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佛教音樂代表:五臺山佛樂文化
山西佛教音樂代表:五臺山佛樂文化
五臺山是佛教聖地,五臺山佛樂也是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首,五臺山的佛教音樂吸收了中國傳統音樂中的成分,而五臺山的佛樂也成為了北方佛樂的代表。對於五臺山的佛樂文化你瞭解多少呢?下面的山西文化帶你走進五臺山的佛樂文化,一起來看看吧。
中國的佛教音樂分為南、北兩派,南方佛樂以委婉、清秀為特點,江南韻味十足;北方佛樂則深受古印度音樂的影響,呈一種古樸、典雅、莊重和肅穆的特點。五臺山佛樂,屬北方佛樂。雖然五臺山各種佛教音樂不同,但都體現了北方宗教音樂的共同特點,就是比較雄壯,不同於南方佛樂的婉麗。經佛樂隊演奏,既有較為濃郁的民族民間音樂韻味,又有鮮明的佛樂特色。五臺山佛教音樂的樂器,青黃兩廟大體相同,都由打擊樂器和吹奏樂器組合而成。
五臺山的佛教音樂分為兩大類,即青廟音樂(漢傳)和黃廟音樂(藏傳)。漢傳佛教寺廟中的法事音樂即為青廟音樂。一般包括瑜珈焰口、唱誦、吹腔和散曲四個部分。留傳下來曲牌的共有47首,由五部分組成:瑜珈焰口、禪門口誦,佛事散曲、三晝夜本等。青廟音樂講究“入法”,即規矩。風格幽雅、靜謐,旋律幽雅、意境深遠,有遠、虛、淡、靜之特點。從五臺山青廟音樂在全中國都有影響。
青廟樂器主要有:手鼓馨、鐺子、中木魚、方鑼、鼓、鐃、懺鍾、行馨、管子、笙、梅等。其中笙為主,管梅相助。樂隊一般由14人組成。青廟音樂中的吹腔是法事人的純器樂曲。主要曲目有《上經臺》、《秘摩巖》《普庵咒》、《雲中鳥》、《進蘭房》等40餘首,它們有的來自佛曲,有的來自古典樂曲,有的來自民間俗曲。
黃廟音樂
藏傳佛教之喇嘛廟中的音樂叫黃廟音樂,一般包括唱誦、吹腔、儀式音樂。留下來的曲牌共40首,主要由三部分組成:禪曲誦經之部、吹腔之部、儀用之部。黃廟音樂於受民族文化的影響,要求不甚嚴格,更富有民間色彩。旋律華麗,節奏活躍,曲調明朗,且羽、商調式的曲調較多。既有蒙、藏高原的山野之風,又具有幽雅、靜謐之佛樂風韻。僅在五臺山繁衍發展。
黃廟樂器主要有:大把鼓、藏鈴管子、笙、大木魚,大號、別莉、海螺、鐃鈸,嗩吶、海笛。其中管子為主,笙梅相助。(每日早晚迎送太陽時,使用的樂有大號、嗩吶、海螺、別莉等。)樂隊一般由10人組成。黃廟音樂中的吹腔用於黃廟各種殿堂儀式和各種佛事活動。樂曲有的來自青廟音樂如《秘摩巖》、《上字翠黃花》、《六字真言》等,有的來自古典樂曲如《如意歌》、《四字月兒高》等,也有一部分來自民間樂曲。
這兩種音樂既有頌讚經文的唱誦,又有不加經文的純器樂曲,無論是唱誦還是吹腔,從曲目看,除民族風很強的佛曲外,為了吸引聽眾、廣傳教義,都吸收了不少中國的古典樂曲和民間樂曲。黃廟音樂曲牌中,有很多是由西藏傳入內地,曲牌多為藏語譯音。但也吸收了漢民族一些古曲和民歌。
青、黃兩廟所用的譜本是傳統的工尺譜;所有轉調也是傳統的五度轉調法。但青廟音樂與黃廟音樂風格特點不同。青廟音樂講究規矩,黃廟則不太嚴格。兩廟使用調高不同。黃廟使用本調,即管調。使用工尺譜,即現代E調。青廟比黃廟低一個調,即角調,高音相當於現代D調。另外,青廟以漢民族樂曲為主,黃廟則繼承了許多西藏古老曲目。因此,青廟風格以莊重典雅幽靜見長,黃廟音樂則剛強洪亮,粗獷有餘。
