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陽樓記》原文選自《范文正公集》作者北宋范仲淹,字希文,死後諡號文正,政治家,文學家,軍事家。他出身貧寒,年幼喪父,母親改嫁,外出讀書求學,勤奮刻苦,他從小有大志,作秀才時,就“以天下為己任”。本文寫於1046年,范仲淹貶放河南鄧州,第二年滕子京重修岳陽樓,請范仲淹作記,因為二人同是被貶之人,因而有共同的思想情感,所以文中滿載述志勵友之情,既表現作者憂國憂民的遠大抱負,又表達對好友的慰勉和規箴之意。
《岳陽樓記》原文選自《范文正公集》作者北宋范仲淹,字希文,死後諡號文正,政治家,文學家,軍事家。他出身貧寒,年幼喪父,母親改嫁,外出讀書求學,勤奮刻苦,他從小有大志,作秀才時,就“以天下為己任”。本文寫於1046年,范仲淹貶放河南鄧州,第二年滕子京重修岳陽樓,請范仲淹作記,因為二人同是被貶之人,因而有共同的思想情感,所以文中滿載述志勵友之情,既表現作者憂國憂民的遠大抱負,又表達對好友的慰勉和規箴之意。
1、桃花源記的作者簡介:陶淵明,晉宋時期詩人、辭賦家、散文家。出生於一個沒落的仕宦家庭。曾祖陶侃是東晉開國元勳,祖父作過太守,父親早死,母親是東晉名士孟嘉的女兒。
2、陶淵明被稱為“隱逸詩人之宗”,開創了田園詩一體。陶詩的藝術成就從唐代開始受到推崇,甚至被當作是“為詩之根本準則”。傳世作品共有詩125首,文12篇,後人編為《陶淵明集》。
3、《桃花源記》是《桃花源詩》的序言,選自《陶淵明集》。此文借武陵漁人行蹤這一線索,把現實和理想境界聯絡起來,透過對桃花源的安寧和樂、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繪,表現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對當時的現實生活不滿。
岳陽樓記的作者是北宋時期的,文學家范仲淹應好友巴陵郡守滕子京之請,於北宋慶曆六年(1046年)九月十五日所作。
文章透過對洞庭湖的側面描寫襯托岳陽樓。滕子京是被誣陷擅自動用官錢而被貶的,范仲淹正是借作記之機,含蓄規勸他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試圖以自己“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濟世情懷和樂觀精神感染老友。這是本文命意之所在,也決定了文章敘議結合的風格。《岳陽樓記》超越了單純寫山水樓觀的狹境,將自然界的晦明變化、風雨陰晴和“遷客騷人”的“覽物之情”結合起來寫,從而將全文的重心放到了縱議政治理想方面,擴大了文章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