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山東茶文化的發展與歷史

山東茶文化的發展與歷史

  中國是茶的故鄉,在中國的發展史上茶文化也在不斷的改善,茶文化已經在中國的各個地方生根發芽,每個城市、每個民族都有著不一樣的茶文化,山東是中國歷史中的名城,在山東文化中。茶文化也佔了不可或缺的位置,下面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山東茶文化的發展和歷史吧。

  一、山東茶文化

  “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聞於魯周公”,據陸羽的記述,神農氏是中國第一位發現茶的飲用功能的始祖,而西周魯國周公則使茶得以聞名於世,故而山東茶文化發展源遠流長。飲茶于山東普及,始於唐宋時期,唐代宗李豫時(公元762年至779年)《封氏聞見記》中記有“南人好飲茶,北人初不多飲,開元中(723年左右)泰安靈巖寺,到處煮茶,從此轉相仿效,遂成風俗”。到了中唐,北方飲茶已較為普及,江南大批茶葉長途運往華北,自鄒、齊、滄、棣,漸至京邑城市。自宋代至今,茶已成為山東人民的生活必需品。中國素有“禮儀之邦”之稱,而“孔孟之鄉”山東作為華夏禮儀之地,更是提倡中國傳統禮文化。客來泡茶,是許多地方的民俗和禮儀。茶,蘊含著一種“禮”的象徵。

  山東不僅有飲茶之風氣,也產茶。《中國茶葉歷史資料選輯》據竺可楨研究和有關考古資料,指出四、五千年前黃河中下游地區氣候溼熱,所以關於上古時期這一地區有茶的傳說是有可能的。後由於氣溫驟然變寒使茶絕跡。據地方誌記載,山東在元、明時期,昆嵛山區曾設有管理茶葉生產的機構“茶場提舉”。又《中國茶葉》1979年曾報道,1940年日本石川縣茶葉組合副組長本山亮一來山東調查種茶的可能性,在津浦鐵路沿線北緯36°以南的曠野中,發現一株唯一的大茶樹,“粗有三抱,高達五丈餘”。

  同年日本《茶》刊報道了這一發現,並刊載了大茶樹照片一幅,但沒有山東省茶的試驗、生產記載。新中國建立後,山東於50年代開始從南方引種茶。在1952年到1966年期間,山東省進行“南茶北引”試種,從1966年起山東省開始有計劃地發展茶葉生產,在對山東省宜茶土壤和氣候條件進行全面調查以後,主要選擇了三個區域開展大規模的引種試種:

  (一)東南沿海茶區,包括嶗山、膠南、日照、莒南、莒縣、五蓮、臨沭等市縣。

  (二)魯中南茶區,包括沂水、沂南、平邑、蒙陰、臨朐、泰安、新泰、萊蕪、費縣、蒼山、郯城、棗莊等市縣。

  (三)膠東半島茶區,包括海陽、乳山、文登、榮成、牟平、蓬萊、招遠、萊陽、即墨、平度等市縣。

  其中,東南沿海的茶葉種植面積一直鞏固在2萬畝左右,幾乎不存在凍害問題,種茶的經濟效益高於相同條件的其他經濟作物收入,是山東省最適宜茶區。改革開放以來,山東省繼續堅持“南茶北引”,大力發展茶生產,取得了顯著成就。山東省的茶生產經歷了5個階段,目前已形成3個重點茶區。

  1、零星種植階段(1952~1961年)

  1952年泰安縣率先開始引茶種植於徂徠山。1959年,省商業、農林、供銷等部門從安徽黃山引進茶籽,在東南沿海7個縣種植約330hmz,除青島中山公園所剩幾株外,其餘全部死亡。1960年從中國茶葉研究所運來茶籽,栽植於省園藝研究所(泰安),法如種麥,越冬死亡。

  2、計劃引種階段(1965~1970年)

  1964年省委書記譚啟龍在青島考察工作,見到中山公園的成活茶樹,即向農林、商業、供銷部門交待了引種任務。1965年首先在五蓮、青島、臨沂等地試栽,1966年擴大到淄博、煙臺、濰坊、泰安等地。在總結以前引種失敗原因的基礎上,提出種茶的地形必須是背風向陽半山坡,並把好三關,即播種質量關、出苗關和越冬關。1967年在26個縣播種近130hm2,成活率達45%,1968年播種成活率達85%,1970年種植160hm2,成活率達95%。自此總結出山東種茶必須抓好四個結合:種茶與植樹造林(防護林)相結合、種茶與深翻改土相結合、種茶與興修水利相結合、種茶與畜牧養殖相結合。

  3、擴種和高產攻關階段(1971~1980年)

