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山西太原郵編030025

山西太原郵編030025

  03是太原市,00晉源區,25是晉源鎮或晉祠鎮。太原地區的通用郵政編碼是030000 。

  太原,山西省省會,簡稱並,別稱幷州,古稱晉陽,也稱龍城,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國家園林城市、太原都市圈核心城市,山西省政治、經濟、文化、交通和國際交流中心。太原市轄6個市轄區、3個縣,代管1個縣級市,市政府駐杏花嶺區新建路。太原市位於山西省中北部的太原盆地,北接忻州市,東連陽泉市,西交呂梁市,南鄰晉中市。太原具有4700多年曆史,2500多年建城史,“控帶山河,踞天下之肩背”,“襟四塞之要衝,控五原之都邑”。太原市三面環山,黃河第二大支流汾河自北向南流經,自古就有“錦繡太原城”的美譽。

山西太原———天龍山石窟

  山西省太原市,是一座著名的歷史文化古城,特別是在中古時期,許多帝王都是在這裡成就了自己霸業,進而一統天下的。公元532年,身為大丞相兼渤海王的高歡,在晉陽(即太原)設立了自己的大丞相府,總攬了北魏的朝政大權,從此確立了太原在高氏集團政治上的特殊地位。以後,東魏、北齊兩朝相繼在鄴城建都,而晉陽則以陪都地位繼續作為皇室主持政務的重要所在地。在這一時期內,高氏集團中的宗室顯貴以及佛教僧侶們頻繁地往來於鄴城和晉陽之間,他們不僅溝通了兩地的經濟文化交流,也掀起了太原地區弘揚佛法的熱潮。

  高氏集團中的主要人物都篤信佛教,他們不僅在國都鄴城地區狂熱地大造石窟寺院,還在兩都來往的交通要道上,乃至太原及其周圍,建起了一系列的寺院和石窟,使太原一帶的佛教得到了迅猛地發展。天龍山石窟群,就是環繞太原石窟群帶中最著名的一處。

  天龍山石窟,坐落在太原市南約40公里的天龍山,共有25所洞窟,分佈在這裡東西兩峰南坡峻峭的山腰間,自東向西排列著。其中東峰12所,西峰有13所。這一帶林木蔭茂,風景宜人,高歡最早看中了這個地區,並且建造了一所避暑離宮。到了北齊時期,高氏皇室又在避暑離宮的西南方修建了一座天龍寺。據明朝初年編修的《太原志•太原縣》中記載,在這座寺院中有北齊孝昭帝高演執政時期,來自幷州(今太原市西南)定國寺的和尚建造石窟的銘文。這個定國寺,是東魏時期高歡建造的一所寺院,因此,我們可以想象當年天龍寺的工程,一定與北齊的皇室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而開鑿在山崖間的石窟,也應該是這些寺院的重要組成部分。

  位於天龍山東峰的第2、3窟,是東魏時期開鑿的一組左右毗鄰的小型洞窟。它們的窟室空間都是2.5米左右見方,覆鬥形的窟頂,在四壁前面設定回字形低壇,在正壁與左右側壁上各鑿一佛龕,內雕坐佛和二脅侍菩薩立像。比較特別的是,正龕的主佛是結跏趺坐,而側壁龕內的主佛都是倚坐的姿勢。壁面間還有一些淺浮雕裝飾,分成上、中、下三段排列:上段千佛,下段是世俗供養人,中段佛教題材有維摩詰居士、文殊菩薩、供養比丘、釋迦太子在樹下思維像等。窟頂的正中雕著蓮花,而在四個坡面則雕出飛天。其中的佛和菩薩的面相都是清秀的,佛的身上穿著褒衣博帶式袈裟,雖然表現出了濃厚的北魏末年人物風格,但已經不顯得十分消瘦了。第2、3窟之間的崖面雕鑿了一通石碑,這是沿襲了雲岡第二期石窟以及龍門賓陽中南洞在雙窟間立碑的作法。同樣從這兩所窟的內部構造中,我們也能看出它們對龍門賓陽中洞以及皇甫公窟一類石窟作法的繼承。其實,天龍山東魏時期的三壁三龕式洞窟,也正是從龍門北魏晚期的幾種佛殿窟綜合發展來的。