傳承意義
五臺山佛樂屬北方系統,但獨立於東西兩路之外,自成體系,曲調古雅。是音樂藝術與宗教相結合的產物,是社會發展中的一種特殊文化現象,也是五臺山佛教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被認為是北方佛教音樂的代表,除五臺山所屬地域外,在整個中國北方及全國都有較大的影響。在中國音樂文化裡,五臺山佛樂也佔有一席重要的地位。所以,傳承保護“五臺山佛樂”具有重大的意義。
歷史上,五臺山的青廟、黃廟都有自己的樂隊。除日常殿堂誦經吹奏之外,各種法會都會有樂隊吹奏。以後,廟堂音樂留傳於民間,祝壽、葬儀等也請和尚喇嘛唸經奏樂。但是,由於培養一個能演奏樂器並會唱經的僧人要幾年甚至十幾年的時間,而訓練班裡的僧人流動性很強,這使得大多數樂曲已不能被完整地演奏。雲遊四方是不少僧人樂意選擇的生活方式,但繼承五臺山千年不息的佛樂文化遺產卻需要一份持久的耐力與恆心。同時,隨著五臺山傳統法事的減少,應用的佛樂也少了用場,一些傳統曲目漸漸遺失。
山西特色小吃代表:刀削麵
刀削麵對於大眾肯定是不會陌生了,到哪都可以吃到。而且刀削麵勁道又好吃,小編想想也真是都要流口水了,刀削麵是山西文化中特色小吃的代表,吃過那麼多的刀削麵,你一定還不瞭解它吧,小編找了一些資料,一起來了解吧!
提到山西,煤、醋、面可以說是山西名片的代表,而刀削麵是山西面食文化的招牌,堪稱“天下一絕”,有數百年的歷史。“世介面食在中國,中國麵食在山西,山西不愧為麵食之鄉。”這是日本友人明星食品珠式會社長卜厚昌先生考察山西面食後說的一句讚譽。
自古以來,山西面食就以品種多樣和養生健身而著稱於世。山西面食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有據可考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刀削麵全憑刀削,因此得名。用刀削出的面葉,中厚邊薄。稜鋒分明,形似柳葉;入口外滑內筋,軟而不粘,越嚼越香,深受喜食麵食者歡迎。
無論是電影、電視劇還是書籍中,只要提到和山西有關的故事,鏡頭中總會出現技藝嫻熟的師傅,和好的麵糰頂在頭部,兩隻手中分別拿一把削麵刀,在頭頂上“嗖嗖”揮動。“飛刀削麵”在山西已成為一種表演藝術,這樣的鏡頭曾出現在2010年舉辦的上海世博會中。
太原全晉會館的飛刀削麵就有三絕:快,每分鐘能削出200根以上,令人眼花繚亂;準,1.5米外放個玉盤,削麵根根入內;奇,表演者頭頂面團雙手舞削,更有腳踏在獨輪車之上表演,驚險壯觀。在這場舉世矚目歷時184天的盛會中,山西面食師傅為海內外遊客展示著中國麵食的獨特魅力。所以,人們說:“吃刀削麵是飽口福,看刀削麵是飽眼福”。
刀削麵對和麵的技術要求較嚴,水、面的比例,要求準確,一般是一斤面三兩水,打成面穗,再揉成麵糰,然後用溼布矇住,餳半小時後再揉,直到揉勻、揉軟、揉光。如果揉麵功夫不到,削時容易粘刀、斷條。
刀削麵之妙妙在刀功。刀,一般不使用萊刀,要從特製的弧形削刀。操作時左手托住揉好的麵糰,右手持刀,手腕要靈,出力要平,用力要勻,對著湯鍋,嚓、嚓、嚓,一刀趕一刀,削出的面葉兒,一葉連一葉,恰似流星趕月,在空中劃出一道弧形白線,面葉落入湯鍋,湯滾面翻,又象銀魚戲水,煞是好看。高明的廚師,每分鐘能削二百刀左右,每個面葉的長度,恰好都是六寸。
