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山西七夕節風俗有什麼+七夕最正宗的風俗講究

七月初七的節日及風俗 七夕節裡有習俗

  每個節日或者特定的日子都有屬於它自己的意義,對於七月初七這一天來說,人們往往都不陌生,這是傳統的七夕,有很多的習俗傳統,而且我們也都很好奇它的來源。所以我們作為中國人,也要多加了解這些傳統文化,才會更好的傳承這些傳統。

  七月初七是七夕節

  這一天是我們國家的傳統節日,即七夕節,也叫做乞巧節、七巧節。它的起源在中國,是華人地區以及東亞各國的傳統節日。此節日來自牛郎織女的民間傳說,表達男女之間不離不棄、白頭偕老的情感,恪守雙方對愛的承諾。隨著時間演變,七夕現已成為中國情人節。

  關於乞巧的做法

  在這一個節日中,有很多的風俗習慣,其中廣為人知的,就是很有名的穿針乞巧,即誰穿針引線快,誰就“得巧”,慢的稱“輸巧”,輸巧者要將準備好的禮物送給得巧者;蛛絲乞巧則是把小蜘蛛放在盒子中,以其織網疏密為得巧多少;明清時代流行的投針驗巧是指在水盆中放入縫衣針,以盆底針影形狀判斷是否“得巧”。

  拜七姐習俗

  在七月初七這一天,某些地區會有一個固定的節目,就是拜七姐。在七月七的七娘會,廣東多稱“拜七姐”,閩臺即稱為“拜七孃媽”。在節日到來之前,姑娘們就預先備好各種奇巧的玩品,用通草、色紙、芝麻、米粒等,製成各種花果、仕女、器物、宮室模型等物。將谷種和綠豆放入小盒裡浸,使之發芽,待芽長到二寸多長時,用來拜神,稱為“拜仙禾”和“拜神菜”。或組織大家聚集在宗鄉會館,擺下各式各樣鮮豔的香案,遙祭牛郎織女,“香案”上擺滿鮮花、水果、胭脂粉、紙製小型花衣裳、鞋子、日用品和刺繡等,琳琅滿目。

七夕節的習俗 七夕節有什麼風俗習慣

  七夕節的習俗 七夕節有什麼風俗習慣

  七夕節的習俗一:穿針乞巧

  這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始於漢,流於後世。《西京雜記》說:“漢綵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具習之。”南朝梁宗謀《荊楚歲時記》說:“七月七日,是夕人家婦女結綵樓穿七孔外,或以金銀愉石為針。”《輿地志》說:“齊武帝起層城觀,7月7日,宮人多登之穿針。世謂之穿針樓。”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說:“七夕,宮中以錦結成樓殿,高百尺,上可以勝數十人,陳以瓜果酒炙,設坐具,以祀牛女二星,妃嬪各以九孔針五色線向月穿之,過者為得巧之侯。動清商之曲,宴樂達旦。土民之家皆效之。”元陶宗儀《元氏掖庭錄》說:“九引臺,七夕乞巧之所。至夕,宮女登臺以五彩絲穿九尾針,先完者為得巧,遲完者謂之輸巧,各出資以贈得巧者焉。”

  七夕節的習俗二:喜蛛應巧

  這也是較早的一種乞巧方式,其俗稍晚於穿針乞巧,大致起於南北朝之時。南朝的梁宗懍《荊楚歲時記》說;“是夕,陳瓜果於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網於瓜上則以為符應。”

  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說:“七月七日,各捉蜘蛛於小盒中,至曉開;視蛛網稀密以為得巧之侯。密者言巧多,稀者言巧少。民間亦效之”宋朝孟元老《東京夢華錄》說,七月七夕“以小蜘蛛安合子內,次日看之,若網圓正謂之得巧。”宋周密《乾淳歲時記》說;“以小蜘蛛貯合內,以候結網之疏密為得巧之多久”明田汝成《熙朝樂事》說,七夕節“以小盒盛蜘蛛,次早觀其結網疏密以為得巧多寡。”由此可見,歷代驗巧之法不同,南北朝視網之有無、唐視網之稀密,宋視網之圓正,後世多遵唐俗。

  七夕節的習俗三:投針驗巧

  這是七夕穿針乞巧風俗的變體,源於穿針,又不同於穿針,是明清兩代的盛行的七夕節俗。明劉侗、於奕正的《帝京景物略》說:“七月七日之午丟巧針。婦女曝盎水日中,頃之,水膜生面,繡針投之則浮,看水底針影。有成雲物花頭鳥獸影者,有成鞋及剪刀水茄影者,謂乞得巧;其影粗如錘、細如絲、直如軸蠟,此拙徵矣。”《直隸志書》也說,良鄉縣(今北京西南)“七月七日,婦女乞巧,投針於水,借日影以驗工拙,至夜仍乞巧於織女”請于敏中《日下舊聞考》引《宛署雜記》說:“燕都女子七月七日以碗水暴日下,各自投小針浮之水面,徐視水底日影。或散如花,動如雲,細如線,粗租如錐,因以卜女之巧。”