  天龍山北齊時期的洞窟有第1、10、16窟等,規模都比東魏石窟略大一些,但在形制與內容佈局基本承襲了東魏的作法:平面都是方形的,也是三壁三龕式。所不同的是,它們的窟前增加了仿木構建築樣式的前廊,這樣就形成了一座座直觀的崖中殿堂了。窟門的兩側一般刻著金剛力士或天王像,窟室低壇的側面正中是兩隻蹲獅共捧香爐的形象,它們的兩則雕著神王或者伎樂人物。第1窟的造像是以倚坐的彌勒佛居中,第10窟位於正壁龕內的是釋迦與多寶佛並坐像,第16窟三所龕內的主佛都是結跏趺坐式的,但它們所反映的都是三世佛的題材,只不過是分別突出了未來、過去、現在的佛祖。北齊這三所石窟中的佛、菩薩和弟子的形象,都是面相渾圓、身體健壯的,它們的服裝表面只刻出了很少的衣紋,這種造型風尚,與我們在邯鄣響堂山石窟中看到的相同,都是北齊國特有的藝術面貌。

  我們先暫時離開天龍山石窟,到太原一帶的其他地方去看看。

  在太原市南郊區晉祠鎮西北約3.5公里的龍山南坡山腰間,坐落著姑姑洞石窟群。這一帶怪石嶙峋,灌木叢生,現存的石窟主要有三所,呈上下分佈在突起的大岩石上,都是面向南方,分為下窟、中窟和上窟三部分。它們的東面還有一身摩崖大佛,西面有三個崩毀殆盡的殘窟。

  姑姑洞的下窟,是一所3米見方、覆鬥形頂的中心塔柱窟,塔柱的四面都開著一所裝飾成寶帳樣子的佛龕,龕內原先都有坐佛和脅侍立像。窟室的左右壁都開著兩所對稱的佛龕,而在後壁上則排列著三所佛龕。這些龕內有的雕一佛二菩薩二弟子像,有的只雕一身立佛像。這所中心柱窟的塔柱後面不像響堂山石窟那樣鑿成了過洞式,四面頂部的高度都是相等的,這方面可能與直接繼承鞏縣石窟那樣的作法有關。中窟和上窟都是方形平面、覆鬥形頂的三壁三龕式小型佛殿窟,中窟的規模略大一些,這種結構形制與天龍山的東魏、北齊石窟是大體一致的。它們龕內的雕像都是坐佛和二菩薩二弟子立像;中窟正壁大龕兩側下方還分別鑿出了一個圓拱形淺龕,龕內都雕了一尊手持三叉戟的神王立像;同樣,在左右側壁外側的下方,也鑿出了大小相當的神王像龕。中窟前壁窟門兩側,分別雕著立菩薩像和騎象的菩薩像。這三所洞窟裡的佛與菩薩等像,都具有天龍山北齊石窟那樣的造型風格,所以,它們都應該是在北齊時期製作成的。

  姑姑洞石窟的那尊摩崖大佛像,雕鑿在一所敞口露頂大龕內,僅頭部就有1.8米高,通身的高度可能有十多米。這尊大佛頭頂上的肉髻是低平的,並有著豐圓的面相,這些特點仍與北齊風格很接近。唐代和尚法琳在《辯正論》裡曾以提到;隋煬帝楊廣在幷州造了一座弘善寺,又在龍山的崖間雕造了一尊阿彌陀佛坐像,約有40米高。地點相互符合,但我們還不敢斷定這尊大佛就是楊廣造的。

  在晉祠鎮西北約5公里的懸甕山瓦窯村西北山坡崖面上,坐落著瓦窯村石窟,與姑姑洞石窟相距大約有1.5公里。它們是東西並列著的三所小型洞窟,規模都不太大,都是近似於方形的平面,覆鬥形窟頂,三壁三龕式的形制。在內容佈局、造像風格等方面都與天龍山、姑姑洞的北齊石窟有著共同的時代特點,只是在造像的組合上略有繁簡而已。這三所石窟的東壁帳形龕中都雕著交腳坐的彌勒菩薩像,同樣與其他兩龕內的坐佛像一起構成了三世佛的題材。

