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昌孟戲-戲曲聲腔的“活化石”
廣昌孟戲-戲曲聲腔的“活化石”
每年七八月間正是一年農事最忙時,然而在廣昌縣甘竹鎮劉家農民劇團卻是另外一番景象:華燈初上之時,劇團內燈火通明、鼓樂喧天,演員們在白天田間勞作之後又不顧辛勞排練孟戲。劇團團長謝良生高興地告訴筆者:今年廣昌孟戲正式被國務院批准為首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全體演員聞之激情滿懷,紛紛表示要盡心盡力將廣昌孟戲這筆寶貴的文化遺產傳承下去。
孟戲以前只在每年的正月演出一次,用於宗族的祈神祭祖活動。孟戲在廣昌縣原有三路,現存甘竹赤溪曾家孟戲和大路背劉家孟戲,而舍溪孟戲已在上世紀六十年代自然湮滅。我國民間都知道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並有許多劇種或說唱演出,但整本的孟姜女南戲本,被認為早已失傳了。而廣昌縣甘竹鎮赤溪曾家村的全套南戲本《孟姜女送寒衣》和大路背劉家村的傳奇戲《長城記》,統稱為《孟戲》,卻分別從500多年前和400多年前演唱到今天。
曾、劉兩個農民劇團演出的《孟戲》都是以曲牌體的高腔譜唱,一唱眾和,多在後句的下半句幫腔,並有“雜白混唱”的特點。明代南戲有弋陽、崑山、餘姚、海鹽四大腔,曾家《孟戲》唱的是南曲,比弋陽腔還要古老,後來吸收了一些海鹽腔。雖經數百年的口傳,但五音符的古曲特徵仍然十分明顯,字多腔少,比較簡單原始,節奏快,用的是廣昌官話,一般能聽懂。伴奏的都是鼓、鑼、鈸等打擊樂器。劉家演的《孟戲》唱腔主要是海鹽腔,夾有弋陽腔、青陽腔和徽州腔。據文獻記載,時稱官腔雅調的海鹽腔,悠揚悅耳,十分動聽,曾風靡全國。明代戲劇大師湯顯祖著名的《牡丹亭·還魂記》就是採用海鹽腔的曲牌創作並演出的。
廣昌孟戲在一個鎮的幾個山村,有不同的劇本、不同的唱腔,都以孤本的形式保留了孟姜女故事的整體全貌,同時傳承四五百年的歷史,填補了古南戲“孟戲”的空白,這在全世界都是罕見的,被譽為我國古老劇種的“活化石”。廣昌孟戲為中國戲曲史研究、民俗研究和海鹽腔等古唱腔的研究繼承提供了十分珍貴的資源,具有獨特的藝術科研價值和社會學價值。中國戲曲學會常務理事、江西省戲劇家協會副主席、戲曲史專家流沙先生分析:曾、劉兩家流傳至今的孟戲劇本都是古南戲的孤本,彌足珍貴,堪稱國寶。
為傳承發展孟戲文化,自1962年起,廣昌縣政府組織戲曲、文史工作者和有關專家對孟戲進行了大量的搶救性挖掘整理保護,至今未曾中斷。1984年10月,省戲曲研究所將全套劉家孟戲和《畫橋分別》、《滴血認夫》、《姜女送衣》三個摺子戲錄影,儲存在省藝術檔案館。2005年,著名戲曲學家毛禮鎂在臺灣出版專著《江西廣昌孟戲研究》,用30萬字對孟戲的沿革、劇情、音樂、關目、習俗、傳承作了全面精闢的論述。與此同時,為確保孟戲演出隊伍後繼有人,在上世紀80年代初,廣昌縣就在省政府的扶持下創辦了“江西省文藝學校廣昌分校旴河(孟戲)班”;甘竹曾家孟戲劇團的老藝人於2004年初,在艱難的處境中成立了“孟戲少兒藝術班”,23名村中少年利用寒暑假、雙休日在老藝人們手把手的傳教下,如今已能成功演出《孟姜女送寒衣》全本。去年七月中旬,《中國音樂》雜誌主編、博士生導師樊祖蔭教授,帶領十多位聲樂研究專家,深入曾、劉兩村考察孟戲後,專門召開了“廣昌孟戲”音樂座談會,對廣昌孟戲的發掘保護工作建言獻策。如今,孟戲已被我國戲曲界廣泛認可,同時也已成為廣昌蓮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高甲戲的戲曲音樂表現有哪些
高甲戲音樂以“泉腔”弦管為主,兼收傀儡戲、梨園戲和民間小調,既有清婉纏綿的音韻,又有激昂剛健的腔調。只要用南琵琶、二絃、南噯等樂器。那麼,接下來就讓我們具體去了解高甲戲的戲曲音樂表現吧。
高甲戲音樂概況:
高甲戲音樂以“泉腔”弦管為主,兼收傀儡戲、梨園戲和民間小調,既有清婉纏綿的音韻,又有激昂剛健的腔調。打擊樂多取自京劇的鑼鼓經,但丑旦戲仍保留響盞、雙鈴、小叫的輕快活潑的音響。特色樂器有南琵琶、二絃、南噯。
