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巴基斯坦民族習俗

巴基斯坦民族習俗

  1.禮節、禮貌:巴基斯坦人很注重禮節。相互見面時必須先說:“阿斯蘭姆阿萊古姆”(真主保佑)。若見到久別重逢的朋友,常以擁抱為禮。通常是雙方頭靠左邊擁抱一次,再靠右邊擁抱一次,然後再靠左邊擁抱二次,如此三遍,毫不馬虎。若是主人或長者則用一隻手親呢地拍拍對方的後背,以表示至誠相愛。婦女間見面的相互擁抱要停留片許,接著是對對方兩頰和額頭的一陣親吻,然後再抱、再吻,如此三遍,決不草率。對久別相逢的摯友、貴賓或親人,通常還給對方戴上花環。

  2.飲用冰水:冰水是巴基斯坦人每日不可缺少的飲品,他們用餐時,有湯無湯無關緊要,但是不能沒有冰水。即使在國宴上,照例要為客人準備一杯冰水。

  3.飲用奶茶:奶茶同冰水一樣也是巴基斯坦人每日不可缺少的飲品。他們有在早晨喝“被窩茶”和在下午4~5點喝下午茶的習慣。他們喝茶時要將茶葉濾掉,再加入鮮牛奶和糖(即為奶茶)。喝茶時,還常吃一點點心。請客喝茶是巴基斯坦人的一種常見待客方式。

獨龍族的民族習俗

  

  

  無論飲酒、吃飯和吃肉,獨龍族家庭內部都由主婦分食。客人來臨也平均分給一份。一般每個家庭都有數個火塘,每個子女結婚後便增加一個火塘,做飯由各個火塘輪流承擔。

  獨龍族民間互相邀請的方式十分獨特,通常都是用一塊木片做為邀請對方的請柬,屆時要把木片送到要邀請的客人家,在木片上刻有幾道缺口就表示幾天後舉行宴請儀式。被邀請的客人要攜帶各種食品以表示答謝。客人進入寨門後,要先與主人共飲一筒酒,然後落座聚餐,並觀賞歌舞助興。入夜後男子在火塘邊喝酒念祝詞,然後將酒碗拋在火塘上的竹架上,以碗口朝天為吉兆。

  獨龍族非常好客,如遇獵獲野獸或某家殺豬宰牛,便形成一種遠親近鄰共聚盛餐的宴會。此外,獨龍族還有招待素不相識過路人的習俗,對過路和投宿的客人,只要來到家中都熱情款待。認為有飯不給客人吃,天黑不留客人住,是一種見不得人的事。他們有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的良好傳統習尚,視偷盜為最可恥的行徑。在獨龍族進行一些原始的祭祀活動時,遊客不能參觀祭祀活動。

  遠去的黥面遺俗 文身,古代稱 雕題 、 黥肌 、 黥面 、 繡腳 、 繡面 、 刺墨 、 扎青 等。是用刺、針、刀等尖狀銳器在皮膚上刻刺花紋或符號,滲入顏色,使之儲存終生,永不褪落的身體裝飾方法。它的起源很早,是由原始人在膚體上繪畫以為裝飾或進行宗教活動的習俗發展而來的。曾廣泛流行於亞洲東南部、大洋洲、中南美洲和非洲的許多原始民族中。至今,這些地區的不少土著民族仍把它視為一種不可替代的裝飾,舉族摯愛不輟。我國的東南、西南地區,古代文身之風也很盛行。直到近現代,在黎、傣、布朗、德昂、獨龍、基諾、佤、怒、景頗、珞巴、高山等民族中,這種習俗還殘留有一定的遺蹟。

