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三十九年是公元1700年
康熙帝,出生於1654年,1722年去世。滿清入關後的清朝第二位皇帝即清聖祖的年號代指康熙皇帝愛新覺羅·玄燁。俗稱清聖祖為康熙皇帝或康熙帝。因為明清之帝王最多隻有一個年號,因而往往以年號代稱帝王。因此康熙39年就是1661加39等於1700,所以康熙三十九年是公元1700年。
康熙三十九年是公元1700年
康熙帝,出生於1654年,1722年去世。滿清入關後的清朝第二位皇帝即清聖祖的年號代指康熙皇帝愛新覺羅·玄燁。俗稱清聖祖為康熙皇帝或康熙帝。因為明清之帝王最多隻有一個年號,因而往往以年號代稱帝王。因此康熙39年就是1661加39等於1700,所以康熙三十九年是公元1700年。
公元,即公曆紀元,原稱基督紀年,又稱西曆或西元,一種源自於西方社會的紀年方法。是由義大利醫生兼哲學家Aloysius Lilius對儒略曆加以改革而製成的一種曆法。1582年,時任羅馬教皇的格列高利十三世予以批准頒行。
它以耶穌誕生之年作為紀年的開始。在儒略曆與格里高利曆中,在耶穌誕生之後的日期,稱為主的年份,而在耶穌誕生之前,稱為主前。現代學者為了淡化其宗教色彩以及避免非基督徒的反感而多半改稱用公元與公元前的說法。
辛亥革命爆發後次年,也就是1912年,當時的中華民國政府採用公曆作為國曆,紀年方面,公元紀年法與民國紀年法並行。
1949年9月27日,經過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透過,新成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使用國際社會上大多數國家通用的公曆和公元作為曆法與紀年。但是也並沒有廢除農曆,現今的中國傳統節日還是以農曆為準。
中華民國(1912—1949),位於亞洲東部、東臨太平洋。是辛亥革命以後建立的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簡稱民國。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後,革命黨在南京建立臨時政府,各省代表推舉孫中山為臨時大總統,1912年元月民國正式建立。以袁世凱為首的北洋勢力主政中國,北洋政府分崩離析後政局動盪不安,孫中山南下廣州,召開國民黨一大,建立黃埔軍校隨而建立國民政府,促成國共合作後的孫中山不久病逝。1926年蔣介石繼承孫中山遺志領導國民北伐,意欲統一中國,到1928年東北易幟,國民政府從形式上統一中國,蔣介石成為繼孫中山之後的國民黨領袖。統一之後,民國進入所謂的“黃金十年”建設時期。1937年抗戰全面爆發,中國成為反法西斯同盟國,國際地位大大提高,一舉成為美英中蘇四大國。1949年後因國共內戰失利,中華民國時期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