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特色古民居屋“土掌房”
彝族特色古民居屋“土掌房”
在滇南的峨山、新平、元江、金平一帶,彝、傣、漢等族人民,適應當地建築材料的條件,世世代代修建土掌房居住。這種房屋主要材料是土、木。一般蓋兩層,下層是豬、牛的圈舍,上層是人的居住和生活區,樓面和屋頂是用土築的平頂,可做曬場和涼臺。後來,很多人家逐漸把下層作為廚房、食堂和會客的地方,住房、倉房設在第二層上。這種房子冬暖夏涼。酷夏夜晚,很多人到屋頂去乘涼、睡覺。清風徐來,蚊蟲迴避,十分愜意。
這種土掌房根據人口的多少,有大有小。大的有天井、院落,成四合院,也有成∏形。樓上當面是敞開的。假如是依山而建的土掌房村落,毗連櫛次,層層疊嶂,遠遠看去,象一座雄偉的五、六層大廈,有人驚奇的讚譽這是一座小巧的布達。
彝族民居——土掌房
在彝區,各地、各支系傳承的居室建築形式是多種多樣的,並與當地的居住習俗有密切關聯,從村寨的聚落到住宅的地址;從房間的分置到什物的堆放;從建築結構到民居信仰和禁忌,都表現出獨特的民族風情。
民居特色
村寨彝族是農牧兼營的民族,村寨的分佈與座落有其獨特的傳承。彝族的村寨多坐落在海拔2000~3000米的山區、半山區,相沿聚族而居,一般選擇向陽山麓,順山修建,以山腰、山樑處居多,山腳、河谷地帶較少。《元陽縣誌》載:“彝族多居住在山川壯麗、資源豐富的山區,村寨依山傍水,四周梯田層層,村後有山可供放牧,村前有田可供耕種,多數村寨都有一條水溝從中流過。”
民居在我國西南地區,彝族分佈範圍較廣。因此,其民居型別為適應不同地區的自然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或受其他民族的影響,而顯得比較複雜,不過彝族民居在各民族中卻有廣泛的代表性。一般說來,彝族民居型別可以分為以下幾類:瓦房、土掌房、閃片房、垛木房、茅草房等。
居住習俗彝族實行一夫五妻制的小家庭,兒女婚後另建住房,自立門戶,僅幼子與父母同住。彝家院落寬敞,以供生產和生活之便,尤其是在置辦紅白喜事時,可以廣納賓客。居室內,正房堂屋靠牆處供奉著天地祖宗處於牌位,供桌上擺設著香爐及虎、獅雕像;正中安放八仙桌,用於接待客人;左側有常年不熄的火塘,由三塊石頭支成,俗稱“鍋莊”,用以取暖禦寒,熱水烤茶,火塘周圍是家人圍坐議事的地方。正房兩側房間為當家兒子媳婦的臥室,兼存放貴重物品。一般長子居左,次子居右。老人、小孩及客房設在側廂房。大門後做磨房,正房樓上是糧倉,樓下為畜廄。
彝族民間建築
多建於斜坡上。以石為牆基,用土坯砌牆或用土築牆,牆上架樑,樑上鋪木板、木條或竹子,上面再鋪一層土,經灑水抿捶,形成平臺房頂,不漏雨水。房頂又是曬場。有的大梁架在木柱上,擔上墊木,鋪茅草或稻草,草上覆蓋稀泥,再放細土捶實而成。多為平房,部分為二屋或三層。
土掌房冬暖夏涼,防火效能好,非常實用。
彝族住宅:特色古民居
涼山彝族喜溫涼,惡酷熱,多居住在海拔1500——3000米的溫涼地帶。民間有俚語:“彝入住高山”。由於歷史上部族社會結構和內爭外患,形成涼山彝族傳統住宅的“聚族而居”、“據險而居”、“靠山而居”三大特點。雜姓村落和平壩、河畔村落是近代開始出現的。
同時,涼山彝族村落多是三、五十戶,大村落的居民僅百餘戶。歷史上彝族聚居的腹心地域無集鎮無街市。涼山彝族社會流行兒子結婚後獨立門戶,父母又與小兒子同住,所以涼山彝族住宅不尚深宅大院。傳統住宅佈局是以土牆、竹籬、柴籬園圍成方形院落,院外四周植樹,院門為木框木門,院內修建人字形頂一字形住房,屋門矮而寬,門兩側各留50釐米見方小窗,有的不設窗孔。
涼山彝族住房不甚高大,標準住房為長10-15米,寬5-6米的長方型建築,屋簷及地3.5米左右。建築以木為主,採用原木為柱為梁為橫杆,穿榫呈現“樹”型屋架。表現出涼山彝族歷史上與大山與森林休慼相關的樸素原始的建築美學觀。住宅四壁或土或木,屋頂上面蓋長約六尺寬七、八寸的雲杉木板。俗稱“瓦板”,加橫木壓石固定。雨水順杉木紋路而下,通光透氣。涼山彝族傳統住宅又有“瓦板房”的別號。走進這類新房,杉木的清香彷彿引人進入原始森林的狩豬木屋。
