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敬偉:老外稱公租房“真幸福”諷刺誰?
張敬偉:老外稱公租房“真幸福”諷刺誰?
11月13日,北京市新聞辦與十八大新聞中心組織中外記者參觀採訪本市最大的公租房專案。中外記者們來到石景山區京原路7號公租房專案。已經竣工的8棟住宅樓,“穿著”鮮豔的黃色外衣,矗立在敞亮的小區中。住宅樓旁邊,幼兒園、超市、菜市場、公共食堂、洗衣房應有盡有。“北京老百姓“真幸福”!”第一次來到中國、中文還不是很流利的一位韓國記者說,雖然是在冬天來到北京,可感到這座城市很溫暖。市民能住上這麼好的公租房,真令人感嘆。
能讓外國記者發出市民“真幸福”的公租房,肯定建的很漂亮,這點沒有人懷疑。但由於是官方有組織的參觀,公租房就具有樣板性質。樣板就有特殊性,特殊性缺乏普遍意義。因此,北京個別的公租房讓外國記者感嘆“真幸福”,大多數住不上公租房或公租房質量不好的北京人很難有幸福感。
關鍵是,中國房市當下正處於調控尷尬期,安居依然是民生難題。連小學生記者都向住建部部長髮問:怎樣讓房價降一點?而部長也只能用“麵包會有的”來回答...可見,一棟或幾棟讓外國記者讚美感嘆的公租房,不僅改變不了中國社會難得安居的民生現實,反而顯得極具反諷意味。
政府主導的保障房建設是舒緩高房價壓力的重要手段之一,主要包括廉租房、經適房、公租房等。其中新聞源中提到的公租房,主要是保障城市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難家庭。有條件的地區,可以將新就業職工和有穩定職業並在城市居住一定年限的外來務工人員納入供應範圍。不過,公租房建設並不如意,以北京為例,被記者讚歎的公租房建設專案,目前能夠為北京提供2436套公租房,解決7000人的居住問題。到年底也只能再解決6000套公租房配租任務,這些公租房即使質量很高,但在數量上對在京需求者而言也是杯水車薪。
擴大到整個的保障房建設,北京的情況是今年計劃建設、收購16萬套,竣工7萬套。截至10月底,本市已累計新開工15.3萬套,完成今年計劃任務的95.6%,並基本建成7.7萬套。皇城根下,北京的保障房建設算是好的,可也存在這建設步伐緩慢,年度突擊完成的情勢(保障房建設納入政績考核)。
整體看來,各地對保障房建設並不積極,資金投入不到位,而且保障房建設存在地段偏、質量差、設計不人性化等瑕疵,保障房本身並非安居之所,而僅僅是遮風避雨之所。這樣的保障房和新加坡組屋在安居內涵和幸福體現上是不可同日而語的。
更重要的是,一方面,保障房的申請條件非常嚴苛,導致符合條件的低收入群體難以享受保障房待遇,因而保障房在一些地方出現了空置浪費的情景;另一方面則是分配上出現了不公,有些人利用不正常的關係或特權把不該享受的保障房褫奪為投機房,而享受保障房的弱勢群體卻申請不到保障房。
總言之,在房市亂象難以釐清,宏調效果並未契合民意的情形下,保障房應該成為房市最效的惠政良藥。商品房的高價不妨讓市場槓桿去調節,公共財政和公共實施,應該擔負起弱勢群體的安居保障責任來。即在各層次的保障房財政投入要足額,數量質量要跟上,分配機制要健全,實現公權力從政績到民生的真正轉型。
如果說保障房建設還處於初級階段,而對於外國記者對樣板廉租房的讚歎而沾沾自喜,對與廣大的無房戶和揹負“房奴”負擔的群體而言,不啻極大的傷害。當然,也是對保障房建設的強烈諷刺。
一花獨放不是春,萬紫千紅總是春。一棟令外國記者讚歎的公租房,不僅說明不了問題,反而更加凸顯房市的尷尬。等到所有蝸居者、房奴和無房戶都住上了被老外讚歎的公租房或保障房,中國百姓的幸福才是現實可感的。
張敬偉:重建古城的利益驅動
重修古城
“拆舊”和“仿古”的大戲正在中國城市加速上演。一邊,部分“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岌岌可危,歷史文化街區頻頻告急;一邊,55億再造鳳凰,千億重塑汴京,仿製古城遍地開花。這一切正成為中國城市化程序中的獨特風景。
復建古城是一股潮流,也是一種衝動,內在的驅動力源自權力。追溯其源頭,可從很多年前的城市 景觀、影視城建設、山寨景點建設等一波波的熱潮中找到影子。按照建設者的邏輯,這叫做“文化搭臺經濟唱戲”。自然,這裡有各地政府利用和開發當地歷史文化 資源發展經濟的積極意涵,可一哄而上,耗費巨資而為之,加之文化成了政績工程的幌子,這樣的古城復建就失去了意義。