  七夕節的習俗四:種生求子

  舊時習俗,在七夕前幾天,先在小木板上敷一層土,播下粟米的種子,讓它生出綠油油的嫩苗,再擺一些小茅屋、花木在上面,做成田舍人家小村落的模樣,稱為“殼板”,或將綠豆、小豆、小麥等浸於磁碗中,等它長出敷寸的芽,再以紅、藍絲繩紮成一束,稱為“種生”,又稱為“五生盆”或“生花盆”。南方各地也稱為“泡巧”,將長出的豆芽稱為巧芽,甚至以巧芽取代針,拋在水面乞巧。還用蠟塑各種形象,如牛郎、織女故事中的人物,或禿鷹、鴛鴦、等動物之形,放在水上浮游,稱之為“水上浮”。又有蠟制的嬰兒玩偶,讓婦女買回家浮於水土,以為宜子之祥,稱為“化生”。

  七夕節的習俗五:為牛慶生

  兒童會在七夕之日採摘野花掛在牛角上,又叫“賀牛生日”。因為傳說西王母用天河把牛郎織女分開後,老牛為了讓牛郎能夠跨越天河見到織女,就讓牛郎把它的皮刨下來,駕著它的牛皮去見織女。人們為了紀念老牛的犧牲精神,便有了“為牛慶生”的習俗。

  七夕節的習俗六:曬書曬衣

  據載,司馬懿當年因位高權重,頗受曹操的猜忌,有鑑於當時政治的黑暗,為求自保,他邊裝瘋病躲在家裡。魏武帝仍然不大放心,就派了一個親信令史暗中探查真相。時值七月七日,裝瘋的司馬懿也在家中曬書。令史回去稟報魏武帝,魏武帝馬上下令要司馬懿回朝任職,否則即可收押。司馬懿只有乖乖的遵命回朝。

  還有有一種人,在亂世中,以放浪形骸來表達中的鬱悶。他們藐視禮法,反對時俗。劉義慶的《世說新語》卷二十五說,七月七日人人都會曬書,只有郝隆跑到太陽底下去躺著,人家問他為什麼,他回答:“我曬書”。這一方面是蔑視曬書的習俗,另一方面也是誇耀自己腹中的才學。曬肚皮也就是曬書。漢代曬衣的風俗在魏晉時為豪門富室製造了誇耀財富的機會。

  而名列“竹林七賢”的阮咸就瞧不起這種作風。七月七日,當他的鄰居曬衣時,只見架上全是陵羅綢緞,光彩奪目。而阮咸不慌不忙的用竹竿挑起一件破舊的衣服,有人問他在幹什麼,他說:“未能免俗,聊復爾耳!”由這幾則小故事看來,就知道當時七夕曬書、曬衣的風俗有多盛了。

  七夕節的習俗七:供奉“磨喝樂”

  磨喝樂是舊時民間七夕節的兒童玩物,即小泥偶,其形象多為傳荷葉半臂衣裙,手持荷葉。每年七月七日,在開封的“潘樓街東宋門外瓦子、州西梁門外瓦子、北門外、南朱雀門外街及馬行街內,皆賣磨喝樂,乃小塑土偶耳”。其實在宋朝稍晚以後的磨喝樂,已不再是小土偶了,相反的,越作越精緻。磨喝樂的大小、姿態不一,最大的高至三尺,與真的小孩於相上下。製作的材料則有以象牙雕鏤或用龍延佛手香雕成的,磨喝樂的裝扮,更是極盡精巧之能事,有以彩繪木雕為欄座,或用紅砂碧籠當罩子,手中所持的玩具也多以金玉寶石來裝飾,一對磨喝樂的造價往往高達數千錢。

  七夕節介紹

  七夕節,也有人稱之為“乞巧節”或“女兒節”,這是中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個節日,也是過去姑娘們最為重視的日子。在七月初七的夜晚,天氣溫暖,草木飄香,天上繁星閃耀,一道白茫茫的銀河象天橋橫貫南北,在河的東西兩岸,各有一顆閃亮的星星,隔河相望,遙遙相對,那就是牽牛星和織女星。

  關於牛郎織女的故事大家都知道,是我國的神話故事,這個故事讓我們想到七夕這個節日的來由。說起七夕的來源,其實“七夕”最早來源於人們對自然的崇拜。從歷史文獻上看,至少在三四千年前,隨著人們對天文的認識和紡織技術的產生,有關牽牛星織女星的記載就有了。人們對星星的崇拜遠不止是牽牛星和織女星,他們認為東西南北各有七顆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稱二十八宿,其中以北斗七星最亮,可供夜間辨別方向。北斗七星的第一顆星叫魁星,又稱魁首。後來,有了科舉制度,中狀元叫“大魁天下士”,讀書人把七夕叫“魁星節”,又稱“曬書節”,保持了最早七夕來源於星宿崇拜的痕跡。