“合興班”的音樂曲牌大量採用南音,同時也吸取閩南民間的錦歌和傀儡調。表演則吸收梨園戲的“七步顛”、“舢舨行”、“相公爺摸”以及傀儡戲“跑馬”等程式。
唱腔:
結構形式為曲牌體,常用曲牌有“漿水令”、“玉交枝”、“雙閨”、“福馬郎”、“北調”、“水車”、“大環著”、“勝葫蘆”、“望遠行”、“金錢花”等,還有吸收民間小調如“病子歌”、“擔水歌”、“長工歌”、“燈紅歌”、“五更鼓”、“十步送哥”、“十二生肖”、“守節歌”、“雪梅歌”、“廿四拜歌”等。
調式以商調式為最多,宮、羽調式次之,徵、角調式較少。以五聲音階為基礎,調門分洞管、品管兩類,洞管以洞簫的管孔命名,有五空四伬調(C調)、倍士調(D調)、四空調(F調)、五空調(G調);品管以品簫(笛)的管孔命名,有小工調(E調)、品倍士調(F調)、小工四空調(A調)、小毛弦調(B調);品管比洞管同一孔位的調高小三度。
節拍形式有緊七撩(8/4拍)、緊三撩(4/4拍),緊一撩(2/4拍),緊疊(1/4拍)、慢頭(散板)等。用泉州話演唱,同腔同調,本嗓發聲。
器樂:
由鑼鼓經和大小吹組成。
1、鑼鼓經
有通用的和專用之分。通用的有“空關”、“大碰場”、“三催緊”、“正滾四大柱”等;專用的有“三不和戰介”、“文四大柱”、“小鑼介”等。配合唱腔、道白和曲牌音樂的鼓點,分別稱為曲介、白介、牌介;用大鑼鼓演奏的稱為大鑼鼓介。
2、大吹
用大噯(大嗩吶)主奏,配大鑼鼓介,用於各種排場,如“傍妝臺”、“文弟子”、“武弟子”、“點絳唇”、“靜板”等。
3、小吹
用噯仔(小嗩吶)或品簫(笛)主奏,配小鑼鼓介,用於各種文戲場面,如“北元宵”、“柳青娘”、“火石榴”、“粉紅蓮”、“北上小樓”、“小開門”等。
樂隊樂器:
傳統樂隊6人,文樂以南噯(小嗩吶)為主,其次是品簫(笛)、大噯(大嗩吶)、二絃;武樂有鼓、板鼓、大鑼、碗鑼、大鈸、小叫、響盞等,後增設琵琶、洞簫、三絃、短笛、二胡、京胡、瓢弦、月琴、小提琴、大提琴等,樂隊也相應擴大至10餘人。
特色樂器有南琶、南噯和響盞。
南戲的“活化石”-正字戲
正字戲是因為語言用官話而得名的,它包括了一個正音曲以及崑腔和雜曲等等,也是一種多種聲腔非常古老的漢族戲曲劇種之一。正字戲也已經經過批准列入第一批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那麼,大家對於正字戲是否瞭解呢?
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從廣東文化的角度一起來學習瞭解一下吧!
正字戲的藝術特色
正字戲表演風格古樸,氣魄宏大,特別擅演連臺本戲。文戲的唱腔保留著古老的面貌,以曲牌體的正音曲、唱牌子為主,雜以亂彈、小調等。正音曲以奚琴領奏,大鑼、大鼓伴奏,唱牌子以笛子、大小嗩吶伴奏。正音曲中有很多曲牌直接繼承了弋陽、青陽古腔,滾唱運用得較為普遍。崑腔曲牌有一百多支,其中有一部分充分體現了北曲嚴格、完整的組織形式。
武戲即提綱戲,沒有或少有唱腔,用吹打牌子伴奏以渲染氣氛,氣氛熱烈火爆,有抖靠旗、抖肌肉、抖髯口、跑布馬、展示南派武功等精彩表演,能很好地表現各種歷史、軍事場景。正字戲傳統有紅面、烏面、白麵、武生、白扇、正旦、花旦、帥主、公末、婆、醜等12行當,演出中有些行當勾畫臉譜。
正字戲的臉譜有毛面、水龜目、鷹嘴、虎目等兩百多種圖案。正字戲的主要曲調有正音曲、崑曲兩種,也有部分雜曲、小調。其正音曲曾受弋陽腔、青陽腔、四平等腔影響,一唱眾和,且多滾白、滾唱,常出現大段的“暢滾”。樂調分重六、輕六、活五、反線等類,並有頭板、二板(中板)、三板(快板)、牽句等節奏變化,常用曲牌有[山坡羊]、[四朝元]、[朱文飛]、[鎖南枝]等。
正字戲的傳統劇目
正字戲有傳統劇目兩千六百多個,分為文戲和武戲兩類。文戲有明代宣德七年的《正字劉希必金釵記》及嘉靖年間的《蔡伯喈》南戲抄本和一批較完整的清代、民國抄本,以及20世紀50年代的記錄本。《三元記》、《五桂記》、《滿床笏》、《月華緣》“四大喜戲”,《荊釵記》、《葵花記》、《琵琶記》、《白兔記》“四大苦戲”和《忠義烈》、《千里駒》、《鐵弓緣》、《馬陵道》“四大弓馬戲”統稱十二真本戲。