  山西省的左權縣,位於山西東部太行山的西麓腹地,它的東部與河北省的武安縣、涉縣接壤,是北朝晚期由太原通向鄴城的交通要道之一。左權縣境內的石佛寺石窟和高歡雲洞石窟,就是在這種東西兩都之間密切交往的形勢下開鑿出來的。

  石佛寺石窟,位於太原東南方左權縣城西3.5公里井溝村西南500米的山坡上,是南北毗鄰的兩所石窟。它們在內部構造上有些不同。第1窟是略呈方形的平面,覆鬥形窟頂三壁三龕式,在三壁前部設定了倒凹字形的低壇,是比較典型的東魏石窟;第2窟的平卻略呈倒梯形,人字披形的兩面坡窟頂,也是三壁三龕式。兩窟的內部都是2.5米左右見方,規模都不太大。第1窟在造像的佈局方面與天龍山東魏開鑿的第2窟有些相似,也是在中心龕內雕主像,而將脅侍弟子和菩薩像安置在了龕外的兩則。這裡三尊主像的配置是比較特殊的,正壁是結跏趺坐佛像,左右兩側壁龕內分別是半跏坐的思維菩薩像和倚坐的彌勒佛像。這些人物的造型與服裝特點,也與天龍山第2、3窟基本相同。第2窟內的佈局雖然與第1窟很接近,但在造像上卻表現出了許多唐宋時期的特點。因此,第2窟可能是到了唐宋時期仿照第1窟的作法開鑿出來的。

  在左權縣城東南20公里處,有一所規模頗為壯觀的石窟,開鑿在山谷北面陡直的峭壁間。石窟的外立面雕成了仿木結構的前廊形式,面寬達13.8米,進深2.3米,高度約有9米。前廊的前部雕著四根八角形立柱,使外觀構成了三間仿木建築樣式。前廊的上方有三個明窗,窟門裝飾著尖拱形的火焰門楣,有著火焰寶珠裝飾的門側立柱,這些造型和響堂山石窟很相似。它的主室卻沒有如期完工,因而沒有發現任何形象雕刻。這所洞窟被當地人俗稱為“高歡雲洞”。清代雍正年間編修的《遼州志》上記載說:這個“高歡雲洞”,相傳就是東魏的丞相高歡建造的避暑宮。說法雖知不切合實際,但像這等規模的石窟工程,是可以和北響堂山石窟中的北洞相媲美的。也只有像高歡父子那樣的顯赫人物,才有能力去經營它,這點應該是沒有疑問的。致於它的中途輟工,很可能與某種政治形勢的突變有關。

  在高氏集團經營晉陽的時代,還有兩項巨大的佛教藝術作品也值得提一下,它們就是太原近郊的龍山童子寺大佛和蒙山開化寺大佛。

  據有關史書記載:公元556年的一天,冀州的宏禮禪師遊化到了龍山腳下,忽然看見了五色光明雲從地面升上了天空,照耀四方。在五色光明雲中,有四位童子正坐在青蓮座上游戲玩要。突然,只聽一聲巨響,震動大地,山崖上的巨石紛紛崩落了下來,一尊巨大的阿彌陀佛像在崖間出現了。遠近的佛教信徒們聽到了這個驚人的訊息後,都來到這尊大佛像前焚香禱告,據說還經常出現神奇靈異的事情。宏禮禪師將這些情況記錄了下來,上報北齊朝廷,請求在大佛顯身的地方建造一座佛寺。寺院建成以後,就取名叫作童子寺,以紀念童子們預示的瑞應與吉祥。禪師滿懷恭敬的心情,依靠著山崖雕造了一尊高約52米的阿彌陀佛像,兩旁還雕出了觀世音和大勢到菩薩,身高也有約36米多。這三尊大像遺蹟仍然存在著,只是它們的身體表面已經遭到嚴重風化,大佛頭也不知丟失何處,昔日輝煌壯麗的景象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北史•齊本紀》裡講:北齊後主高緯在晉陽西山雕造了一尊大佛像,有60多米高。這裡的法事活動一夜可以燃油萬盆,明亮的燈火照到了皇帝的宮廷裡。還有一種說法認為大佛像是北齊文宣帝高洋在公元559年左右雕鑿成的。不論哪一種說法正確,我們都可以確定這是一尊北齊時代的佛像。這尊巨型佛像就坐落在蒙山北峰開化寺西北1公里的大肚崖前,原來是露頂開龕,頭的上半部和上肢部分已經崩落了,雙腿是倚坐姿勢,應該是一尊倚坐的彌勒佛像。在河南浚縣東南大阫山的東麓,也有一尊北齊時代依山雕造的倚坐佛像,約有27米高。可見北齊的佛教藝術很具有雕鑿大佛的傳統。特別是蒙山的大佛最為宏偉,當年也最能體現出北齊皇家的藝術風範。