從新一波的古城復建潮中不難發現,最低的投資也有數億,一般都是數十億上百億,最牛的高達千 億。這些城市的主政者,要麼是想夢迴宋朝,再現國都的輝煌(譬如開封),要麼是夢迴上古,演繹古書中的記載的傳奇...可是美好的追憶或想象,都必須面對 嚴苛的現實。大凡懷古憶舊者,現實往往是不盡如意。的確,熱衷復建古城的城市,基本上屬於經濟欠發達城市。他們希望復建古城復活曾經的輝煌,用所謂的古城 軟實力提振現實的硬實力。
這是城市決策者一廂情願的邏輯悖論。復建古城亟需的億萬巨資,別說復建城市拿不出來,即使透過多管道融資籌足了資金,復建的古城也未必能夠發揮出文化為經濟服務的作用。而城市則要揹負沉重的債務負擔,更加阻斷城市可持續發展的路徑。
因此,奉勸那些熱衷古城的復建者,不要耽於夢迴古城的文化迷思,而要著眼於現實,把有限的資 金用於城市基建尤其是民生上。有了城市的發展和現實的民生幸福,城市才是接地氣的。如果城市治理者,對歷史文化充滿虔敬之心,那就保護好現有的歷史文化遺 跡,而不是一邊丟掉和拆掉真的文化遺產,一邊複製出偽文化的建築垃圾。
故而,古城復建者們,除了涵養現代城市文明理念和公共財政取民予民觀念,還需補上關於城市建築的歷史專業課。
因為歷史厚重,中國不乏古城。可中國古城,能夠留存至今的,其實寥寥。王城帝京,現存於世的不過明清兩代的故宮;省府級別的也就是西安的古城牆了,那也不是秦漢時代的遺存,而是明代的遺留。因而,大多數所謂的古城,早已湮滅於歷史的長河中。
作為傳統農耕文明的代表,中國古代的城市文明並不發達。因此,從王朝帝京到州府縣城,從古文獻記載中的顓頊時“祝融作市”到建國前夕的城市,大抵都是同樣的城市建制:城為牆圍,牆開城門,外有護城之河,因而具有保守防禦性質(既防戰火,又御
水災)。至於城內,基本上是以衙署為城的主軸中心,體現官員統治的絕對權威,市井生活不過是城的點綴。
因為城是王朝權力的象徵和統治的標誌,而且具有防禦的基本屬性。因此,中國古代的戰爭,收官階段,往往是以攻城為高潮。新王朝對舊王朝的顛覆,往往是以燒城屠城和建城來彰顯其政治存在的。因此,古有項羽焚燒秦始皇阿房宮,近代有曾國荃焚燒洪秀全天京(南京)城...
技術層面的原因是,中國古代建築,多為木結構,容易為戰火所毀和天災湮滅。歷史傳統加上歲月消磨,一些古城的消逝就成為難以遏止的宿命。
現代人應該承認這個事實,而且不妨對歷史反思,但不必以復建的方式來重現已逝古城,---不管現代人基於何種思維,復建的東西都是缺乏歷史文化精魂的現代建築,唯此而已。
張敬偉:48位名人傳記為何無人能寫?
《中國百位文化名人傳記》創作會
中國作家協會今年啟動了浩大的《中國百位文化名人傳記》叢書工程。然而,截至目前該“叢書”還有 48位名人傳記無人接手,包括墨子、韓非、王勃、孟浩然、柳公權、溫庭筠、姜夔、馬致遠、吳承恩、王夫之、柳亞子、郭沫若、茅盾、老舍等。中國作協副主 席、“叢書”編委會主任何建明13日表示,這是因為目前報名者尚不符合“叢書”要求。
這48位傳主,是大學中文系必講的名人,他們的作品也常常出現在中小學語文課本上。大學課堂,講述這些名人,必然要講他們的經歷和經典;中小學語文教材,往往第一個註釋就是介紹作者的生平。因此,這些名人的傳記,應該屬於最簡單的文學常識。
也許正如組織者所言,這項工程前期宣傳不夠而不為人所知。可這種說法也不盡然,這項工程裡一 半以上的文化名人不是已經被人認領了麼?其實,真正的原因還在於組織者的苛刻。正如中國作協副主席、“叢書”編委會主任何建明所言,研究這些名人的學者很 多,也有人報名,但組織者因為他們不是文學家,因而要“考量考量”,這一“考量考量”就會嚇走那些愛面子的學者專家們。
簡言之,48為名人傳記無人“認領”的原因是設定了所謂文學的門檻兒。其更多要求作傳者是文 學家,要把傳主寫成文學典型人物(何建明所謂“文學創作”),這自然讓很多專家不敢“認領”。哪怕這些名人傳記叢書的稿酬誘惑極大---發行量達20萬以 上,稿酬超過100萬元。
中國人其實有修史作傳的傳統。從《史記》到《資政通鑑》,紀傳是重要的組成部分。當然,這些 都屬於記述史實為主的史傳,和文學意義上的紀傳不同。但有一點是肯定的,史傳也好,文學上的傳記也罷,紀實性是傳記的基本要求。因而,司馬遷、班固、司馬 光這些人,其實都非嚴格意義上的文學家,他們的職業屬於官僚,至多屬於史官。可是,他們以官僚職業或者史家專業的身份,寫出的史傳卻兼顧了信史與文學的雙 重屬性。
