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歷史有大約7000年左右了,是中國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彝族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地皇時代,約公元前2570至2550年,是中國第六大少數民族,民族語言為彝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彝語支,有北部、東部、南部、東南部、西部、中部6種方言,其中包括5個次方言,25個土語。彝族主要分佈在滇、川、黔、桂四省(區)的高原與沿海丘陵之間,主要聚集在楚雄、紅河、涼山、畢節、六盤水和安順等地,涼山彝族自治州是全國最大的彝族聚居區。
彝族歷史有大約7000年左右了,是中國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彝族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地皇時代,約公元前2570至2550年,是中國第六大少數民族,民族語言為彝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彝語支,有北部、東部、南部、東南部、西部、中部6種方言,其中包括5個次方言,25個土語。彝族主要分佈在滇、川、黔、桂四省(區)的高原與沿海丘陵之間,主要聚集在楚雄、紅河、涼山、畢節、六盤水和安順等地,涼山彝族自治州是全國最大的彝族聚居區。
麥芽糖是很多人的童年回憶,小時候在街上經常會看到有人敲鐵發出的叮叮聲,叫賣的時候也會有這種聲音,那麼,為什麼賣麥芽糖要敲鐵?麥芽糖歷史有多久了?下面小編就帶來介紹。
為什麼賣麥芽糖要敲鐵
賣麥芽糖的時候敲鐵是一種習俗。因為以前的麥芽糖是沒有包裝的。麥芽糖加熱之後很粘稠,不方便運輸,一般就將其冷卻成一整塊在售賣時用鐵片敲成需要的小塊。久而久之,敲鐵就成了麥芽糖一種獨特的售賣方式。
麥芽糖在售賣的時候敲下來會發出叮叮聲。而在叫賣的時候也會發出這種聲音,所以被稱之為叮叮糖。它冷卻之後是雪白的,入口即化,吃起來是一種純天然的甜味。甜甜的味道使它受到了大人和小孩的歡迎。
麥芽糖是麥芽大米以及山泉水手工熬製而成的,有著悠久的歷史。它還不含任何新增劑,是純天然的綠色食品。它含有豐富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以及各種營養物質,還能有效促進人體吸收,對人體十分有益。
麥芽糖歷史有多久了
麥芽糖,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偉大發明,其出現比文字的記載要早得多,距今3000年前的周代開始人們已經比較廣泛利用麥芽糖。《本草綱目》中記載:麥芽糖性溫味甘,有補虛健脾胃,潤肺止咳之功效,輔以優質的芝麻花生,降脂護心,美容養顏,自古是老少皆宜藥食兩用的健康零食。
梅州頗有名氣的土特產中就有梅縣的松源麥芽糖,在松源鎮橫坊村,幾乎家家都懂得製作麥芽糖。它製作歷史悠久,相傳在明末清初,該鎮的彩山、橫坊等地就有人以生產經營麥芽糖為生。到了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由於糧食緊張,松源麥芽糖一度停止生產,改革開放後,才得以恢復。現在在松源,麥芽糖以家庭作坊生產手工製作為主,據不完全統計,該鎮約有近百戶人家生產麥芽糖,全年產銷量約十萬公斤。
麥芽糖,主要原材料其實就是麥芽和糥米。具體做法是將小麥浸泡讓其發芽長到三四釐米長,取其芽切碎,然後將糯米洗淨後蒸成糯米飯,再把麥芽和糯米飯一同倒進大鍋,攪拌後保持溫度,讓其發酵。發酵出來的水就是糖水,濾去糖渣,剩下的汁再熬成糊,做麥芽糖,掌握好熬糖火候特別重要。溫度高了,糖容易酸;溫度低了,糖的賣相差。這鍋水要燒好幾個小時,直至把水分燒乾,鍋裡的糖漿由米白色逐漸轉為赤色,看起來有濃稠感時便會冒起龍眼般大小的泡。
隨著糖漿不斷翻滾麥芽的香味越來越濃。然後就開始炒糖,炒糖時間大概要一兩個小時,火候差不多了就用木盆舀出來。炒糖和盛糖的工具都必須用木製的,不然黏得你頭疼。製作麥芽糖最重要的步驟還是拉糖(拔糖),糖在拉的時候一定要均勻,拉開了一定的幅度再用力甩回去,這樣做出來的麥芽糖吃起來才有嚼勁。
麥芽糖經過淘米、發芽、浸泡、蒸煮、榨汁、出糖、拽拉等十幾道工序花費10多個小時才能製作完成。一道工序出現差錯,就會導致麥芽糖製作失敗。拉糖工序後,在乳白色的麥芽糖漿上撒上炒好的花生、芝麻等配料,揉搓拉成條,並切成不同的形狀進行售賣。
中國書法史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書法是漢民族特有的文字書寫藝術,雖然書法藝術的自覺化至東漢末才發生,但書法藝術當於漢字的萌生同時。漢字的形成經歷了很長的歷史時期。目前發現的與原始漢字有關的資料,為學術界公認的中國最早的古漢字資料,是商代中後期(約前14至前11世紀)的甲骨文和金文。
2021年北方立冬的習俗有哪些 2021年立冬北方的民間習俗有增加了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