  現在,讓我們再回到天龍山石窟去看一看,因為那裡三分之二的雕刻藝術,都是頗富盛各的唐代傑作。

  唐代的天龍山,是它的開窟造像的鼎盛時期,為我們留下了15所洞窟。它們的形制以方形平面覆鬥頂的三壁三龕式為主,其次還有馬蹄形平面的列像窟形式。有的窟前立面也雕成了仿木構建築的樣子,窟門的兩側一般有金剛力士把守。西峰第9窟,是唐代石窟中規模最大的一所,居於天龍山石窟的中心位置。第9窟的前面原來建造著三重簷的高閣,內部分成了上下兩層:上層平面呈凸字形,正中雕著一尊7.55米高的倚坐彌勒佛像;下層的正中是一尊十一面觀音菩薩立像,它是佛教密宗所尊奉的觀音的一種變化像,兩側分別是乘象的普賢菩薩和騎獅的文殊菩薩。

  天龍山的唐代雕刻像,都有勻稱豐腴的體格,肌體表現出了柔軟而富有彈性的感覺。特別是菩薩像,無不具有自然的姿態,變化豐富多樣,在面部還刻劃出了寧靜冥想的神情,顯示了唐代雕塑藝術中的高超技藝。

  令人遺憾的是,天龍山石窟精美的佛教雕刻作品,包括上面老照片中的作品,在20世紀20年代以後遭到了日、美等國一些人的嚴重破壞,有150 多件雕刻被劫往國外,散失在日本和歐美各國。現在,已經在世界各地找到47件天龍山的雕刻,其中大部分是佛頭,有29件可以確認出是從天龍山的哪一所洞窟中鑿走的。這是歷史給當代中國人造成的損失。

