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掖大佛寺睡佛是國內最大的室內臥佛,是佛祖釋迦牟尼的涅磐像。他安睡在大殿正中高1、2米的佛壇之上,佛身長34、5米,肩寬7、5米,耳朵約4米,腳長5、2米。大佛的一根中指就能平躺一個人,耳朵上能容八個人並排而坐,可見塑像何等的龐大了。
張掖大佛寺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甘肅省張掖城西南隅,是絲綢之路上的一處重要名勝古蹟群,它又是歷史文化名城金張掖的標誌性建築。景區對外開放的景點有建於西夏的大佛寺、隋代的萬壽木塔、明代的彌陀千佛塔、鐘鼓樓以及名揚西北的清代山西會館。
張掖大佛寺睡佛是國內最大的室內臥佛,是佛祖釋迦牟尼的涅磐像。他安睡在大殿正中高1、2米的佛壇之上,佛身長34、5米,肩寬7、5米,耳朵約4米,腳長5、2米。大佛的一根中指就能平躺一個人,耳朵上能容八個人並排而坐,可見塑像何等的龐大了。
張掖大佛寺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甘肅省張掖城西南隅,是絲綢之路上的一處重要名勝古蹟群,它又是歷史文化名城金張掖的標誌性建築。景區對外開放的景點有建於西夏的大佛寺、隋代的萬壽木塔、明代的彌陀千佛塔、鐘鼓樓以及名揚西北的清代山西會館。
正定大佛寺,別名隆興寺,位於河北省石家莊市正定縣城東門裡街,原是東晉十六國時期後燕慕容熙的龍騰苑,公元586年在苑內改建寺院,時稱龍藏寺,唐朝時期改稱隆興寺,是中國國內儲存時代較早,規模較大而又儲存完整的佛教寺院之一。
寺院佔地面積82500平方米,大小殿宇十餘座,分佈在南北中軸線及其兩側,高低錯落,主次分明,是研究宋代佛教寺院建築佈局的重要例項,1961年由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寺內21米高的銅鑄大悲菩薩是全國最高的立式銅佛,與唐代建築華塔,開元寺鐘樓和須彌塔
菩提寺位於芒市鎮正南路中段西側,傣語稱“奘相”,意為“寶石寺”,是德宏地區著名的南傳上座部佛教寺院之一,是擺奘教派最大的佛寺,因昔日寺院前有一棵古榕,故稱“菩提寺”。1942年古榕毀於日軍飛機的狂轟濫炸。
菩提寺始建於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原寺多次毀於戰火,後幾經修葺,復其原貌。原寺懸有雍正(1723——1735)賜的“佛光普照”御筆匾額。1956年為迎接在該寺舉辦的“佛牙大擺”,政府撥專款將大殿改建為宏大的幹欄式建築。據佛典載,釋迦牟尼圓寂時留下4枚靈牙。公元963年,中國高僧善慧將其中1枚佛牙接到北京供奉,現藏八大處佛牙舍利塔。1953年9月,中國應緬甸政府請求,同意緬甸佛教代表團將佛牙迎奉到緬甸供信眾參拜。1956年6月8日,佛牙由曼德勒迎回昆明,德宏州佛教信眾聞訊後旋提出請求,於是7月15日中國佛協護侍團將佛牙護送到菩提寺,供奉1月,朝拜及參觀者達24萬多人次,其中緬甸佛教徒近3000人次。同年12月16日,到芒市參加中緬邊民聯歡大會的周總理接見了該寺的伍古臘長老等人士。中緬邊民聯歡大會期間,以吳巴瑞為首的緬甸代表團的佛教徒曾到菩提寺禮佛。1985年12月7日,泰國王姐幹拉雅妮·瓦塔娜公主到菩提寺禮佛。1988年7月13日至20日,德宏州佛協派伍溫地達隨中國佛協代表團出訪泰國,泰國佛教界贈德宏州銅佛1尊。8月26日芒市佛教界舉行迎佛儀式,並將銅佛供奉於菩提寺。
菩提寺集磅礴大氣與精巧華麗於一身,現有三大建築物,即正殿、藏經樓和受戒亭。正殿的建築風格十分獨特,將傣族幹欄式與漢族歇山式融為一體。一般傣族佛寺為方形獨間幹欄式結構,菩提寺卻在主房兩側各增一偏廈,猶如兩翼緊銜主房。屋頂層樓疊閣,斗拱飛簷,氣宇非凡。大殿內廳堂套廳堂,連成偌大的佛殿。佛殿正中塑著釋迦牟尼佛像,但兩側卻不是迦葉和阿難塑像,而是傣族打扮的男神“威示眾”(功德證人)和女神“朗娃特里”(土地神)。殿中懸掛的佛傘華蓋,造型精美,色彩斑斕,玲瓏剔透。寺內珍藏有許多傣族的剪紙、壁畫和經書,是傣族的民間藝術寶庫。
菩提寺是德宏州佛教協會駐地,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每逢佛節,附近的信眾都會洗浴淨身、穿戴整潔、擊鼓敲鋩、手捧鮮花、端著供品,從四面八方湧入菩提寺,虔誠禮拜,聽經頌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