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擇端,字正道,又字文友,東武人,北宋末年畫家。他自幼好學,早年遊學汴京,後習繪畫。宋徽宗時供職翰林圖畫院,專工界畫宮室,尤擅繪舟車,市肆,橋樑,街道,城郭。後失位家居,賣畫為生,寫有《西湖爭標圖》《清明上河圖》。是北宋末年傑出的現實主義畫家。其作品大都失傳,存世《清明上河圖》《金明池爭標圖》,為我國古代的藝術珍品。
張擇端,字正道,又字文友,東武人,北宋末年畫家。他自幼好學,早年遊學汴京,後習繪畫。宋徽宗時供職翰林圖畫院,專工界畫宮室,尤擅繪舟車,市肆,橋樑,街道,城郭。後失位家居,賣畫為生,寫有《西湖爭標圖》《清明上河圖》。是北宋末年傑出的現實主義畫家。其作品大都失傳,存世《清明上河圖》《金明池爭標圖》,為我國古代的藝術珍品。
1、北宋時期。張擇端字正道,北宋著名畫家,張擇端早年在開封學畫,曾在北宋宋徽宗時供職翰林圖畫院,專事繪畫,因為丟失官位家居,以賣畫為生。宣和年間翰林待詔,擅長“界畫”,尤善畫舟車、市街、城廓、橋架皆獨具風格。
2、他的代表作有《清明上河圖》、《煙雨風雪圖》和《西湖爭標圖》等。最著名的作品是《清明上河圖》,畫中主要分開兩部分,一部分是農村,另一部是市集。畫中有800多人,牲畜60多匹,船隻28艘,房屋樓宇30多棟,車20輛,轎8頂,樹木170多棵,往來衣著不同,神情各異,栩栩如生,其間還穿插各種活動,注重情節,構圖疏密有致,富有節奏感和韻律的變化,筆墨章法都很巧妙,頗見功底。據說歷時十年完成。
1、清明上河圖是北宋畫家張擇端的作品。
2、清明上河圖,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為北宋風俗畫,屬國寶級文物,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3、清明上河圖寬24.8釐米、長528.7釐米,絹本設色。作品以長卷形式,採用散點透視構圖法,生動記錄了中國十二世紀北宋都城東京(又稱汴京,今河南開封)的城市面貌和當時社會各階層人民的生活狀況,是北宋時期都城汴京當年繁榮的見證,也是北宋城市經濟情況的寫照。
4、這在中國乃至世界繪畫史上都是獨一無二的。在五米多長的畫卷裡,共繪了數量龐大的各色人物,牛、騾、驢等牲畜,車、轎、大小船隻,房屋、橋樑、城樓等各有特色,體現了宋代建築的特徵。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