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界土家姑娘哭嫁習俗
張家界土家姑娘哭嫁習俗
土家姑娘在接到男方通報結婚的日子前十大半月,就不再出門做活。先是在吊腳樓閨房架一方桌,置茶十碗,邀親鄰九女依次圍坐,哭起嫁歌來,新娘居中,叫“包席”,右女為“安席”,左女為“收席”。新娘起聲,“安席”接腔,依次哭去,不分晝夜。哭有規矩:母女哭,姑侄哭,姊妹哭,舅甥哭,姑嫂哭,罵媒人……哭三五天,有長達十天半月的。主要內容有回憶母女情,訴說分別苦,感謝養育思,託兄嫂照護年邁雙親,教女為人處世等。
哭嫁歌一般為即席作,見娘哭娘,見嬸哭嫁。哭詞各不相同,也有固定哭詞,如“比古人”、“共房哭”、“十畫”、“十繡”、“十二月”等。哭有曲調,抑揚頓挫,是一門難度很大的唱哭結合的藝術。嫁娘必在此前求師練習(當然是秘密的)。哭時以“嗡”、“蠻”、“啊呀呀”等語氣詞,一泣一訴,哀婉動人。如“哭妹妹”:
同喝一口水井水,同踩巖板路一根;
同村同寨十八年,同玩同耍長成人.
日同板凳坐啊,夜同油燈過;
績麻同麻籃啊,磨坊同扼磨……
又如哭爺(音“伢”)娘:
娘啊娘,我要走了吶,再幫娘啊梳把頭。
曾記鬢髮野花豔,何時額頭起了苦瓜皺?
搖籃還在耳邊響,娘為女兒熬白了頭.
燕子齊毛離窩去,我的糧唉,銜泥何時得回頭?……
娘哭女:
銅鑼花轎催女走,好多話兒沒說夠;
世上三年送一閏,為何不問五更頭?
哎,兒去了哎娘難留,往後的日子你重開頭;
孝敬父母勤持家,夫妻恩愛哎度春秋……
土家女哭嫁俗流傳久遠。清代土家詩人彭潭秋記載說:“十姊妹歌,戀親恩,傷別離,歌為曼聲,甚哀,淚隨聲下,是‘竹枝’遺意也。”古竹枝詞裡有首詠哭嫁詩:
桃夭時節卜佳期,無限傷心敘別離。
哭娘哭嫂哭姐妹,情意綿纏淚如絲。
用哭聲來慶賀歡樂的出嫁,用歌舞來祭祀死去的親人,看似不可思議,卻充分反映了土家族獨特的稟性及文化意識。
哭嫁習俗中哭的形式,你知道多少
中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在我國有五十六個民族,有非常多習俗,各不相同,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傳統文化,各個民族應該互相尊重,求同存異,其中在我國習俗中有一種哭嫁的習俗,你對哭嫁的形式有多少了解嗎?本期民族文化為你解析。
1、一人哭唱
一人哭唱多為姑娘哭訴自己的命運、哭父母的養育恩情、哭兄嫂姐妹的情誼以及哭訴封建婚姻和媒人可惡可恨的欺騙行徑等。如哭父:“天上星多月不明,爹爹為我苦費心,爹的恩情說不盡,提起話來說不盡。一怕我們受飢餓,二怕我們疾病生;三怕穿戴比人醜,披星戴月苦費心。四怕女兒無文化,把女送進學堂下,如今女兒已成人,花錢費米恩情大。一尺五寸把女盤,只差拿來口中銜;艱苦歲月費時日,挨凍受餓費心血!女兒錯為菜子命,父母枉自費苦心;女今離別父母去,內心難過淚淋淋!為女不得孝雙親,難孝父母到終身;水裡點燈燈不明,空來世間枉為人!”
2、兩人哭唱
兩人哭唱又稱為姊妹哭,即是由出嫁姑娘先哭,陪哭人在一旁勸慰哭,從句尾插入,兩人一哭一和。如姐妹對哭:姐:“梭羅樹上十二丫,我們同根又同丫;今朝姊妹要分離,離開繡樓好孤單!”妹:“梭羅樹上十二丫,我們同父又同娘;今朝姐妹要離開,難捨難分情難斷!”姐:“梭羅樹來臺對臺,我姐心裡難寬懷;丟你妹妹婆家去,逢年過節又才來!”妹:“梭羅樹來臺對臺,望姐心裡多寬懷,多承姐姐把妹待,姐的教誨記心懷!”