正字戲是古老南戲的變體,被稱之為南戲的“活化石”,為戲曲聲腔的流變和廣東文化對戲曲的影響等研究提供有力的證據。目前,正字戲的生存出現危機,需要有關方面及時加以搶救和保護。而有南戲“活化石”之稱的正字戲,十年來終於有了一出精品大戲。12月12日晚,由陸豐市正字戲傳承保護中心根據宋元南戲名劇、明代手抄劇本重新整編的正字戲精品劇《劉文龍》在汕尾馬思聰藝術中心舉行首演。古樸悠揚的唱腔、栩栩如生的“跑布馬”、氣勢雄渾的南拳表演、用嗩吶表現的淒厲哭腔……兩個多小時下來,一連串幾乎消弭的傳統絕藝在戲劇舞臺上再現。《劉文龍》一方面力求“原汁原味”,再現了正字戲的古樸聲腔與伴樂,弋陽腔高亢喧囂激越,生旦戲的海鹽腔、青陽腔、四平腔,委婉清麗、飄逸纏綿,展示出精緻獨特的南曲音韻……
山西戲曲史上的“活化石”-山西梆子
山西梆子是漢族的地方戲曲,也是山西有名的戲劇。在進過長久的傳承及改善,山西梆子已經被申請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在發展過程中,它保留了蒲州梆子慷慨激昂的藝術特色。同時又形成了細膩婉轉的抒情風格。
對於山西文化中的山西梆子你瞭解多少呢?下面和小編一起看看更多關於山西梆子的介紹吧。
中路群眾,尤其是富商 ...
開封民間傳統博戲活動-鬥雞
鬥雞:是開封人喜愛的一項民間傳統博戲活動。鬥雞比賽勇猛激烈,精彩有趣。鬥雞的選擇、飼養、調教、訓練都有一套嚴格、科學的方法,極富樂趣。近年來,開封飼養鬥雞的居民逐年增多,開封鬥雞協會每逢旅遊文化節日都要舉行鬥雞比賽,引得中外賓客競相觀看,場面十分熱鬧。 ...
漢代百戲中戲的意思是戲曲嗎
百戲是古代民間表演藝術的泛稱,“百戲”一詞產生於漢代。秦漢時已有,漢代稱“角抵戲”。包括找鼎、尋幢、吞刀、吐火等各種雜技幻術,裝扮人物的樂舞,裝扮動物的“魚龍曼延”及帶有簡單故事的“東海黃公”等。《漢文帝篡要》載:“百戲起於秦漢曼衍之戲,技後乃有高絙、吞刀、履火、尋橦等也。”可見百戲是對民間諸技的稱呼,尤 ...
我國清代戲曲的四大聲腔
清代戲曲的四大聲腔指“南昆、北弋、東柳、西梆”四大聲腔。
南昆,指產生於元末的崑山腔,發展到明代,流傳地域漸漸擴充套件,對各地流傳的許多地方戲曲有著深遠的影響,後更派生出川昆、徽昆、蘇崑等分支。
北弋,指產生於元末江西省的弋陽地區的弋陽腔,明朝嘉靖年間,廣泛流傳於北京、南京、湖南、雲南,貴州、福建 ...
中國四大古典戲曲中故事主角叫杜麗娘的哪部戲
1、王實甫的《西廂記》;湯顯祖《牡丹亭》;孔尚任的《桃花扇》;洪昇的《長生殿》並稱為中國四大古典戲曲,杜麗娘是《牡丹亭》裡的女主角。
2、杜麗娘是《牡丹亭》的女主人公,也是古典戲曲中最可愛的少女形象之一。本是一個美麗聰明的少女,帶有貴族小姐普遍的特點,溫柔、馴順、穩重。後為了追求愛情,敢於反抗,敢於鬥 ...
眉戶戲文化介紹:最著名的戲曲劇目
戲劇在我國文化中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是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軟文化之一。眉戶戲,作為陝西省最重要的漢族戲曲劇種之一,為人們帶去了十分豐富的戲劇體驗。接下來,就讓我們看看關於眉戶戲的註明劇目吧。
《梁秋燕》
《梁秋燕》是一出農村青年男女反對封建買賣婚姻,為爭取婚姻自由而鬥爭的眉戶現代戲。
中華人民 ...
戲曲的靈魂:高甲戲的音樂特點解說
中國戲曲,從藝術形式、表現手法講,它有三個特點:第一,程式化;第二,虛擬化;第三,節奏化。——(中國導演)焦菊隱。
那麼,我們來看看戲曲的靈魂:高甲戲的音樂特點解說又是怎樣的吧!
可能感興趣》》曲藝有專攻!高甲戲角色名家大全
高甲戲音樂屬泉腔,由南音、傀儡調、閩南民間音樂融會而成。
一、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