刀削麵的調料(俗稱“澆頭”或“調和”),也是多種多樣的,有番茄醬、肉炸醬、羊肉場、金針木耳雞蛋打滷等,並配上應時鮮菜,如黃瓜絲、韭菜花、綠豆芽、煮黃豆、青蒜末、辣椒麵等,再滴上點老陳醋,十分可口。
佛教的創始人:釋迦牟尼佛的故事
佛教是現如今的三大宗教之一,更是在世界各地有著許多的信徒,而佛教發展最為繁盛之一就是中國。釋迦牟尼佛則是佛教的創始人,你知道釋迦牟尼佛出家前有什麼故事嗎?
那麼,本期佛教人物一起來了解吧!
還想了解》》佛教中的西方三聖是誰
佛陀時代,印度北部有十六國,基本上都是君主制。此外還有若干獨立或半獨立的小國,釋迦族統治的迦毗羅衛就是其中之一。它臣屬於憍薩羅國,位於今天尼泊爾境內,接近印度邊界。釋迦族從事以稻作為主的農業。當時釋迦族的政治體制,有學者認為是貴族共和制,即由少數統治者協商進行統治;另有學者認為釋迦族實行的是專制的少數寡頭政治。
釋迦牟尼的父親淨飯王是釋迦族的首長之一;母親是摩耶夫人,她欲返回故鄉天臂城待產,在藍毗尼園產下佛陀。相對晚期的佛典編者對此新增戲劇性描寫:摩耶夫人懷孕前夢見白象入胎;她在藍毗尼園的無憂樹下,是站著生下佛陀的;阿含經更說佛是從摩耶右脅生出的;相士阿私陀聽聞太子出生,進宮預言太子將會成佛,而他等不到這一天,所以悲喜交加。
摩耶夫人在他誕生七天後去世,他由淨飯王的續妃波闍波提撫育,生有一子名羅睺羅。在一部早期經典中,他自述青年時期生活奢侈,極盡聲色娛樂,有暖、涼、雨三時宮殿輪換居住。這是當時貴族階層無論武士或商人習以為常的奢侈情況。但他因深深困擾於生死問題而出家。
佛陀29歲出家(或19歲、25歲)。他在某天中夜離城,行至阿那瑪河畔,剃去鬚髮並去除飾物。然後南行至當時印度新文化中心地摩竭陀國,這裡群集眾多新型思想家。據載他在首都王舍城託缽時引起了頻婆娑羅王的注意,國王勸他放棄出家並交給他一支軍隊,他拒絕了。剃髮和託缽是當時出家沙門的風尚,表示與婆羅門的對立。
他從學阿羅陀迦蘭,達到“無所有處定”。阿羅陀希望他留下,但他因為不滿足於此而退出;又從學鬱陀蘭弗,達到更深的“非想非非想處定”,即泯“想”和“非想”的差別,住於“平等寂靜”的知見,感到心似乎與“不動的真理”合一。但這仍然無法解決問題,他還是離開了。
釋迦牟尼苦行處是尼連禪河畔的優婁頻羅聚落。苦行流行於各個時代,主張折磨不淨的肉體而達到精神的解脫。透過六年的深入體驗,展開與苦行的正面對質,他把自己弄得形銷骨立,最終確認苦行無益並終止苦行。據載其他苦行者都感嘆他的堅毅,以為他將死去;而他也表示自己所經歷的苦行是空前絕後的,但仍無法達到覺悟與涅盤。
他想起小時候在樹下達到初禪之事,認為這或許能幫助自己通往覺悟,但極瘦瘠的身體難以實現初禪。他在尼連禪河沐浴;接受了牧女蘇耶妲的乳糜之供。隨從的憍陳如等五人以為他放逸墮落而厭惡離去,這說明苦行在當時出家修行者中受到普遍崇敬。釋迦牟尼放棄苦行的事實,成為他後來表達佛教立場的開端,即佛教的教義不強迫人們去做極端的苦行實踐。
佛教文化解說:佛教中的三身佛是什麼
佛教裡面有這樣一句話:“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信仰人們的心靈產物,是隨著某個宗教而聚集起來的,喪失信仰的人就會像丟失理智一般。本期佛教文化帶你來看看三身佛是什麼。
三身,梵文Trikāyāh,即法身、報身、應身三種佛身,又叫自性身、受用身、變化身。“身”除指體貌外,亦有“聚積”之義 ...