涼山彝族住宅內分左中右三部分。入門正中為中堂,中堂靠右上方設火塘。用三塊象鼻型雕花鍋莊石架鍋,塘火終年不熄,是彝族待客和家事活動的中心。火塘左邊,用木板或竹籬隔成內屋,有中門相通。為女主人臥室並收藏貴重物品,入門右側為畜圈。屋內上層空間設竹樓。竹樓左段儲糧,中段堆放柴草,右段為客房或未婚子女居室。
涼山彝族民居也有不少變異建築,主要表現在蓋房材料,如瓦房、茅草房、壓泥箭竹房、薄沙石板房。大戶人家和不少村落還建有多層高碉土樓。現代涼山彝鄉住宅變化最為顯著。向磚木結構建築發展,普通另設畜圈。一些富戶開始修建磚混結構、花園庭院式的新房。古老的涼山彝族民居洞開了窗戶,吹進了現代風。
哈尼族民居屋“草頂房”
墨江、元江等縣的平項房由正房、廈子耳房組成。正房為二層樓房,廈子相當於正房前廳,與正房前牆相連;耳房與正房西側或東側相連而與廈子相通。廈子與耳房上面均為堅固的泥土平臺。正房有平頂的,也有地層頂上封泥後再設雙斜面茅草頂的,又稱“封火樓”。
房屋下層關牲畜,中層住人,樓層堆放糧食瓜菜等雜物。因地形陡 ...
土掌房反應的氣候特點
土掌房反應的氣候特點有:境內立體氣候明顯、夏長霜期短、風小日照長、年平均日照數達2176小時,作物生長期為285天,屬於典型的南亞熱帶氣候。
土掌房為瀘西城子歷史文化名村,位於瀘西縣城南部永寧鄉境內大永寧行政村。地處兩州(紅河州、文山州)三縣(瀘西縣、彌勒縣、丘北縣)交界處,距瀘西縣城25公里,瀘中( ...
安溪閩南特色——白頭格古民居群
安溪縣散落著許多獨具閩南特色的古民居,位於該縣蓬萊鎮上智村的白頭格古民居群,距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現存較完整的有7座,2003年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被評為泉州市十佳古民居。
A
12棟房子建30年
白頭格古民居群包括和安樓、德安樓、娛山樓、玉安宅、聯安樓、泰安樓、美 ...
景頗族民居特色——豬腳屋
燦爛的景頗族文化是中國民族文化中一抹亮麗的色彩。景頗族文化的歷史源遠流長,從景頗族文化中我們可以看到許多極具民族特色的的文化習俗和民族傳統。其中,景頗族的建築文化就充分凸顯了景頗族的別具一格。下面就讓我們來深入瞭解看看景頗族的民族特色吧。
景頗族民居適應其所在地區的自然地理條件,多架空樓居,分低樓和高 ...
南北古民居文化
中國古民居實在是太古老了,因為我們甚至可以走進“山頂洞人”的家園。林林總總的中國古民居,無不各具風情,它們是古人物化了的生活方式,是中國各民族人民演繹人生話劇的最主要的舞臺。
桃花源里人家——徽州古民居
徽州名勝古蹟眾多,素有文物之海的美稱。徽州古民居與古牌坊、古祠堂並列為“徽州三絕”,到 ...
專家質疑泉州蔡氏古民居遭“破壞性保護”
未修繕時原貌
“像這樣的修繕,‘修舊不如舊’,簡直是一種‘破壞性的保護’。”昨天上午,剛參觀完蔡氏古民居的古民居文化研究學者駱中釗教授致電,對蔡氏古民居的修繕狀況提出自己的質疑。
質疑
“雙燕歸脊”被拉直?
駱中釗說,“古大厝”起源於五代十國時的閩國,如今已遍佈閩南語系的諸多鄉 ...
南北古民居各具風格
中國古民居實在是太古老了,因為我們甚至可以走進“山頂洞人”的家園。林林總總的中國古民居,無不各具風情,它們是古人物化了的生活方式,是中國各民族人民演繹人生話劇的最主要的舞臺。桃花源里人家——徽州古民居徽州名勝古蹟眾多,素有文物之海的美稱。徽州古民居與古牌坊、古祠堂並列為“徽州三絕”,到黃山旅遊的人不可不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