  獨龍族婦女文身的部位主要側重於臉部,因此常稱之為 畫臉 、 文面 。每當少女長到十二三歲時,便要文面,以象徵成年。施文時,由老年有經驗的婦女先用竹籤蘸鍋煙水在少女臉上畫出圖案,然後用小木棍敲擊荊棘的硬刺或帶針的木棍,使之依圖案刺破皮肉,再將鍋底灰或草汁揉入傷口,脫痂後即成青藍色紋樣。紋樣大致可分兩種:獨龍河中上游地區,多自眉心至鼻樑文刺相連的菱形紋五六個,然後以嘴為中心,向鼻翼的兩側展開,繼續刺聯綴的小菱紋,經雙頰至下頜處匯合,組成一方圈,方圈內豎刺條紋,方圈以上至眼睛的部位橫刺點狀紋。整個圖案就像展翅欲飛的蝴蝶。獨龍河下游地區比較簡單,一般只在下頜處文二三行豎條紋。其他部位不文。

  據史籍記載和民間的傳說,獨龍族婦女紋面習俗的由來,有其特定的歷史原因。近兩三百年來,藏族土司和傈僳族奴隸主的勢力不斷深入獨龍族地區,對獨龍族人民進行殘酷的剝削和壓榨。特別是藏族察瓦龍土司,每年都要向獨龍族人民強收名目繁多的貢賦,甚至連嘴、耳、鼻、頭髮都要徵稅。如繳納不起,便強擄婦女到藏族地區為奴。特別是年輕、漂亮的獨龍族婦女,常常面臨著被擄走他鄉的危險。在這種特殊的社會歷史環境中,獨龍族婦女為了免遭擄掠,逃避土司的蹂躪與踐踏,只好採取一種消極的自救辦法:用鍋煙子塗抹臉頰,甚至寧願忍痛把自己的臉染刻成永遠洗不掉的 黛墨青紋 ,變得人不像人,鬼不像鬼,使生人望而生畏,不敢近前。久而久之,形成了紋面的習俗,並一直延續到解放初。所以,紋面在歷史上是獨龍族婦女反抗民族壓迫、求得人身安全的一種消極鬥爭形式。

  刻木記事,結繩計時

  獨龍族沒有自己的文字,新中國成立以前,一直靠刻木記事或傳達資訊,用結繩來計算時間。

  獨龍族的刻木記事使用廣泛。刻有各種符號的木刻起著與普通文字、文書相同的作用。可記載和傳達土司的命令、民間債務、聘禮清單等。政府(土司)所發的木刻較大,形如木劍,寬20釐米左右,長約七八十釐米。中間略厚,兩側扁平,頂端呈斜尖狀,下端有把。不同的內容要刻不同的缺口或線段、圖形等。如用於傳達土司徵稅派款的木刻,左上邊刻一個大缺口,下刻幾個小缺口,就表示要來一個大管事,幾個隨從。右邊刻一個大缺口,兩個小缺口,則表示要求來一個頭人、兩個百姓迎接。木刻下面有時還附帶箭頭、辣子、雞毛等不同的物件,,以表示不同的意思。如箭頭表示很快抵達,辣子表示如不服從必嚴厲制裁,雞毛表示迅速傳遞等。這種木刻一般都由持送木刻的人邊送邊作解釋。

  民間使用的木刻較小。常用於記載債務和財禮等事項。如某家祭鬼無牛,從親友家借牛時,須測量和記下牛的大小。具體方法是:先用一竹篾量一下牛的胸圍,然後用拳頭測量竹篾的長度,並將拳頭數對應地刻在一塊木片的兩邊。最後將木片從中間一分為二,雙方各執一半。還牛時如法測量,出現差額用糧食找齊,多退少補。然後將木刻投入火中焚燬,絕無紛爭。

  結繩計時使用也很廣泛。它是指用一根細麻繩打結計時,每一個結代表一天。如外出辦事,走一天打一個結。回來時則一天解一個結,這樣能準確計算日期和行程。一年一度的年節,是獨龍族人民最歡樂的時刻。但因沒有固定的日期,所以每年都需臨時約定。約定的辦法也多靠結繩來完成。如決定10天以後過節,便準備若干條打有10個結的繩子,送給親友,過一天解一個。待最後一個結解完,便表示節日來臨,大家殺豬宰牛,載歌載舞,歡度新年。