山西太原春節習俗

  生活中有節日,節目中有民俗;風俗使節日代代傳承,節日使生活五彩斑斕。舊時,太原地區月月有節日,而最隆重、最熱鬧,風情最濃厚的要數過年了。 舊曆年的正月初一日,民間稱過年,為區別於公曆元旦,後來又稱過大年。舊日,臘八節過後,太原人就忙著準備過年了,氣氛一日濃似一日。二十三日祭灶王,二十四日為大掃除之日,俗稱“胡打掃日”。從這天以後,年事準備工作達到高潮。過去太原有一段謠諺:“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趕做活,二十七去趕集,二十八糊貼扎,二十九去打酒,三十日包餃子。”(貼扎,指各種對聯、年畫、窗花、門神等)天天有事做,日日有安排,一直忙到除夕下午,再將室外打掃一遍,即開始整點新衣帽,包餃子,準備迎神的香、燈等物品。 除夕之夜,各家通宵不眠,俗稱“鏖歲’”。雞鳴之時,開始焚香、燃燈、擺供品、放花炮、接神、祀祖,然後閤家互相拜年。兒童向長輩叩頭拜年,長輩則賜以壓歲錢,以取吉利。按照傳統習慣,太陽出來之前就要吃罷早餐。早飯之後,出門拜年,親者登堂,疏者投刺,途中相遇,作揖點頭,互道吉祥話語,無非“恭賀新禧”、“恭禧發財”、“一年如意”之類。 商戶人家在過年期間對財神的祭祀最為虔誠。清末以前,每年三月十五和七月二十二為祭祀財神之日。民國以後僅在過年時於錢垛、錢櫃或專設神位神龕致祭,焚香燃炮,供以雞、鴨、豬、羊。祭罷財神,方赴有買賣往來的各商戶家中拜年。 舊日過年,時間拖得很長,一直持續到二十五日天倉節之後。初五日俗稱破五,民間俗言“破五不出門”,初六利出行,到初六商家舉行開市,居民方始探親。初七俗稱人日,俗言是日天晴氣朗則利人口繁衍。初八黃昏後祭星神,於院內點燈七盞,象徵北斗七星,面北奠拜,以取一年順遂吉利。初十俗稱“十不動日”,相傳是日老鼠娶親。十三到十六為元宵佳節,幾日之內,夜間燈火輝煌,社火秧歌,熱鬧非常,俗稱“燈節”。二十俗稱“小添倉”,二十五為“老添倉”,東西米市設立倉官神位,眾往致祭,燃放火花。過了天倉節,新春期間的熱鬧方告結束。 郊縣農家過年較之都市別有風情。晉陽一帶,除夕要壘旺火、捆旺草,門上插柏葉。旺火用炭塊壘成塔狀,子夜鐘聲響過,點燃旺火,通村照亮,象徵日子過得“旺火”。年初一,有吃煮南瓜的風俗。謂“吃翻身瓜”。在年終時,用小米煮熟,盛在碗內,用以祭祀祖先,俗稱“隔年撈飯”。初五灑掃庭院,清理垃圾,俗稱“掃窮上”。 在古交山區,春節期間的活動最為豐富。於除夕夜張掛祖先神幛,族內各戶均要送供品一份,當年內生男孩之家要供雞一隻,生女孩之家要供酒一壺。初三上午,全族相聚共祭祖先,晚輩給長輩叩頭,俗稱“盤輩數”,然後歡聚一堂,食用供品。下午,送神幛於村口,面向祖塋,焚香叩頭,鳴放爆竹,俗謂“送神’”。“隔年撈飯”之俗與晉陽多有不同,年終日用小米半碗煮熟,撈在碗內,上擺核桃一枚,供於皂君神位,一直到過了二月初二,方倒出曬乾,攪在糞內,俗言可以蟲災。正月初五為“送窮日”。於初四下午清掃室內庭院,五日拂曉將髒士送到村外,燒香三柱,鳴放爆竹,表示送走窮氣。這一日的飯食為蒸莜麵或蒸饅頭,俗謂“餾窮氣”。正月初十清晨,在院內供獻莜麥面製成的穀穗狀食品,焚香敬紙,燃放爆竹,禱告天地,祈求五穀豐登。一些地方則須先稱好五穀各一份,以紙包好,同時供於院內。供後複稱,如某種糧食份量增加,俗謂是年收成最好。這一風俗事象,俗稱“接籽頭”或“搶籽頭”。到正月十五,除進行燈節活動外,還有送瘟神的習俗。各村在五道廟或十字路供瘟神牌位,壘塔塔火,供以油麵和饅頭。活動開始,敲鑼打鼓,抬一筐籮逐戶收集一把五穀糧食,從衣服上撕一條布或棉絮和按每戶人數剪的紙人,置於瘟神牌位前。下午,將牌位及收集的物品送到村外,燒香放鞭炮,以火燃燒,意謂送走瘟神,人畜平安,百病不生。正月二十五添倉節時,俗用谷面或軟米麵捏成倉官爺、谷囤、糧倉及各種家畜家禽形狀的燈若干盞,內包煮熟的紅棗豆子,燈芯用細谷梗裹棉花製成。入夜,燈內注油,將糧倉燈放在存糧處,牛燈放在牛圈窗臺,雞燈放在炕頭,狗燈放在門上邊,貓燈放在牆角等,一一點燃。倉官爺燈高五寸許,頭戴紅纓帽,左手執簸箕,右手拿鬥,騎著馬,馬身上馱若干口袋。將倉官爺燈放置碗內,飄浮在水甕內。放時要念:“倉官爺爺飲馬來,銀錢糧食(或麻子、黑豆)馱著來,麻子炸了油,黑豆餵了牛。”以此乞求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清徐縣一帶的習俗,於年節之前準備祭品“棗山”(用面加棗蒸熟)。灶神之前供糯米粉製作的供品,長方形,分十二格(有閏月加一格),每格栽棗一枚,俗曰“谷根”。另一種供品用小米飯一盆,上加一枚柿餅和棗,俗稱“隔年撈飯”。溫飽之家還供以全牲之羊、豬頭以及水果、核桃、柿餅、油麵(用起面炸成)、黏之類。元日迎神與他處不同。按時憲書所載明的喜神方位,用柏葉、石炭撿到長竿上,矗立於屋上,同時用紅紙貼於新帚放到屋上。供神的屋前用紅紙條加十字於石炭上,兩塊石炭之間夾以百束香,點燃,俗稱“嫩香”,表示敬迎一切吉神。元宵節的文藝活動從正月十四日開始,各村踩高蹺、跑旱船、推花車、舞龍燈、壘塔塔火、打鞦韆、遊九曲,一些大村集鎮還有背棍、鐵棍、桌棍、抬閣,扮演各種戲曲人物故事上街表演,製作精巧,裝飾華美,舞技優美動人。 不僅都市鄉村,各廟宇在過年時亦熱鬧非凡。晉祠各廟於五更大門洞開,張燈結綵、燒積薪、迎神,設餅餌棗梨祭祀。 舊日過年,太原一地尚有許多風俗故事,表現出那時人們的忙亂、繁瑣、迷信心態。 摘自《幷州風情》,山西人民出版社,1998