以司馬遷的《史記》為例,他在大家熟知的《史記·陳涉世家》中,描寫陳勝對同伴言:“苟富 貴,無相忘”,並傲然而曰:“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這是典型的文學家言的細節描寫。在《史記·項羽本紀》和《史記·高祖本紀》中,也有類似的文學筆法。 正因為如此,魯迅先生評價太史公的《史記》是“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意即信史和文學達到了完美的結合。
因此,不要小覷專業人士的文學才能。一部傳記,尤其是歷史文化名人的傳記,固然需要文質結合,但質(歷史真實)更為重要,文(文學文采)不過是為質服務的。所以,對於48位文化名人傳記過度強調文學色彩,對於專業學者的求全責備,才是這些文學名人難以“成傳”的主因。
事實上,若對研究這些歷史人物的專業學者寬容一些,他們起碼能夠保證傳主人生經歷的真實性, 也能深刻傳遞出這些文化名人的“文化味”來。而且,專業人士的文字也並非毫無華彩,街面上暢銷的一些明星學者的書籍,修辭煉句也是相當雋永的。若恪重於文 學家作傳,他們對傳主缺乏嚴禁的研究,因而對傳主的人生紀實和文化真實難以描摹。在此情勢下,他們也許只能發揮藝術想象甚至過度演繹,那就不成傳記而是小 說了。果如斯,龐大的網路小說者就可在百萬稿酬的重賞之下,把這些名人們演繹成玄幻的傳奇。
張敬偉:光明牛奶的尷尬
尷尬的光明牛奶
9月8日,上海多位訂牛奶的使用者發現,送到家中的光明牛奶出現酸腐異味。對此,上海質監局當天回應稱,已收到部分市民反映部分地區光明瓶裝牛奶有異味的情況,並進廠展開調查。對於事件最新進展,昨天下午光明乳業表示,共收到投訴952起。經初步分析,原因是:該批次產品從工廠下線後集中存放於大 ...
張敬偉:假論文隱喻的中國學界悲哀
近日,《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刊登了一篇撤稿宣告,宣告“最古老的獵豹可能來自中國”這一說法不再成立。
最古老的獵豹不來自中國,不過宣告了古生物學的事實。但是隱蔽在這個事實背後的資訊卻相當的 耐人尋味。據悉,發出撤稿宣告的是上海科技館研究人員黃驥,他宣告撤回的論文名為《一種上新世晚期的獵豹,並 ...
張敬偉:為郭靖黃蓉立雕像為哪般?
郭靖黃蓉雕像設計圖
郭靖、黃蓉是金庸《射鵰英雄傳》中家喻戶曉的人物。近日,襄陽傳出將以該小說中“襄陽大戰”故事人物為原型建造郭靖黃蓉“射鵰情緣”像,一時在網上引發熱烈討論。
經媒體驗證,此事屬實。襄陽市文化旅遊和新聞出版局、襄陽市城鄉建設委員會、施工單位等方面 鹹確認,襄陽市襄城區小北門廣場 ...
公租房能夠繼承嗎 公租房的所有權是誰?
公租房能夠繼承嗎
公租房的所有權人屬於國家或集體,因此公房承租人死後,公房不能作為承租人的財產進行繼承分割,但可以依法由同住人或其他親屬繼續承租,實際上即公房承租權的繼承。
公租房的所有權是誰
公共租賃住房是指由國家提供政策支援、限定建設標準和租金水平,面向符合規定 ...
中華上下五千年:齊桓公九合諸侯
齊國雖然在長勺打了一次敗仗,但是這並沒有影響齊桓公後來的霸主地位。過了十多
年,北方的燕國(都城在今北京)派使者來討救兵,說燕國被附近的一個部落山戎侵犯,打
了敗仗。齊桓公就決定率領大軍去救燕國。
公元前663年,齊國大軍到了燕國,山戎已經搶了一批百姓和財寶逃回去了。
齊國和燕國的軍隊聯 ...
中華上下五千年:晉文公退避三舍
晉文公即位以後,整頓內政,發展生產,把晉國治理得漸漸強盛起來。他也想能像齊桓
公那樣,做箇中原的霸主。
這時候,正好周朝的天子周襄王派人來討救兵。周襄王有個異母兄弟叫太叔帶,聯合了
一些大臣,向狄國借兵,奪了王位。周襄王帶著幾十個隨從逃到鄭國。他發出命令,要求各
國諸侯護送他回洛邑去。列 ...
黃樸民:鄭莊公的政治智慧
鄭莊公
中國人素來崇尚智慧,熱衷謀略。所謂“攻人以謀不以力,用兵鬥智不鬥多”,正是這一文化傳統的形象寫照。因此,歷史上凡在政治上有所建樹的人物,其最大的特色必定是政治智慧超凡入聖,謀略運用爐火純青,風風雨雨等閒而過,把握主動永不言敗。春秋初年的鄭莊公就是這方面的典型之一。
鄭莊公在歷史上的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