  路不拾遺,夜不閉戶

  獨龍族地區民風純樸, 路不拾遺、夜不閉戶 古風至今猶存。不論何人,路上拾到東西,絕不會據為己有。或就地等候失主回來尋找,或設法打探失主去向,儘量及早物歸原主。人們遠路出門,常將隨身攜帶的糧食分成若干份,沿途掛於樹上或放於巖洞等處,留待回程時食用。過路人無論怎樣飢餓,也絕不會擅自取食。即使衣服等物品,也可隨時隨地放於路邊,只要上壓一塊石頭,就表明是有主之物,別人是不會拾取的。

  獨龍人路不拾遺,更從不偷竊。他們的糧倉大都建於房後,甚至離家較遠的山上或地邊。倉門上只橫插竹條或木棍,從無被盜之虞。即使離家外出,房門也是如此簡單處置,絕不會有人私自進入的。

  獨龍族的傳統美德還表現在其他許多方面。如一家有事全村幫的團結互助的美德;尊老愛幼、撫貧濟困的美德;禮貌待人、熱情好客的美德,等等。

鄂溫克民族習俗

  

  婚喪嫁娶

  鄂溫克族的婚姻為一夫一妻制,尚保有氏族外婚及姑舅表婚的特點,婚姻只能在不同氏族之間進行,同一氏族內禁止通婚。他們也與蒙古、鄂倫春、達斡爾等族通婚。在陳巴爾虎旗的鄂溫克人中尚保有 逃婚 習俗,互戀的青年男女決定結婚日期後,女方乘黑夜逃至男方所搭的 撮羅子 裡,由候在此處的老婦把姑娘八根小辮改梳成兩根,即成為合法的婚姻。人死後,以前曾行天葬(即風葬),後因受鄰近兄弟民族的影響,多改土葬。

  樺皮文化

  鄂溫克族的日常生活中,樺皮佔有一定的位置,可稱之為 樺皮文化 。其打獵、捕魚、擠奶用的製品很多都是用樺皮製作的。餐具、釀酒具、容器、住房 撮羅子 、籬笆、皮般。甚至人死後裹屍都用樺皮製作。除此外,鄂溫克族許多服飾也是用樺皮做的。象樺樹皮帽、樺樹皮鞋等十分廣泛。各種樺樹皮製品,尤其是樺樹皮容器,除了輕便實用外,還配有花紋圖案裝飾。一般婦女從七八歲開始學習世代相傳的雕刻、壓印、繪畫、拼貼等手藝,逐步產生了鑽研技藝的熱情,對器皿用具進行美術創作。圖樣多源於生產、生活之中,有花草、樹木、山峰、蟲魚、石崖等模仿自然構圖,具有獨特的民族風格。

  鄂溫克族人不但勤勞、勇敢、純樸、爽快,而且具有誠實的美德。在鄂溫克族獵人和牧人中,不知道什麼叫偷竊。獵人和牧民在森林和草原上設有倉庫,存食品、衣物、工具等,從不上鎖,如果有人途中斷糧、缺衣,可以到任何二個倉庫去取。

  鄂溫克族講究禮節,非常好客。年輕人見到長輩,要施禮問安和敬菸。最通常的禮節是屈膝、側身、拱手作揖。家中來了客人被認為是喜事,牧區對客人敬以奶茶,獵區則以鹿或犴的胸口肉以及馴鹿奶待客。

  鄂溫克族好客並講究禮節,到鄂溫克族家裡做客,主人把皮墊擺在哪裡,客人就在哪裡落座,不得隨意挪移皮墊。客人落座後,女主人隨即端上奶茶,然後煮獸肉,肉煮好後,女主人拿出獵刀切一小塊肉投入火堆裡,然後再給客人們吃。如果來者是貴客,通常還要獻上馴鹿的奶。鄂溫克族待客必須有酒,除飲用白酒外,家家都能自釀野果酒。敬酒時主人要高舉酒杯先往火中傾注點滴,自己先呷一口再請客人喝。鄂溫克族認為:外出的人誰也不會揹著房子走,如果自己不招待別人,自己出門後也不會有人照顧。

