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背景:1921年秋天,徐志摩與才女林徽因相識,徐志摩與她交往甚密,隨後開始戀愛,並有論婚嫁之意。徐志摩在1922年3月向張幼儀提出離婚,認為他們不應該繼續沒有愛情,沒有自由的結婚生活。自由離婚,止絕苦痛,始兆幸福,這是徐志摩的單純的理想主義,在追求著一種理想的人生,感到生命似乎受到偉大力量的振撼。所有傾向分行的抒寫,是他接觸了大量的英國文學藝術,拜倫、雪萊、濟慈、哈代等的作品令他入迷。
寫作背景:1921年秋天,徐志摩與才女林徽因相識,徐志摩與她交往甚密,隨後開始戀愛,並有論婚嫁之意。徐志摩在1922年3月向張幼儀提出離婚,認為他們不應該繼續沒有愛情,沒有自由的結婚生活。自由離婚,止絕苦痛,始兆幸福,這是徐志摩的單純的理想主義,在追求著一種理想的人生,感到生命似乎受到偉大力量的振撼。所有傾向分行的抒寫,是他接觸了大量的英國文學藝術,拜倫、雪萊、濟慈、哈代等的作品令他入迷。
1、表達了詩人對昔日戀人今日好友的超乎友情又異於愛情的細膩情懷。
2、《山中》這首新詩是徐志摩在生命的最後一年寫給林徽音的;當時作為梁思成妻子的林徽因在香山療養肺病,徐志摩去探望她,看到昔日戀人憔悴不堪。回到寓所後,在一片深夜的靜謐之中,寫下了這首膾炙人口的抒情詩,表達了詩人對昔日戀人今日好友的超乎友情又異於愛情的細膩情懷。
3、詩人把香山寓所的夜景淡淡地勾畫出來,無以傾訴的萬語幹言都落在“不知”兩字上:想必今夜的山中,應是同樣的月白風清吧;而同樣的景中是否有同樣的情生呢?病中的人啊,應知道同一輪清輝下還有人在默默的關注著你呢!可惜,我來不了,也不能來。既然身體收到這樣那樣的束縛,但我的心,靈魂是自由的。“我欲乘風歸去”,融入柔風中的一片,在你上空徘徊,化著清輝中的一抹,灑在你的窗前,似一枚清翠的松葉款款地潛入你的夢境。但我怎能掠擾你的酣眠?怎能再去攪動已經平靜的情感的心波呢?於是只得在輕輕地嘆息中注目著你的安眠。“輕柔如同嘆息—不驚你的安眠!”至此情感的波濤已達到了它的巔峰,思慮是如此的濃烈,但這一切都包裹在一層溫柔而體貼的心膜中,它不像戀詩那樣地直露渲洩,也不像友人贈詩那樣節制有度,把那隔又不隔、蘊而不渲的一縷情思的波瀾細膩入微地表達出來了。
徐志摩是現代詩人、散文家,是浙江海寧市硤石鎮人。徐志摩是金庸的表兄。原名章垿,字槱森,留學美國時改名志摩。曾經用過的筆名有:南湖、詩哲、海谷、谷、大兵、雲中鶴、仙鶴、刪我、心手、黃狗、諤諤等。
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詩人,新月詩社成員。1915年畢業於杭州一中,先後就讀於上海滬江大學、天津北洋大學和北京大學。 1918年赴美國學習銀行學。1921年赴英國留學,入劍橋大學當特別生,研究政治經濟學。在劍橋兩年深受西方教育的薰陶及歐美浪漫主義和唯美派詩人的影響。代表作品有《再別康橋》、《翡冷翠的一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