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以來,中國戲曲有南、北之分,南曲在不同地方唱法也不一樣。元末,顧堅等人把流行於崑山一帶的南曲原有腔調加以整理和改進,稱之為“崑山腔”,為崑曲之雛形。明朝嘉靖年間,傑出的戲曲音樂家魏良輔對崑山腔的聲律和唱法進行了改革創新,吸取了海鹽腔、弋陽腔等南曲的長處,發揮崑山腔自身流麗悠遠的特點,又吸收了北曲結構嚴謹的特點,運用北曲的演唱方法,以笛、簫、笙、琵琶的伴奏樂器,造就了一種細膩優雅,集南北曲優點於一體的“水磨調”,通稱崑曲。崑曲的演唱本來是以蘇州的吳語語音為載體的,但在傳入各地之後,便與各地的方言和民間音樂相結合,衍變出眾多的流派,構成了豐富多彩的崑曲腔系,成為了具有全民族代表性的戲曲。至清朝乾隆年間,崑曲的發展進入了全盛時期。
明朝,呼倫貝爾地區由努爾幹都指揮使司下設的一些衛、所管轄。
清朝,1734年建立海拉爾城,隸屬五大將軍屬地——黑龍江將軍。
1932年,偽滿政府建立後,呼倫貝爾成為省級單位,為"興安省",省會設在海拉爾。
1945年8月日本投降,10月嶺西地區建立呼倫貝爾自治省政府。
1946年6月改稱納文慕仁盟,受中共領導的興安省政府領導。
1947年5月歸屬內蒙古自治政府領導。
1948年1月1日改稱呼倫貝爾盟,歸屬內蒙古自治區政府。
1949年4月,呼倫貝爾盟和納文慕仁盟合併,稱呼倫貝爾納文慕仁盟,簡稱呼納盟。
1954年4月30日,撤銷東部區行政公署 ,將原興安盟和呼納盟所轄地區合併,改稱呼倫貝爾盟,成立呼倫貝爾盟人民政府,作為地方一級政權,直屬內蒙古自治區領導。
1957年2月21日,呼倫貝爾盟人民政府改稱呼倫貝爾盟人民委員會。
宜昌市遠古屬西陵部落,夏商時為古荊州之域,春秋戰國時為楚國的西塞要地,建有城邑,以後為歷代郡、縣、州、府的治所。楚頃襄王二十一年,秦將白起“攻楚、拔郢、燒夷陵”,夷陵之名始見於史籍。秦始皇二十六年置郡縣,宜昌市大部分地域屬南郡。南北朝時宋、齊皆與晉同。梁改宜都郡為宜州,西魏改為拓州,後周改為峽州。洪武九年,改峽州為夷陵州,領宜都、長陽、遠安三縣,治所夷陵,隸屬湖廣佈政使司荊州府上荊南道。清順治四年,夷陵州隸屬荊州府。順治五年,改“夷陵”為“彝陵”。雍正十三年,升彝陵州為宜昌府,改彝陵縣為東湖縣併為宜
安吉建縣於東漢靈帝中平二年即公元185年,至今已有1800多年曆史,漢靈帝賜名“安吉”,源自《詩經·無衣篇》中詩句“豈曰無衣,七兮,不如子之衣,安且吉兮”。安吉更早的歷史可追溯到秦朝設定故鄣縣。鄣縣開始屬鄣郡,後來屬丹陽郡。鄣郡以故鄣縣治為郡治,治所在今安吉縣境內,是浙江全省境內出現最早的郡級治所。直到西 ...
1、民間過春節,習俗甚多。但每一個習俗在悠悠的歲月中並非原模原樣,它們都有一個演變和發展的過程。現揀幾個主要習俗說說。
2、祀灶神。祀灶神,乃中國古代的五祀之一。《禮記曲禮下》說天子要祭五祀,即「戶、灶、中溜(簷下接水的槽)、門、行」。可見我們的祖先是相信萬物有靈的。祭灶神擺在第二位。不過古代祭灶是在 ...
1、先秦時代,新年習俗還處於萌芽狀態。據《詩經七月》中記載,每至歲末,人們就要“穹室燻鼠,塞向墐戶”,做好各項“改歲”的準備工作。是後來新年的雛形。
2、新年習俗定型於漢代。經過戰國和秦末的社會大動盪,逐漸形成了一系列節日習俗。
3、從漢朝到南北朝,正月初一過新年的風俗愈演愈烈,各項民俗活動也日漸 ...
裕固族主要分部在甘肅省,他們有著屬於自己民族的語言和傳統文化,其中包括民歌、神話、傳說已經格言等等。裕固族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隨著多年的傳承與變化,裕固族的文化變得更加濃厚。對於裕固族你瞭解多少呢?下面的裕固族文化為您帶來更多內容。
裕固族本民族的文字雖然已經失傳,但是民間仍然保留著自己優秀的文化傳統 ...
史前南京猿人頭蓋骨和相關遺蹟表明,距今約60到100萬年前,在南京地區就有了古人類的活動。南京地區在6000年前就出現了原始村落,20世紀50年代發掘的北陰陽營遺址所處的年代約為前4千年至前3千年,北陰陽營文化屬於長江下游地區新石器時代文化型別。南京地區早期文化遺存還有200多處,其中著名的有點將臺文化和 ...
凝結著祖先智慧與汗水的文化遺產,是歷史的重要見證,也是我們每個人的根。也許你每天都從它身邊走過,卻一直忽略它的存在;也許它正在你面前慢慢消失,你卻聽不到它發出的無聲呼喊。
南園古村位於廣東省東源縣仙塘鎮紅光村,距河源市區僅12公里,交通區位優勢明顯,水路東江航道貫穿,陸路京九鐵路、205國道、粵贛高速 ...
唐朝歷史與氣候變化關係:
1、從公元6世紀中葉到公元8世紀初,即隋朝到盛唐時期,是中國歷史時代氣候變化的第四溫暖期。這一時期氣候相對於魏晉南北朝時代明顯轉暖,極端天氣現象減少,氣候相對溼潤,水熱組合條件好轉,有利於農業經濟的發展。依靠有利的氣候條件,唐朝前期經濟迅速發展,人口迅速增長,糧食屢獲豐收,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