  敬火之俗

  鄂溫克族人敬火如神,在喝酒、吃肉前,先要向火裡扔一塊肉、灑上一杯酒,然後才能進食。舉行結婚儀式時,新婚夫婦要敬火神。鄂溫克族人對火還有許多禁忌,比如不許用帶尖的鐵器捅火,不許用水潑火,不許向火裡扔髒東西,不許女人從火上跨過,不能用腳踩火等等。

  鄂溫克獵民的婚姻一般包括求親、訂婚、結婚幾個階段。臨近婚期,男方家不管離女方家多遠,都要遷到女方家附近。結婚之日,新郎在父母親友的陪同下,帶上送給女方的1 0 只馴鹿到女方家去,女方也以同樣的隊伍到路上來迎接。雙方相遇後,新郎新娘擁抱接吻,並互贈禮物。然後大家進撮羅子喝喜酒,直到晚上酒宴結束,舉行婚禮。有趣的是,他們的婚禮不是在室內,而是在野外舉行。屆時,他們在清理過的河灘谷地上燃起一堆被稱為 歡樂之火 的篝火,然後人們把新郎新娘從撮羅子裡簇擁到篝火邊,並以火為中心圍成一個半圓圈,由一位主持婚禮的長者宣佈婚禮開始。主婚人用樺皮杯斟滿兩杯酒,交由新郎新娘潑在火裡,表示對火神的尊敬,接著再向雙方父母敬酒。然後新郎新娘互相擁抱接吻,手挽手和所有參加婚禮的人拉成一圓圈,載歌載舞,歡度良宵。這種歌舞鄂溫克人稱之為 歡樂之火 舞。它舞姿雄健有力,時而振臂扭腰,時而盡情歡跳。一人領唱,眾人齊和。歌伴舞,舞隨歌,時快時慢,高低錯落。大家在歌舞中縱情歡樂。

  

  節慶活動

  鄂溫克族節日主要有祭敖包、陰曆年和 米闊勒 節等。祭敖包時要宰牛、羊作祭品,祈求人畜平安。每次敖包會上還要舉行賽馬、摔跤等活動。 米闊勒 節是生產節日,每年夏曆五月二十二日舉行,這一天要給馬烙印、剪鬃、去勢、除壞牙,給羊剪耳記號等,並舉行宴會。

  除春節等節日與鄰近其他民族的節日一樣外,鄂溫克族還要在農曆五月下旬擇日舉行 米調魯節 。 米調魯 是歡慶豐收之意。節日期間,人們要身著盛裝,男人們要進行剪馬鬃、馬尾活動,屆時牧民家家都要備下豐盛的酒肉,宴請親朋好友。

  米闊魯節是呼倫貝爾草原莫爾格勒河流域鄂溫克牧民的豐收節。每年的5 月中下旬,忙完接羔保畜的鄂溫克人喜氣洋洋地聚集到一起,慶祝一年一度的豐收節日。

  米闊魯節要進行一系列生產活動,主要是給馬烙印、除壞牙、剪耳記、剪鬃毛及給羔羊割勢等。首先從 尼莫爾 (即放牧小集團)的一頭開始,先從馬群裡套出二歲子馬,放倒,人們有的用剪子剪鬃、割尾梢,有人用刀子割耳為記號。這時馬的主人把自家的畜印燒紅,在馬的左跨上烙印。割下的鬃毛由畜主收起,剪下的耳塊由畜主點數儲存。在羊圈裡,母羊都放出去吃草了,只剩下滿圈的小羊羔,牧人們把公羊羔割勢(閹割寨丸),把母羊羔耳朵剪下自家樣式的豁口(每家的羊豁口不相同,以示區別)。

