族戲曲劇種之一:肩膀簡介

  肩膀戲,又稱肩頭坪,是福建省沙縣的漢族戲曲劇種之一,是一種小孩子站在大人肩膀上表演的戲曲,與我國其它劇種有較大區別。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到三明文化中具體去了解關於肩膀戲的內容都有哪些。   “第一好玩人疊人,第二好玩打死人,第三好玩迎大神。”這是流傳在夏茂的一首歌謠。長期以來,人們對第一句多有費解,以致誤解 ...

漢族戲曲劇種之一的白字

  中國戲曲可謂名揚世界,最為出名的尤數京劇,各地方也有屬於自己的小戲劇,他們由各自的地方特色和地方方言而組成。但隨著時代的發展獨特的中國文化現卻瀕臨無人繼承的慘狀,想要了解白字戲嗎?就跟著小編一起到廣東文化裡看看吧!   白字戲是流行於廣東省汕尾市(海陸豐)地區的漢族戲曲劇種之一。白字戲歷史悠久,元末明初( ...

漢族戲曲劇種之一:定州秧歌

  秧歌是中國古老傳統的漢族戲曲,秧歌便是每當到了豐收的好季節的時候,所有人都會跳起秧歌來慶祝今年的好豐收。河北省保定市也有著自己獨特的定州秧歌戲。本期小編就帶你去保定文化了解一下定州的秧歌戲。   定州秧歌戲又稱定縣大秧歌,主要流行於華北平原中西部一個古老的漢族戲劇曲種,因發源地在保定定州而得名。據傳其源頭 ...

漢族曲藝品種之一山東琴書

  中國的曲藝歷史經過了幾千年的傳承,至今仍有四百多種存在於民間各地,在齊魯大地這個文化發達的地方,曲藝也是必不可少的,其中今天就要介紹的山東琴書,就是山東文化裡呂劇的直接母體,文化價值獨特。   山東琴書是山東地區漢族曲藝品種之一,又稱“小曲子”、“唱揚琴”、“山東洋琴”、“改良琴書”等。發源於魯西南的菏澤 ...

花鼓戲

  湖北省黃岡麻城非物質文化遺產——東路花鼓戲在歷史上流傳甚廣,影響極大。據有關資料記載,劇種形成於嘉慶末年,距今已有一百七十餘年的歷史。   東路花鼓戲起源於鄂東,形成於鄂東的麻城、羅田、紅安、浠水、黃岡一帶,位於大別山南麓。   東路花鼓戲的行當早期只有小生、小旦、小丑,俗稱“三小”,其上演劇目多以反映民 ...

臺北市忠孝郵編是多少

  忠孝東路是臺北市最貴的地段,兩邊的大樓都不高,大多連在一起,也就是所謂的“親嘴樓”。忠孝東路靠近忠孝復興站和忠孝敦化站,忠孝復興站較近於崇光百貨,忠孝敦化站較近於微風百貨。充滿了繁華與熱鬧的元素,是臺北極有人氣的一條街道,商店、吃食店林立,很多情侶會選擇到這裡來逛街。   忠孝東路,在東區興起後,成為購物 ...

山東為什麼適合小麥

  小麥生長環境:   土層深厚,結構良好耕層較深,有利於蓄水保肥,促進根系發育。土壤結構是指固體(有機體和無機體)、液體、氣體的組成比例,它與土壤水分、空氣,溫度、養分有著密切關係,如沙土、重粘土結構不良,難以形成高產。小麥長日照作物每天8至12小時光照,如果日照條件不足。就不能透過光照階段,不能抽穗結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