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廣東省最古老城市是哪個

廣東省最古老城市是哪個

  廣東省最古老的城市在古代以前叫南海郡,就是秦漢時期在番禺地區的,也就是現在的廣州市了。

中國最古老的城市排名,是文化發祥地

  中國是擁有上下五千年歷史的國家,在世界上,也許不算是最歷史最悠久的,但是中國的文化底蘊一定比其他國家要來的深厚,那麼你知道中國最古老的城市有什麼嗎?本期的城市文化帶你去了解詳細情況。

  1、中國最古老的城市,洛陽(建城史4000年)

  洛陽因地處洛河之陽而得名,是我國的歷史文化名城,是華夏文明的發源地之一、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洛陽有著5000多年文明史、4000年的建城史和1500多年的建都史,先後有105位帝王在此定鼎九州。

  中國上古的帝嚳、堯、舜、禹等傳說均發生在此。洛陽還有許許多多的文化景點,中國第一古剎白馬寺、龍門石窟、二里頭遺址以及許多帝王、文化名人的墓碑均在此。

  洛陽簡稱洛。建城史4000年,別稱京洛、神都,十三朝古都,絲綢之路的東方起點,舉世聞名的東方文化聖城,是除北京外擁有世界文化遺產最多的城市。三皇時期,伏羲氏得河圖演八卦。洛陽在五帝時期是黃帝的密都,帝嚳的都城。夏都斟鄩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朝代的都城,故洛陽有華夏第一王都之稱。商湯滅夏後,在斟鄩附近另立新都西亳,洛陽也是商朝的立國之都。周成王宅茲中國,洛陽是中國的第一座有著完整規劃城市,中國的國名就源自古洛陽,故有著國之源,城之源之美譽,是中國最古老的城市。

  洛陽是中國歷史上唯一被命名為“神都”的城市,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和“感動世界的中國品牌城市”。洛陽因地處古洛水之北岸而得名,以洛陽為中心的河洛地區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

  洛陽,位於河南省西部、黃河南岸,由周公營建,建於公元前12世紀,是八大古都和國家首批公佈的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洛陽【華夏第一王都】、【中華民族的搖籃】,【中國歷史上建都最早、朝代最多、建都時間最長的都城】。其中【中國、中州、中土、中原、華夏】等稱謂均來自於洛陽。“永懷河洛間,煌煌祖宗業”。中國古代帝嚳、唐堯、虞舜、夏禹等神話,多傳於此。帝嚳都亳邑,夏太康遷都斟鄩,商湯定都西亳;武王伐紂,八百諸侯會孟津;周公輔政,遷九鼎於洛邑。平王東遷,高祖都洛,光武中興,魏晉相禪,孝文改制,隋唐盛世,後梁唐晉,相因沿襲,共十三個王朝。洛陽自古被華夏先民認為是“天下之中”。周武王甫定江山即“遷宅於成周,宅此中國”;漢魏以後,洛陽逐漸成為國際大都市,“四方入貢,道里均”,在民族融合和中外交流上功勳卓異、光耀千秋。

  “崤函帝宅,河洛王國”,洛陽在歷史上相當長的時期內,曾經是我國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亦是道路四通八達的交通樞紐。西周初期,在中國建立了第一個大公路網,洛陽是其中心,馳道驛路,其直如矢,無遠不達;隋大業元年(公元605年),隋煬帝在洛陽建東都,下令開鑿大運河,至此形成了以洛陽為中心,向東北、東南輻射總長達2000多公里的南北水運國家立洛陽—華夏第一王都網;以洛陽為東端起點的“絲綢之路”,可以直馳地中海東岸,明駝宛馬,絡繹不絕。

  洛陽是中華文化的讀本。史學考證知,文明首萌於此,道學肇始於此,儒學淵源於此,經學興盛於此,佛學首傳於此,玄學形成於此,理學尋源於此。聖賢雲集,人文薈萃。洛陽還是姓氏主根、客家之根。

  中華民族最早的歷史文獻“河圖洛書”就出自洛陽。被奉為“人文之祖”的伏羲氏,根據河圖和洛書畫成了八卦和九疇。從此,周公“制禮作樂”,老子著述文章,孔子入周問禮,班固在這裡寫出了中國第一部斷代史《漢書》,司馬光在這裡完成了歷史巨著《資治通鑑》,程頤、程顥開創宋代理學,著名的“建安七子”、“竹林七賢”,“金谷二十四友”曾雲集此地,譜寫華彩篇章,左思一篇《三都賦》,曾使“洛陽紙貴”,張衡發明地動儀,蔡倫造紙,馬鈞發明翻車……以洛陽為中心的河洛文化和河洛文明,是中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源頭,構成了華夏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

望遠鏡觀測到最古老星系:僅比宇宙晚3.8億年

  