  米闊魯節上,老人們也贈給自己的親人(如外甥、侄兒、女兒等)母羊羔之類,祝福晚輩們擁有更多的羊群。最後,各家膠次舉行宴會。宴會開始時一般是按照鄂溫克人先茶後酒習慣進行。敬酒日寸,從首席輪始,即由男女主人捧著一個木盤,盤裡放兩個酒杯,依次敬讓。敬酒輪一週時,主人拿出一條 哈達 ,向割勢人致謝,同日寸鄭重的向大家說明新的一年幼畜繁殖數。大家向主人道喜,祝他牲畜旺盛,烙印割勢的數字與歲俱增。


薩摩亞民族習俗及注意事項

  1.迎送賓客或親朋好友時,有貼臉的習慣,應入鄉隨俗。   2.卡瓦儀式是薩的一種傳統迎賓儀式,主人會獻上卡瓦(一種飲料),不可拒絕,但可少喝,喝前要往地上灑一點表示祭奠,儀式結束時,主賓要給跳舞者賞錢。   3.薩人以馬他伊(酋長)頭銜區別身份,一般以頭銜稱呼。   4.到薩摩亞人家作客,要盤腿坐在草蓆上 ...

加拿大民族習俗

  民族習俗   1.禮貌、禮節:加拿大人不像美國人那麼隨便,人們相互見面時常常握手,在禮貌禮節上與英、法兩國相似。   2.忌諱:忌“13”、“星期五”;忌食動物內臟和腳爪;忌談政治及死亡、災難、性等方面問題;送花時忌送百合花,因為那隻在葬禮上使用;忌說“老,,字,年紀大的被認為是“高齡公民”,“養老院”被 ...

紐西蘭民族習俗

  紐西蘭民族習俗   “碰鼻禮”:紐西蘭毛利人不僅能歌善舞,還常以歌舞來迎接客人,並手揮嫩綠樹枝表示對客人的良好祝願,而且要行一種傳統的禮節——“碰鼻禮”,即雙方將鼻尖對鼻尖地相碰兩三次,然後再分開。碰鼻時間越長,禮遇越高。 ...

土耳其民族習俗

  土耳其民族習俗   1.見面:在土耳其,朋友見面是先親吻左臉頰再親吻右臉頰;不熟悉的人才握手。   2.邪惡的眼睛:一種藍色的玻璃護身符,土耳其人認為它是避邪的“寶物”,隨時帶在身上。   3、土耳其浴:土耳其人稱為“哈門”(hamam),一種傳統的洗澡方式,即用浴巾裹體躺在已被加熱的大石臺(正宗的應是大 ...

馬爾地夫民族習俗

  馬爾地夫民族習俗   1.禮貌:馬爾地夫人相見時互相拉住對方的手問好。   2.房屋:馬爾地夫居民的住宅多為就地取材,用椰樹樹幹做房柱,用樹皮、樹葉編成席子蓋在房頂,用珊瑚碎石砌牆。 ...

印度民族習俗

  1.禮節、禮貌:印度人十分講究禮節、禮貌,男人相見或分別時,有 時握手,有時也用傳統的佛教禮節——雙手合十。男人不能和女人握 手,在行雙手合十禮或鞠躬禮時,男人不能碰到女人,如果男女兩人關 系很一般,二者之間不能談話。到印度寺廟或到家庭作客時,進門須先 脫鞋,然後雙手合十,說“那摩喜誕”(即“您好 ...

古巴民族習俗

  民族習俗   1.宗教對生活習俗的影響:信仰天主教的人忌諱“13”這個數字,更忌諱13日星期五舉行娛樂活動;嬰兒出生後要舉行“洗禮”儀式,並給其取教名。另外還有一個有趣的習俗,即在每年的除夕,每人必須準備一碗清水,待午夜時鐘敲過十二下後,各人將準備的清水潑到室外,表示除舊佈新。   2.卡瓦尼亞高地炮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