  再後來,說起七夕人們知曉的大多是牛郎織女的故事,因為它充滿神話色彩,讓人們對現實生活有種憧憬,對愛情有種期待。女郎織女的故事是相傳每逢七月初七,人間的喜鵲就要飛上天去,在銀河為牛郎織女搭鵲橋相會。此外,七夕夜深人靜之時,人們還能在葡萄架或其他的瓜果架下聽到牛郎織女在天上的脈脈情話。這個故事雖是傳說,但是在現實社會中,每到七夕節,很多情侶都會在月下觀望,因為那也是很浪漫的一種意境。

七夕節民風習俗 七夕節有哪些風俗

  七夕節民風習俗 七夕節有哪些風俗

  1、為牛慶生

  七夕節之所以有中國情人節的俗稱就是因為傳說中西王母天河把牛郎和織女分開,但是他們不畏艱辛,對愛情的渴望使得他們一年又一年的堅持和等待,在每年的七夕節時,牛郎就會跨越天河去與織女相見,而使得他們相見的關鍵就是牛郎家中的老牛,它讓牛郎把它的皮刨下來,駕著它的牛皮去見織女。人們為了紀念老牛的犧牲精神,便有了“為牛慶生”的習俗。

  2、織女祈願

  七夕節時會有很多人按照傳統去祭拜織女,目的就是希望能夠早日獲得一段良緣,而已婚的則是希望家庭安穩,感情堅固,讓自己的未來更加美好,這種祭拜行為幾乎貫徹了整個中國地區,甚至東南亞某些國家也深受此習俗的影響,到了七夕節也會如此去向織女祈願。

  3、吃巧果

  巧果雖然名字有果,但它卻不是天然生長的果子,一般都是由人們用油、面、糖、蜜去做的。巧果的來源記載比較早,可以追溯到宋朝時期,那時候的街市上已有七夕巧果出售,一般是在七夕節當天比較興盛,平日裡很少會製作巧果進行銷售,相傳在製作巧果時,還會在其身上捏塑出各種關於七夕的圖案。

  4、曬書曬衣

  據載,司馬懿當年因位高權重,頗受曹操的猜忌,有鑑於當時政治的黑暗,為求自保,他邊裝瘋病躲在家裡。時值七月七日,裝瘋的司馬懿也在家中曬書。令史回去稟報魏武帝,魏武帝馬上下令要司馬懿回朝任職,否則即可收押。司馬懿只乖乖的遵命回朝。另有一種人,在亂世中,以放浪形骸來表達中的鬱悶。他們藐視禮法,反對時俗。劉義慶的《世說新語》卷二十五說,七月七日人人曬書,只有郝隆跑到太陽底下去躺著,人家問他為什麼,他回答:“我曬書”。這一方面是蔑視曬書的習俗,另一方面也是誇耀自己腹中的才學。

  5、蘭夜鬥巧

  起源於漢朝宮廷的遊戲,漢高祖愛妃戚夫人的宮女賈佩蘭在離開宮中嫁給扶風人段儒為妻後,經常跟人們談起在漢宮七夕的事。她說:“漢宮在每年的七月七日,首先在百子池畔,奏於闐樂之後,就用五色彩縷,互相絆結起來,叫做‘相憐愛’。隨後,宮中的宮娥綵女們,一起到閉襟樓上,大家學習穿七巧針乞巧。而有個叫徐婕妤的宮女,可以把生的菱藕雕刻成各種奇花異鳥呈獻給皇上,皇上把這些小玩意在晚上隨手放置在宮中的桌角上讓宮女們摸黑尋找,這種遊戲就叫做‘鬥巧’。”

  6、種生求子

  相傳該習俗乃是舊時才有的,如今早已不過了,當然可能某些地區還遵守著這個習俗。該習俗主要是在在七夕前幾天,先在小木板上敷一層土,播下粟米的種子,讓它生出綠油油的嫩苗,再擺一些小茅屋、花木在上面,做成田舍人家小村落的模樣,稱為“殼板”,或將綠豆、小豆、小麥等浸於磁碗中,等它長出敷寸的芽,再以紅、藍絲繩紮成一束,稱為“種生”,又叫“五生盆”或“生花盆”。還用蠟塑各種形象,如牛郎、織女故事中的人物,或禿鷹、鴛鴦、等動物之形,放在水上浮游,稱之為“水上浮”。又有蠟制的嬰兒玩偶,讓婦女買回家浮於水土,以為宜子之祥,稱為“化生”。