  大圖中帶顏色的方框標示出了本次發現的最早期星系的位置。小圖中則是對這些星系的黑白放大圖。每一個這種星系都標出了其紅移值,這一數值表示其最初發出的紫外和可見光線是如何在穿越廣袤的空間時被拉伸至紅外波段的。其中一個紅移值高達11.9的星系可能是迄今人類觀測到的最遙遠星系,其形成時宇宙才誕生不過3.8億年左右。

  12月15日訊息,據國外媒體報道,一個由美國加州理工學院領銜的天文學家小組使用美國哈勃空間望遠鏡發現了7個迄今已知最原始,距離最遙遠的星系。專家們認為其中有一個星系可能是我們迄今發現的所有星系中最古老的,其形成於宇宙大爆炸發生後大約僅僅3.8億年。所有7個最新發現的星系的形成時間都在130億年之前,當時的宇宙年齡僅相當於其目前年齡的4%,那個時期常常被天文學家們稱作“宇宙的黎明”,正是在那一時期,宇宙中最早期的一批星系開始形成。目前,宇宙的年齡約為137億年。而本次的研究所發現的星系年齡涵蓋了宇宙年齡在大約3.5億年至6億年之間的時期,其代表的是宇宙極早期形成的首批星系的確鑿證據。

  天文學家們認為隨著宇宙年齡的增長,其中的星系形成數量會穩定增長。由於光需要花費數十億年時間才能穿越如此廣袤的宇宙空間,因此天文望遠鏡就像一臺時間機器,可以讓我們看到數十億年前宇宙的景象。我們看的越遠,我們回溯的時間便越久遠。這項最新研究的有關論文已經於近期發表於《天體物理學通報》上。在這項研究工作中,科研小組的成員們對宇宙的最邊緣進行了探索,當然他們這樣做也就是在窺視著宇宙最初的時光,這是哈勃觀測能力的極限。

  理查德·艾里斯(Richard Ellis)是加州理工學院的天文學教授,同時也是研究論文的第一作者,他表示:“我們讓哈勃望遠鏡進行了迄今最長時間的曝光,拍攝到了一些最遙遠最闇弱的星系。”他說:“更深邃的視野,加上我們精心規劃的觀測策略共同讓窺見最早期的宇宙成為可能。”這項研究是哈勃極超深場(HUDF)巡天觀測計劃產出的早期成果之一,該巡天專案讓哈勃空間望遠鏡對準一小片天空進行長時間的曝光觀測,從而暴露出這裡存在的最黯淡最遙遠的星系。這項研究是從9年前開始進行的。

  天文學家們使用哈勃空間望遠鏡上的廣角相機3號(WFC3)在哈勃極超深場天區進行近紅外波段巡天。該觀測開展的時間是在2012年8月和9月之間,前後持續6周時間。為了確定這些星系的距離,研究小組使用4組不同的濾鏡進行觀測,這些濾鏡的使用讓哈勃空間望遠鏡可以在某些特定波段上捕獲近紅外光。研究小組成員,英國愛丁堡大學的天文學家詹姆斯·頓洛浦(James Dunlop)表示:“我們使用了此前還從未被用於深空成像的濾鏡,並且在某些濾鏡波段上進行了遠比此前工作中更深邃的曝光成像,這樣做是為了徹底排除這些星系中混雜有前景星系的可能性。”

  這些精心選擇的濾鏡讓天文學家們得以測量被宇宙中的中性氫吸收的光子,中性氫大約從宇宙大爆炸之後40萬年開始充斥宇宙空間。恆星和星系在大爆炸之後大約2億年開始形成。隨著這些恆星和星系的逐漸形成,它們發出的劇烈紫外線橫掃整個宇宙,紫外線讓中性氫失去電子發生電離。這就是所謂的“宇宙再電離時期”,這段時期將一直持續到大爆炸後大約10億年。

  如果宇宙中的一切都是靜止的,天文學家們應當會觀測到僅有一個特定波段的光子被中性氫吸收。然而實際情況是宇宙在膨脹,這種膨脹拉伸了光波的波長。而這種波長拉伸的程度直接取決於這些光距離的遠近,這就是所謂的紅移效應:發光的恆星和星系距離越遠,它們發出光的紅移量就會越大。正是由於宇宙的這種膨脹效應,對於那些距離較遠的星系,天文學家們會在波長稍長的波段上觀察到這種中性氫吸收線。這種吸收線的特徵讓天文學家們可以判斷一個發光天體的距離遠近,並進一步推算出這些恆星和星系的形成年代。使用這種技術,我們不斷回溯到更加遙遠的時空,隨著時光倒流,天文學家們視野中的星系越來越少。正如論文合著者,美國亞利桑那大學的布蘭特·羅賓森(Brant Robertson)所說:“我們的資料證實了宇宙再電離是一個歷時數億年之久的緩慢過程,在這一期間星系和恆星逐漸成型。”他說:“並不存在一個特定的時刻,星系突然就出現了,這是一個緩慢的程序。”

