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喪葬習俗乃至儀禮在各地彝區,各個支系也不盡相同。從各地彝族的喪葬習俗來看,彝族的喪葬有多種型別,如樹葬、陶器葬、天葬、棺木土葬、火葬等。有的為歷史上本民族所實行過的古老葬式,有的則是根據死因而採取的特殊葬法。但明清以前,彝族社會普遍盛行的傳統葬式是火葬,迄今大小涼山彝區仍沿行;而滇、桂其它彝區在明末清初受漢族影響已改為棺木土葬,但仍保留了本民族的喪俗。
彝族喪葬習俗乃至儀禮在各地彝區,各個支系也不盡相同。從各地彝族的喪葬習俗來看,彝族的喪葬有多種型別,如樹葬、陶器葬、天葬、棺木土葬、火葬等。有的為歷史上本民族所實行過的古老葬式,有的則是根據死因而採取的特殊葬法。但明清以前,彝族社會普遍盛行的傳統葬式是火葬,迄今大小涼山彝區仍沿行;而滇、桂其它彝區在明末清初受漢族影響已改為棺木土葬,但仍保留了本民族的喪俗。
彝族的喪葬習俗
彝族由於支分繁多,分佈甚廣,所處地理環境各異。因此,喪葬習俗乃至儀禮在各地彝區,各個支系都不盡相同。從喪葬形式到喪禮程式都明顯地表現出地方差異和支系特色。
僅以喪葬形式看,彝族歷史上曾有火葬,約在明代中葉後滇、黔、桂彝族改為棺木土葬。此外,彝族還有過樹葬、陶器葬、巖葬、水葬、天葬等。
1.火葬。以火焚屍的喪葬方式。在彝區傳襲已久,嘉靖《貴州通志》載是當地彝人 焚於野,擲散其骸骨 ;《越雟廳志 夷俗志》亦載: 喪葬不用棺槨,以火焚化,用土石掩蓋也。 《西昌縣誌 夷族志》也有記載,彝族火化屍體以後, 收骨殖於甕,命忠實年老娃子數人,負甕荷鋤入深山崖洞密埋之,不令人知,防冤家盜掘也。 現雲南省的彝區火葬時,屍須蜷曲,男仰臥,女側臥,架起柴樓放火燒之。而後掘坑將餘灰用壇裝起幷包以茅草,放在坑中埋葬。有的在壘墳後,堆子周圍砌一轉石頭。宣威縣有的彝人家的祖墳場就是火葬墓群。也有的在火化之後,將骨燼放入罐中送到巖洞裡。這兩種葬法皆屬複合式的二次葬,即火葬後再土葬,或火葬後再巖葬。傳統的火葬方式被保留和沿襲得較為完整的和原始的是大小涼山。
2.土葬。滇、黔、桂彝族明清以後逐漸以棺木土葬代替了傳統的火葬,土葬習俗與當地漢族類似。雲南撒尼彝族人死後一般停放兩天,由巫師頌經送魂,村裡人及女方親屬來 耍獅子 、 鬧猴子 、 跑鑼鼓 等。出殯當天,全村男女要去送葬,男人在棺前,女人在棺後,列隊送往墓地,每人自帶酒菜,喪家準備飯食。女的死後必須請孃家親屬來送終,出殯時母舅要交酒還人,表示斷絕以往的婚姻關係,如沒有孃家的人來送葬是不能出殯的。阿細彝族人死後需停屍三天才出殯,全村人自備口糧,齊集在公房裡吃喝三天,表示祭祀。
3.水葬、天葬、巖葬。為古代涼山彝族的特殊葬式。水葬,即將屍體投入河中沖走。天葬,即將屍體背到附近山頭,任飛禽走獸撕食。巖葬,即將屍體從懸巖上拋下。這些特殊葬法都是經畢摩根據死者的屬肖、命宮、死日查經掐算後決定執行的,現已廢止。
4.陶器葬。又稱為 直葬 、 沖天葬 。即是在人死後,用六尺高的壇罐,將死者放入站直,埋在土裡,壘成墳堆。雲南路南撒尼支系的彝族歷史上曾實行過這種葬法。當地人認為是祖先傳下來的,人是站著走的,也要站著死,頭頂青天,腳踏大地,活著如此,死了也如此。
5.樹葬。樹葬是彝族古老的一種葬俗。雲南彝區流傳著一則關於 樹葬 的傳說: 在漢代,諸葛亮在世的那個年代,彝族先祖孟獲大將軍的妾死了。孟獲讓屬下用帛緞裹屍,葬之在青松樹丫上。人們圍在樹下唱歌、跳舞,悼念這位美麗的妾 。當地人們還傳說,樹葬之後,骨頭從樹上掉下來,不好處理,於是用桶把裹著帛緞的骨頭裝起來,或放之於樹洞,有說放之於靈房,稱為 鬼桶 。
中國的喪禮富有濃重的倫理色彩、人情味,宗教信仰觀念也糅含在喪俗中。葬禮中基本信念是“不死其親”,表現在行動上就是“事死如事生”。因此,一個人去世隨之而來的是系列喪葬禮儀,成為一次特殊的離別,要裝點行程、話別餞行、依依不捨地惜別,於是就要裝礆、裝點行程等。
我國民間習俗認為,凡人享年五十歲以上的老或病而死,為壽終正寢,這樣正常死亡的老人被稱“老喜喪”,整個喪葬之禮與婚嫁之禮同樣稱作喜事,只是色調不同而已。對這種正常死亡,家人是早有準備的。壽衣壽材早就做好,孝子在死者臨終前日夜守候,並做了物資上的準備,這時親屬要給死者沐浴更農,穿戴好內外衣裳,因為死後屍體僵硬不好穿戴,另外出於迷信,在民間認為沒來得及穿好衣服就嚥氣,是“光著身子”走了,親屬會感到內疚的。臨終時另一種僅俗是換地方。福建是移至詞堂,安徽是由房中遷至前廳,山東是移到正屋的靈床上,有的移到門板上,對此稱作“挺屍”。
1.臨終之前。
一般垂危之入要對親人囑咐、安頓或者委託別人照料幼小,或希望女嫁誰家、子娶誰人,歷史演義中的“託孤”就是由此而來的。民間迷信認為,若有什麼心願未了,死者會含淚不螟,就是“死不螟目”。古代有這樣的記載,某:郡的郡守夫人死不螟目,是臥泊丈夫續絃、兒子受苦,於是郡長就請人祈禱,禱詞曰: “夫人一貌玉無理,四十年來鬃末氓:何事臨終含眼沮恐教兒子著蘆花”,吟畢眼合。
2。初死之時。
在古禮中有“屬礦”,就是用新蠶絲、新根花試死者有無鼻啟,接著是“復禮”,也就是“招魂”。家裡人到房上或高坡上,朝祖先發源地呼喊死者的名字,叫他回家。復禮是親屬希望親人迴歸的禮儀,之後還要檢查死者的鼻息、脈搏,然後是“初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