  七夕節的一些故事

  古時,七夕節又稱為女節、“乞巧”節,民間相傳是牛郎織女到鵲橋相會的日子。在百姓心中,織女是位善良、貌美、手巧的天仙。所以每逢七夕當日,各個階層的家庭,不管是宮廷宰輔,還是士庶之家,皆“作大棚,張掛七夕牽牛織女圖,盛陳瓜果、酒餅、蔬菜、肉脯,邀請女流作巧節會”。宴會後,女流和家中的妻女都要面對銀河方向跪拜,向織女乞求“智巧”。到了明朝,女節更加隆重,宮庭中還會舉辦盛大的“七夕巧筵”。

  由於女性服用膏方,能使容顏煥發,皮膚充滿光澤和彈性。因此每年的七夕之前,明清宮廷御史、尚書、侍郎等大小官吏,都要到皇帝御用的鶴年堂藥鋪預訂膏方,進貢皇后、皇太后、皇妃、公主,也供家中妻妾、女兒享用。鶴年堂的益圓膏、蘇仁膏、玉仁膏、桑葚膏、枇杷膏、龜苓膏等“五季膏方”,有著獨特的效果,成了宮廷大小官吏的首選珍品。


還有多久,哪些風俗習俗?

   七夕節還有多久   距離2022年七夕節還有一百二十天左右的時間。   七夕節又稱七巧節、七姐節、女兒節、牛公牛婆日和巧夕等,是我國傳統節日之一,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七夕節由星宿崇拜衍化而來,是傳統意義上的七姐誕,因拜祭七姐活動在七月七晩上舉行,故名七夕。拜七姐,祈福許願、乞求巧藝、坐看牽牛織女星、祈禱 ...

古時人們怎麼過 古時什麼風俗活動呢

  中國的七夕節是每年的農曆七月初七,又稱乞巧節、女兒節等等。七夕節源於牛郎織女的愛情傳說。在這一天,古時人們怎麼過七夕節?中國各地有許多有趣的風俗活動,你們知道幾個呢?一起來看看吧!    古人如何過七夕?   七夕節在漢代就已經出現了,至今至少有兩千年了。那古人是怎麼過七夕節的呢?最早關於七夕的記載見於東 ...

的來歷 的由來和風俗

  七夕由來   七夕節,又稱七巧節、七姐節、女兒節、乞巧節、七娘會、七夕祭、牛公牛婆日、巧夕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七夕節由星宿崇拜衍化而來,為傳統意義上的七姐誕,因拜祭“七姐”活動在七月七晩上舉行,故名“七夕”。拜七姐,祈福許願、乞求巧藝、坐看牽牛織女星、祈禱姻緣、儲七夕水等,是七夕的傳統習俗。經歷史發 ...

習俗哪些

  1、結紮巧姑:   在陝西西北地區,在每年七夕節,都會舉辦乞巧活動的風俗,女人們要的插草人,謂之巧姑。還比賽穿針走線,以及剪窗花等傳統民俗活動。   2、七姐誕:   在嶺南廣東,七夕節有拜仙的傳統民間習俗,這個活動已婚女子一般不能參加,但婚後的新娘,在過七夕節時,要舉行辭仙儀式。在初六晚上祀神時,表示與 ...

如何表白表白哪些方法

  第一、 七夕節如何表白,選擇合適的時間,如果想要在七夕節跟暗戀的物件表白,選擇合適的時間非常有必要,最好不要在白天,畢竟七夕節那天還是屬於夏季,溫度還是很高的,如果在白天的話,人比較多,無法制造出浪漫的氛圍,因此選擇晚上比較合適,而且還要找個人比較少的地方,建議選擇燭光晚餐,這樣不僅有浪漫的氛圍,還能讓表 ...

三亞什麼活動 傳統遊戲什麼

  七夕節在古代多為女子的節日,在這一天女孩們會結伴出行,因此也就衍生了很多的七夕遊戲,之後因為牛郎織女故事的影響,七夕也有了浪漫的愛情色彩,而有些地區是因為會拜七姐,因此也是與感情相關。那麼像三亞七夕節有什麼活動?傳統七夕節遊戲有什麼?   三亞七夕節有什麼活動   每年農曆七月初七,是海南保亭黎族苗族人民 ...

麗水什麼活動 的歷史起源什麼

  中國的節日都是經過漫長的歷史演變而成的,因此每個時期都會賦予節日不同的寓意,總結到現代很多傳統節日都有著很多深層次的含義,並且因為地區的不同,節日的習俗也會大不相同。那麼像麗水七夕節有什麼活動?七夕的歷史起源是什麼?   麗水七夕節有什麼活動   送巧食   每逢七夕,民家女子便在庭院中陳列各種瓜果、糕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