  本次進行的最新研究已經將哈勃空間望遠鏡的觀測能力推向極限,這也說明了我們確實需要下一代的紅外波段空間望遠鏡。當下一代空間望遠鏡服役,我們將能夠進一步向前回溯時間,看到更加原始的星系,但是由於宇宙膨脹的原因,這些較早期時期天體發出的光的波長已經被嚴重拉長,進入了紅外波段,這已經超出了哈勃望遠鏡的觀測波段範圍。而美國宇航局即將發射升空的詹姆斯·韋伯空間紅外望遠鏡正是基於這一目標。來自巴爾的摩空間望遠鏡研究所的專案組成員安東尼·考克曼(Anton Koekemoer)表示:“儘管我們已經抵達了哈勃空間望遠鏡可以抵達的能力極限區域,這一成就本身事實上便正好為未來的詹姆斯·韋伯空間望遠鏡準備好了大展身手的舞臺。我們的本次研究證明了在我們目前的極限之外還有更多其它更早期的天體,它們將是詹姆斯·韋伯空間望遠鏡的觀測目標。”


雲桂橋 廣州古老石橋

  雲桂橋是廣州市區現存最古老、儲存最完好的石橋,周邊綠竹成蔭,碧水縈繞,景色迷人,是市一級文物保護單位。   整個雲桂橋均為花崗岩石砌成,造型精巧。橋長約35米,寬3米多。橋面兩邊有石砌護欄,橋欄雕飾簡樸,造型簡練明快。橋分3孔,立於馬湧中的橋墩設計巧妙,用條石壘砌而成,下面兩側呈船形,以減弱橋墩對河水的阻 ...

天一閣 現存古老的私人藏書樓

  天一閣坐落在浙江省寧波市月湖之西的天一街,是我國現存最古老的私人藏書樓,也是世界上現存歷史最悠久的私人藏書樓之一。天一閣現藏古籍達30餘萬卷,其中,珍槧善本8萬餘卷,除此,還收藏大量的字畫、碑帖以及精美的地方工藝品。   始建於公元1561年(明嘉靖四十),建成於1566年(明嘉靖四十五年),原為明兵部右 ...

北京古老商業街重張開市 京城老字號原貌再現

  老北京的叫賣聲揭開了擁有570多年曆史、京城最古老的商業街鮮魚口街的重張。便宜坊烤鴨、天興居炒肝、炸糕辛、興華園浴池……一些“老字號”原址原風貌復建後,於8日12時開門迎客。   鮮魚口街長225米,西起前門大街,與大柵欄隔街相望;東至前門東路,與西興隆街相接,是前門街區最繁華的黃金節點。據悉,該街成市於 ...

古老的運河之靈渠

     靈渠是中國溝通長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古運河。又名湘桂運河、陡河、興安運河。在今廣西壯族自治區興安縣境內。靈渠全長37公里,建成於秦始皇33年(公元前214年)。由鏵嘴、大小天平、南渠,北渠洩水天平和陡門組成。靈渠設計科學,建造精巧。鏵嘴將湘江水三七分流,其中三分水向南流入灕江,七分水向北匯入湘江。   ...

古老的釀酒工藝

  商代的甲骨文中關於酒的字雖然有很多,但從中很難找到完整的釀酒過程的記載。對於周朝的釀酒技術,也僅能根據隻言片語加以推測。   在長沙馬王堆西漢墓中出土的帛書《《養生方》》和《《雜療方》》中可看到我國迄今為止發現的最早的釀酒工藝記載。   其中有一例"醪利中"的製法共包括了十道工序。   由 ...

古老情人節:苗族姊妹節

  每年三月十五的貴州苗族“姊妹節”,又稱“姊妹飯節”,是指貴州省臺江縣、施秉縣以及劍河縣部分地區的苗族人民在每年春季由婦女們主持的吃姊妹飯的節日。具體時間又因地而異。節日禮儀古樸獨特,最為典型壯觀的要數清水江畔臺江縣施洞地區農曆三月十五至十七的苗族姊妹節。   節日以青年女子為中心,邀約情人們相聚同吃姊妹飯 ...

迄今為止我國發現的古老的樂器是

  1、迄今為止我國發現的最古老的樂器是骨笛。   2、骨笛是笛子的一種,也是最早的樂器。又稱鷹笛或鷹骨笛,藏族、塔吉克族、柯爾克孜族邊稜氣鳴樂器,藏語稱當惹。用鷲鷹翅骨製成,流行於西藏、青海、雲南、四川、甘肅省等的藏族牧區。   3、骨笛常用於獨奏。是藏族青年喜愛的自娛性吹奏樂器,多在夏季放牧或田間勞動休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