  1972年9月16日,《人民日報》登載山東省“南茶北引”成功的報道。1973年10月,國家農業部和中國農科院茶葉研究所在日照縣召開了6省區(山東、西藏、新疆、陝西、河北、遼寧)“南茶北引西遷”經驗交流會,與會專家認為山東省“南茶北引”是成功的。這一結論打破了理論界長期認為北緯30度以北不能種茶的歷史。到1978年,全省茶園面積達到近7300hm2,以後又在日照、膠南、五蓮、榮成等地安排了茶葉高產栽培攻關試點,促進了茶葉產量的提高。

唐朝歷史的發展與氣候變遷的關係

  唐朝歷史與氣候變化關係:

  1、從公元6世紀中葉到公元8世紀初,即隋朝到盛唐時期,是中國歷史時代氣候變化的第四溫暖期。這一時期氣候相對於魏晉南北朝時代明顯轉暖,極端天氣現象減少,氣候相對溼潤,水熱組合條件好轉,有利於農業經濟的發展。依靠有利的氣候條件,唐朝前期經濟迅速發展,人口迅速增長,糧食屢獲豐收,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出現了“貞觀之治”、“開天盛世”等繁榮景象。

  2、從公元8世紀中葉到公元10世紀中葉,即中晚唐時期五代十國時期,是中國歷史時代第四寒冷期。這一時期氣候明顯轉冷,極端天氣現象頻繁發生,氣候乾燥,自然災害頻發,對農業生產十分不利,氣候寒冷乾燥有利於遊牧民族不利於農耕民族,使吐蕃、回鶻、突厥、契丹等遊牧民族迅速發展,漢族在同他們的鬥爭中越來越處於劣勢,導致唐朝疆域急劇萎縮並最終走向滅亡。

瑣羅亞斯德教的起源與歷史發展

  瑣羅亞斯德教是流行於古代波斯(今伊朗)及中亞等地的宗教,中國史稱祆教、火祆教、拜火教。有的人不太瞭解瑣羅亞斯德教的起源與歷史發展,接下來就跟著小編去探索一下瑣羅亞斯德教文化吧!

  中世紀,在波斯和阿拉伯的地下噴出一種氣體,這種氣體能點燃著火。那時,人們不理解這種奇怪的火,把它叫作“聖火”,並由此而建立了拜火教。教徒們在“聖火”處建築了廟宇並塑造了神像,然後,教徒們穿著紅色道袍,對著“聖火”、神像頂禮膜拜。因為他們崇拜火,所以中國歷史上稱為拜火教。

  拜火教的建立人是查拉圖什特拉。關於他的生平,有不同的說法。基本認為大約公元前6世紀,他生於波斯西北部的一個騎士家庭,從事祭司職業。20歲時遁世隱居,後來受到了神的啟示,他建立了瑣羅亞斯德教。到42歲時,他得到了大夏國王維斯塔巴的信仰和支援,瑣羅亞斯德開始發展興旺起來,它很快傳播到波斯各地。

  也有一位考古家探索出了不同的答案。位於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的拜火教遺址距今2500年,是迄今發現的亞歐大陸最早的拜火教遺址。其地表錯落有致分佈著的黑白石條是太陽崇拜的象徵,且有多處,為亞歐大陸僅見;墓葬內完整的人骨骨架較少,大多為二次入葬,這與拜火教天葬習俗一致。拜火教或起源於新疆帕米爾高原。拜火教起源原本就有波斯或中亞一說,這一發現支援了中亞起源說。

  早期的瑣羅亞斯德教仍然具有些許多神教的特徵,而在以後的發展過程中,除了公元前404年-前358年在位的古波斯王阿塔薛西斯二世期間有過一段時期的多神化傾向外,其教義的主流基本上都維持著單一的一神化崇拜特徵。

  隨後對瑣羅亞斯德教作出重大發展(特別是對其一神論而言)的是被稱之為“佐爾文派”運動的對其初期教義的修正行為。他們將瑣羅亞斯德教原初教義中二元論對立雙方的物件修改為另外的兩個神靈,並且尊奉論理原則中的至善性原則對其教義作出了一個暫新的形而上學解釋。在佐爾文派中,道德上顯中性的時間之神被賦予了至高無上的統治地位,但在最高的形而上學層面上,它以不是終極的了。

  瑣羅亞斯德教在公元3世紀時再度抬頭,其最重要的領袖是卡爾得,他對該宗教的創世理論作出了進一步的發展。認為宇宙的年齡應為12,000年,它又被分割為3000年一段的4個時間時間段。第一階段是精神時期,第二階段時精神到物質的轉換時期,第三階段是創世時期,第四階段時先知的降臨救贖時期。而在每個3000年的末期都會出現一個智者的降臨來挽救人能類。

