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新覺羅玄燁生於北京紫禁城,八歲登基,十四歲親政,一生政績卓著。智除鰲拜,平定三藩,收復臺灣,親征葛爾丹。經過明末清初的長期戰亂,中國各族人民深切盼望太平與安定,康熙順應人民的願望,完成他所承擔的歷史使命,對中國社會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康乾盛世也由此發端。公元1722年11月13日,康熙皇帝駕崩,葬於景陵,廟號聖宗,享年69歲。康熙皇帝玄燁因其文治武功卓著,在位長久,被後世尊為千古一帝。
愛新覺羅玄燁生於北京紫禁城,八歲登基,十四歲親政,一生政績卓著。智除鰲拜,平定三藩,收復臺灣,親征葛爾丹。經過明末清初的長期戰亂,中國各族人民深切盼望太平與安定,康熙順應人民的願望,完成他所承擔的歷史使命,對中國社會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康乾盛世也由此發端。公元1722年11月13日,康熙皇帝駕崩,葬於景陵,廟號聖宗,享年69歲。康熙皇帝玄燁因其文治武功卓著,在位長久,被後世尊為千古一帝。
康熙在位期間,勤儉執政,知人善任,憂心國家,愛護百姓。後世對康熙的評價很高,稱其為“千古一帝”。這評價雖然只有短短的四個字,卻凸顯出了康熙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他的功績如下:
1、削三藩
康熙剛剛開始登基的時候,清朝的形勢很嚴峻,不僅要抵禦來自外敵沙俄的威脅,還要對付權臣鰲拜和三藩(南‘平西王’吳三桂、廣東‘平南王’尚可喜、福建‘靖南王’耿精忠。)。此時的康熙尚未成年,想要對付著四個老奸巨猾的奸臣談何容易。不過康熙的一生註定是不平凡的,少年時期就利用雷霆手段就扳倒了鰲拜,完全奪回了屬於自己的皇權。成年後的康熙堅持大規模用兵的原則,親自坐鎮北京,成功的打敗了以吳三桂為首的三藩。
2、驅逐沙俄
清軍入關後,沙俄遠征軍曾多次入侵黑龍江流域,燒殺搶劫,四處蠶食。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九月,清廷勒令盤踞在雅克薩等地的沙俄侵略軍撤離清領土。可是沙俄對此卻不予理睬,於是康熙任命薩布素為大將軍,對沙俄發起全面反擊,沙俄不敵,不得不退兵,可是沒過多久,沙俄再次入侵大清,並佔領雅克薩城。對於沙俄的這一行為,康熙十分憤怒,下令全面反擊沙俄。雅克薩之戰結束後,大清成功的驅逐了沙俄,雙方於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七月二十四日締結了《尼布楚條約》,規定以額爾古納河-格爾必齊河-外興安嶺為中俄兩國東段邊界,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和烏蘇里江以東地區均為清朝領土。這是種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與外國簽訂的平等條約。
3、三徵噶爾丹
康熙十七年,噶爾丹為割據西北、統治蒙古諸部,在俄國政府的慫恿支援下,興兵進攻喀爾喀蒙古土謝圖汗部。又藉口追擊土謝圖汗部餘眾,進軍內蒙古烏朱穆沁地區,與清王朝發生直接軍事衝突。康熙帝為確保邊疆安定,三次親征漠北。大敗噶爾丹,成功的捍衛了中華民族的領土主權。
4、收復臺灣
提到收復臺灣,很多人都會想到鄭成功,不過實際上康熙收復臺灣和鄭成功收復的臺灣是不一樣的。都知道在明朝的時候,臺灣是被荷蘭殖民者佔領的,是鄭成功率領軍隊成功的從荷蘭殖民者的手裡奪回了臺灣。這是值得中華民族驕傲的是,不過讓人想不到的是在鄭成功去世後,他的兒子鄭經卻想另立門戶,和大清朝互不統屬,所謂“東寧建國,別立乾坤”。對此,康熙任命施琅為水師統領,全面負責收復臺灣一事。168年(永曆三十七年)6月,施琅奉康熙詔,進攻澎湖。經過澎湖海戰後,七月中旬,施琅順利擊潰劉國軒海軍,攻佔澎湖。隨後鄭經之子鄭克塽向清朝投降,臺灣正式歸為大清的版圖。
康熙皇帝是清朝入關後的第二位皇帝,也是清朝歷史上少有的偉皇帝,後世對康熙皇帝的評價都非常的高,因為康熙皇帝在任期間,不僅使清朝進入了鼎盛時期,而且還開拓了疆土,鞏固了國家的統一和領土的完整,在經歷了無數次的危機與挑戰,康熙從一個缺乏政治經驗的年輕人變成了一個出色的皇帝,這些危機如果處理不好一件,就不會有後來的大清盛世,所以被後世稱為千古一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