山西太原旅遊景點

  1、晉祠,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位於太原市西南郊25公里處的懸甕山麓。晉祠原為紀念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紀)武王次子、晉國開國侯而建。建立年代已不可考。北魏酈道元的《水經注》就有關於晉祠的記載,可見當時已經頗為出名了。晉祠現已稱為一個有著幾十座古建築的中國古典園林的遊覽勝地。   2、太原森林公園,佔 ...

山西太原有幾個縣

  下轄三個縣分別為:清徐縣、陽曲縣、婁煩縣。   1、清徐縣:   清徐縣地處太原市城郊,依山面川,交通便利。   清徐縣是中國古典文學大師羅貫中先生、中國當代著名國畫藝術大家馬泉先生的故鄉,也是全國葡萄產地之一和山西老陳醋的發源地,素有“葡鄉”、“醋都”之稱。   2、陽曲縣:   陽曲縣史稱“三晉首邑” ...

山西太原理工大學二本專業有什麼

  山西太原理工大學二本專業有:   會計學專業、採礦工程專業、軟體工程專業、土木工程專業、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專業、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工業設計專業、自動化專業、測繪工程專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   山西太原理工大學,位於山西省會太原,學校理工科優勢明顯,全國首批深化創新創業教 ...

山西太原必買特產有哪些

  山西太原必買特產有山西老陳醋、清徐葡萄、晉祠大米、原平梨、段畝硯、琉璃製品、仿古鐵器、晉中剪紙、竹葉青等產品。老陳醋產於清徐縣,至今有幾千年的醋歷史文化;清徐葡萄產於太原清徐縣,這裡素有“葡萄之鄉”的美稱。 ...

山西太原屬於什麼方向

  太原位於山西省境中央,太原盆地的北端,華北地區黃河流域中部,地處南北同蒲和石太鐵路線的交匯處。   太原:   山西省省會,別稱幷州,古稱晉陽,也稱龍城;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國家園林城市、太原都市圈核心城市,山西省政治、經濟、文化、交通和國際交流中心;太原市三面環山,黃河第二大支流汾河自北向南流經,自古就有 ...

山西太原的景點有哪些

  1、晉祠公園。   晉祠公園位於太原市區西南25公里處的懸甕山麓,為古代晉王祠,始建於北魏,是後人為紀念週武王次子姬虞而建,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   2、東湖醋園。   東湖醋園位於太原市馬道坡,2000年正式向遊人開放,是山西省第一家動態展示陳醋生產工藝流程以及老陳醋歷史文化內涵的博物館。醋園收 ...

山西太原交通大學錄取線

  2016年平均分308分,最低分295分,錄取人數7人,屬於專科一批。   2015年平均分303分,最低分242分,錄取人數815人,屬於專科一批。   2014年平均分299分,最低分234分,錄取人數931人,屬於專科一批。   2013年平均分265分,最低分180分,錄取人數1121人,山西省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