  在儀式層面,瑣羅亞斯德教的主要特徵是對異常複雜的火祭儀式的高度重視,火被認為是具有淨化靈魂的重要器具,對新年、元旦和其它的5個重大節日(仲春、仲夏、谷收、金秋與隆冬)的祭奠也十分的重視。

  瑣羅亞斯德教的特色還有無處不在的火祆廟和停放死者的寂沒塔及象徵其神阿胡拉·馬茲達的帶翼的輪盤。但是,作為一種反對或是消極對待偶像的宗教,與其它宗教相比,它還是較少的擁有藝術和雕像的表現。

  10世紀時,波斯瑣羅亞斯德教的承繼分支拜火教徒隨著伊斯蘭教對波斯的滲透而逐步的前往了印度等地。

  儘管現在的瑣羅亞斯德教的信徒大約只有約150,000人,但是作為一個長期與以希臘、羅馬為代表的古代歐洲國家在文化、政治、經濟和軍事等領域上長期對峙的宗教文化,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它都曾扮演著舉足輕重的重大作用。


摩尼教的起源歷史發展

  “宋代之吃菜事魔或明教經中西學人考定為摩尼教,誠不可易。”唐長孺在《白衣天子試釋》一文中說。摩尼教作為一種外來宗教,對當時的明清邪教有很深遠的影響。那麼在摩尼教文化中,跟小編一起來看下摩尼教的傳播與發展吧。   摩尼教(Manichaeism)的創始人是摩尼(Mani,216年——約274年)。摩尼教主要 ...

青海蒙古族文化的歷史發展變遷

  青海省接壤西藏、新疆和內蒙古,在經過漫長歲月的演變,由於蒙古族人遊牧的習性,有部分蒙古族人民遷徙到了青海境內,繁衍生息,而內蒙和青海在地理上的差異,造就了兩地蒙古族人不同的民風民俗,所以青海蒙古族是青海文化獨特的一部分。   蒙古族進入以前青海社會狀況   在公元13世紀初葉蒙古部眾進入今青海省以前,這裡 ...

瑜伽的起源歷史發展

  瑜伽起源於印度,是印度的國寶。瑜伽能夠讓人們追求內心寧靜,聚精會神,追求身心靈的智慧,對身體健康有幫助。目前瑜伽已經有5000年曆史,在印度古詩集《梨俱吠陀》中就有記載。   瑜伽的起源與歷史發展   瑜伽的誕生是有文字記載的,已經擁有了5000年的歷史,當然印度也有很多機構和研究學者認為在此之前就已經有 ...

月亮歷史 古人為何對月亮情有獨鍾

  月亮,是中國人心目中的宇宙精靈,《史記天官書》雲:“月者,天地之陰,金之神也。”古人以“金、木、水、火、土”五行來說明四季,春屬木,夏屬火,夏秋之交屬土,秋屬金,冬屬水。秋天,月亮最明、最清晰,所以是“金之神”。古代天子春天要祭拜太陽,秋天要祭拜月亮。祭拜太陽是在早上,祭拜月亮是在晚上。   人們在生活中 ...

寒食節歷史上那個名人有關 寒食節相關人物盤點

  寒食節與歷史上那個名人有關 寒食節相關人物盤點   2020年寒食節是幾月幾日   2020年寒食節:2020年四月三日 星期五 農曆三月十一   寒食節與歷史上那個名人有關   寒食節在清明節前二日,冬至以後一百零五日,這一天要禁火,從上到下只吃瓜果點心一類冷食。民間普遍認為寒食起源於晉文公火燒介子推的 ...

顯微鏡的發展歷史 顯微鏡發展歷史征程

  顯微鏡發展的歷史征程   顯微鏡的發展歷史:最早的顯微鏡是16世紀末期在荷蘭製造出來的。發明者是亞斯·詹森,荷蘭眼鏡商,或者另一位荷蘭科學家漢斯·利珀希,他們用兩片透鏡製作了簡易的顯微鏡,但並沒有用這些儀器做過任何重要的觀察。   後來有兩個人開始在科學上使用顯微鏡。第一個是義大利科學家伽利略。他透過顯微 ...

幼兒語言的發展什麼密切相關

  當嬰兒從母體中呱呱墜地之後,他們便透過語言和非語言的交際活動,不斷接受人類千百年來積累的經驗,逐漸獲得大量關於他們周圍世界的知識,發展智力,習得社會道德行為規範。同時,兒童透過語言理解他人的思想、情感,利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感受、見解、願望,傾訴自己的感情,參與社會交往活動,指導和評價自己的行為。總之,語言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