蒙古族的音樂文化代表:馬頭琴
馬頭琴近些年漸漸地被很多歌手融入到自己的音樂當中,馬頭琴不但是在一些正式和隆重的場合可以演奏,也可以出現在民間的一些婚宴上或者活動當中。或許很多人不知道馬頭琴是蒙古族的特色音樂代表。
那麼,接下來,就讓小編帶領大家一起從蒙古族文化的角度一同來領略馬頭琴的風采吧!
蒙古族馬頭琴歷史悠久,在蒙古族形成 ...
山西戲曲文化代表:左權小花戲
左權小花戲是我國民間的一朵珍貴的野花,他不僅在山西地區受到眾多人民的喜愛,它還廣為流出,左權小花戲是一種漢族古老的歌舞技藝。在山西文化中,左權小花戲是不可或缺的。你對左權小花戲瞭解多少呢?本期的山西文化為你帶來更多的左權小花戲的更多內容,一起來看看吧。
小花戲是山西省漢族民間藝術的一朵奇葩,它不僅在左 ...
山西特有的習俗:平定元宵塔火
平定元宵塔火,亦名“棒槌火”,是山西平定縣境內特有的習俗,元宵塔火,常常吸引著成千上萬的人觀賞。 ...
雨打芭蕉是哪個地方的音樂代表
1、雨打芭蕉是我國廣東的音樂代表。雨打芭蕉是中國漢族民間器樂曲,樂譜最早載於1921年丘鶴儔所編《絃歌必讀》,後由潘永璋改編。
2、雨打芭蕉是中國漢族民間器樂曲。樂譜最早載於1921年丘鶴儔所編《絃歌必讀》,後由潘永璋改編,成為廣東音樂代表性曲目。曲首以流暢明快的旋律表現人們的喜悅之情,然後接以句幅短 ...
佛教紅蓮代表什麼
佛教把蓮花看成聖潔之花,以蓮喻佛,象徵菩薩在生死煩惱中出生,而不為生死煩惱所幹擾。佛教有寶傘、雙魚、寶瓶、蓮花、白螺、如意、寶幢、金輪八種吉祥寶物,釋迦牟尼把蓮花放在最崇高的位置。由於蓮花在佛教上的神聖意義,佛經中把佛教聖花稱為“蓮花”,把佛國稱為“蓮界”,把袈裟稱為“蓮服”,把和尚行法手印稱為“蓮蕖華合 ...
佛教一共有幾個佛
佛教中一共有9位佛,分別是釋迦牟尼佛,文殊菩薩,普賢菩薩,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藥師佛,日光菩薩和月光菩薩,產生於公元前5世紀的古印度。
佛教誕生距今已有兩千五百多年,是由古印度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王子喬達摩·悉達多所創(參考佛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