哭嫁通常在新娘的閨房進行,新娘哭到誰,誰就必須去陪哭,男的不會哭也要說幾句安慰、祝福的話以示惜別。哭嫁在新娘出嫁前一夜最為熱鬧,特別是天亮之前,父母、姐妹與新娘對哭時,如泣如訴,聲淚俱下,把親人間的恩情表現的淋漓盡致,旁觀者無不感動落淚。
您也許還喜歡:
解惑:維吾爾族和漢族通婚嗎
維吾爾族的待客方式,十分講究
民間故事:望夫石的傳說
維吾爾族和土耳其人的關係
土家哭嫁歌
桃夭時節卜佳期,無限傷心敘別離。哭娘哭嫂哭姐妹,情意綿纏淚如絲。
土家女哭嫁習俗流傳久遠。清代土家詩人彭潭秋記載說?十姊妹歌,戀親;恩,傷離別,歌為曼聲,甚哀,淚隨聲下,是'竹枝'遺意也。"
土家姑娘出嫁前"哭嫁"多在婚禮前三日開始,哭三天三夜。先是在吊腳樓閨房架一方桌,置茶數碗,邀親鄰少女依次圍坐,哭起嫁歌來。新娘居中,叫"包席",右女為"安席",左女為"收席"。新娘起聲,"安席"接腔,依次哭去,不分晝夜。哭嫁歌每首四句,先從母親哭起,接著是父、祖、兄弟、姐妹。"哭"完直系親屬再"哭"旁親。"哭"到哪位旁系親人,則此人需送錢添箱。凡是來"勸"哭的人都要哭遍,女性則須陪哭。主要內容有回憶母女情,感謝養育恩,訴說離別苦,託兄嫂照護年邁雙親,教女為人處世等。
哭嫁歌一般為即席作,見娘哭娘,見嬸哭嬸,哭詞各不相同,也有固定哭詞,如"比古人"、"共房哭"、"十畫"、"十繡"、"十二月"等。哭有曲調,抑揚頓挫,是一門唱哭結合的藝術,嫁娘必在此前求師練習。哭時以"嗡"、"蠻"、"啊呀呀"等語氣詞,一泣一訴,哀惋動人。
用歌舞來祭祀死去的親人,用哭聲來慶賀歡樂的出嫁,本是土家民族獨特風俗的傳承,也是土家文化之精髓。十年前,土家女子出嫁時不會哭或哭得不動人,還會被人恥笑,而現在,土家族姑娘在結婚時卻極少有人再哭了。
大概這也是土家民風民俗日益零落的跡象吧。或是土家旅遊業熱點多賣點少的根本原因之一。
別失卻那分土生土長的古樸韻味,別失卻那分原始的生態文化,願哭嫁歌不會成為土家族的"千古絕唱"。
土家客家風情 哭啼辦喜事
一方山水一方人。每到異鄉,如果僅僅遊山玩水,沒有了解當地的人,沒有欣賞當地的歌舞,沒有學兩句當地的土語,便會留下遺憾。以肝腸欲斷的哭啼迎接喜慶的出嫁,以快樂的歌舞慰藉死去的亡靈,這是土家風俗。而客家人的梅州則總讓我想起黑白片裡的廣州。 以肝腸欲斷的哭啼迎接喜慶的出嫁,以快樂的歌舞慰藉死去的亡靈,男人跳茅古 ...
土家摔碗酒
從地圖上看,恩施在湖北以西的更西,像一根鑽頭,鑽到了湖南和重慶的腹部,或者像一隻靈巧的觸角,腳踩在荊楚,而頭已探出身外老遠老遠;他的三面都不是湖北。也就是說,他並沒有完全浸泡在荊楚風中,倒像個另類,有一種脫籠之鵠的感覺。他雖然與湖南和重慶交織一片,但他也不是湖南,更不是重慶。這地方要他不奇也不行。
...
湖南土家禮俗
土家族人,在社交活動中,重情節、禮行,講友好,尚文明,並形成了人生的四大禮儀;土家族是山地民族,形成了一套山的習俗。
情禮文明
在社會上,土家族與人交往,都很講情禮文明,注重和珍惜民族聲譽。對人稱呼,無論親友長幼,“尊敬”二字為先。
在土家社會中,親戚來往非常密切,禮儀不少,且不問貧富,不論親 ...
薅草鑼鼓——土家民俗文化經典
“太陽落土四山黃,情妹出來撿衣裳。雙手巴在欄杆上。望郎不來哭一場。”日前,小編下鄉採訪時,婉轉的歌聲從田野裡傳來。循聲望去,一位古稀老農在莊稼地裡一邊歌唱、一邊勞作。唱歌的老農名叫蒲耀明,71歲。他剛才唱的是薅草鑼鼓的唱腔。據蒲老介紹,薅草鑼鼓在改革開放前還在流行。農民們在除草的時候,常常打薅草鑼鼓。幾十 ...
湘西土家族婚俗 送香袋 塗抹模米 哭嫁歌
在湘西的土家族青年男女中,香袋是他們的定情的信物。一般由漂白絲布作袋面,紅布做袋裡,上面繡著“鴛鴦戲水”等圖案。如果小夥子得到姑娘的香袋,就等於得到了姑娘的心,男方去提親十拿九穩。湘西土家族姑娘在出嫁的當天晚上,有鍋灰塗抹“模米”的風俗。“模米”是代表新郎來迎親的那個小夥子,一般“模米”沒有特殊標記,還故 ...
土家婚俗中的“過禮”
土家族是個對於禮儀十分看重的民族,有著悠久而獨特的禮儀文化。修船造屋,婚喪嫁娶,待人接物,都有自己的禮儀和讚詞,這些禮儀和讚詞,大多蘊含著土家族的傳統文化。尤其是讚詞,大多高雅、通俗、順口,以讚譽、祝福為主,體現著土家人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嚮往,其中婚禮中的禮儀和讚詞也無不如此。
土家族未婚青年男女在結 ...
《龍船調》與土家魂
《龍船調》淺談
《龍船調》原名《種瓜調》,是恩施土家族民歌。在20世紀80年代被評為世界25首民歌之一和《中國民歌40首大聯唱》優秀民歌。90年代它又以鮮明的特點匯入全國56個民族的音樂大海。
《龍船調》是利川民間劃龍船唱腔的主體。《龍船調》之所以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主要由於它詞曲都很有特色。歌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