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路程:全程約8、9公里。
路線:
1、從徐家彙步行約360米,到達徐家彙站。
2、乘坐地鐵11號線,經過1站,到達交通大學站。
3、步行約160米,換乘地鐵10號線。
4、乘坐地鐵10號線,經過5站,到達豫園站。
5、步行約910米,到達上海城隍廟。
總路程:全程約8、9公里。
路線:
1、從徐家彙步行約360米,到達徐家彙站。
2、乘坐地鐵11號線,經過1站,到達交通大學站。
3、步行約160米,換乘地鐵10號線。
4、乘坐地鐵10號線,經過5站,到達豫園站。
5、步行約910米,到達上海城隍廟。
方案一,公交線路,地鐵1號線,地鐵2號線,全程約10、4公里。
1、從徐彙區步行約630米,到達徐家彙站;
2、乘坐地鐵1號線,經過5站, 到達人民廣場站;
3、步行約350米,換乘地鐵2號線;
4、乘坐地鐵2號線,經過2站, 到達陸家嘴站。
方案二,公交線路。
1、在肇嘉浜路天平路乘坐985路公交車;
2、乘坐11站;
3、在陸家嘴環路名商路站下車。
我們說到古人的定情之物就會想到玉佩,說到結婚就會想到紅色的喜服,說到北京就會想到長城……許多普通的事物在特定的文化面前都有著獨特的象徵意義。而葫蘆就是拉祜族具有傳奇色彩和象徵性的吉樣物。拉祜族自古就有“人從葫蘆出來”的神話,拉祜族把葫蘆視為聖物,象徵拉祜族從葫蘆中走出,向太陽奔去的精神追求和吉祥幸福的美好心願。
歡樂的葫蘆節
拉祜人民能歌善舞,每逢年節,吹笙跳舞,通宵達旦。拉祜族是一個節日眾多的民族,有許多傳統節日,葫蘆節、擴塔節、太陽節、月亮節、搭橋節、嘗新節、火把節、端幹節、獻新米節、分豬肉節等,其中尤以葫蘆節最為隆重。
葫蘆節,拉祜語稱為“阿朋阿龍尼”,是拉祜族最隆重的傳統節日,時間為每年農曆十月初十。
每當葫蘆節到來,拉祜族人民歡欣鼓舞。一大早,就穿著獨特的民族服裝,帶著自釀的美酒和糯米粑粑,殺豬宰雞,集中在村子裡的廣場上,通宵達旦,載歌載舞,開始一年一度的慶祝活動。全寨或數寨人同場歡舞,數十數百支蘆笙同時吹奏,氣勢宏大,十分壯觀。
午飯後,廣場中央放置著一張木桌,桌面上端端正正地插了一枝青翠欲滴的松枝,桌子下面的土地上,插著三枝青煙嫋嫋的香。幾位老者在場子中心吹響了葫蘆笙,邊吹邊跳,很快就進入了忘我的境界。天真無邪的兒童們按捺不住跟在老人的後面,合著葫蘆笙的節拍,以松枝為圓心,手牽手地圍成了一個圈兒歡快地跳起來,構成了一幅動人的老少歡樂圖;男人們吹起蘆笙,姑娘們跳起歡快的舞蹈,婦女們用大碗斟酒,一碗一碗地送給蘆笙手和跳舞的人們,不論男人還是女人,接過酒一飲而盡。舞蹈盡情地表現一年四季中,人們辛勤勞動、豐收的喜悅。他們以跳歌的形式感謝上天賜予的陽光和雨水,感謝風調雨順,感謝萬物生長,感謝“葫蘆”帶給他們生命的聖靈 ,他們認為“生命”是永遠值得感謝的。
入夜,熊熊的篝火,伴著葫蘆笙悠揚的音樂、敲著低沉的木鼓,老人們歌唱著生命的歡樂與不易。一個個悽美、歡樂的故事隨著老人的歌聲,在火光中跳躍,在木鼓聲中迴響,在月色中環繞,在生命之河中流淌。就這樣,三天三夜中,人們不停地跳著、唱著、唱著、跳著,盡情地歡樂,忘我地陶醉。渴了,喝口米酒,餓了,吃一口粑粑,累了、困了,休息一下接著再跳、再唱。這就是以葫蘆為吉祥物的拉祜族,與葫蘆的不解之緣成為一種凝結全民族四十多萬人歡騰的儀式。
永不消逝的葫蘆笙
拉祜族在創世史詩中說,人類的始祖扎笛和娜笛是從葫蘆中誕生的,拉祜族的祖先也是從葫蘆裡出來的。
拉祜族蘆笙的來源也有一個美麗的傳說:過去拉祜族有五兄弟,互不團結,明爭暗鬥。他們的父母用五根竹管插入葫蘆中,做成葫蘆笙,吹出了和諧感人的曲調,喚回了孩子們的良知,使他們懂得和諧團結的重要,停止了無意義的爭鬥。拉祜族認為,葫蘆做成的蘆笙本身就是一種神聖的象徵,吹響的蘆葫笙告訴人們一條顛撲不破的真理:團結和諧、和睦共處。
拉祜族用葫蘆裝水、裝酒、裝火藥、儲藏谷種、做葫蘆笙。葫蘆有許多優點,裝水水質清、裝酒不跑味、裝火藥不怕潮、儲藏谷種兆豐年。拉祜人離不開葫蘆,除了按照民族的習俗在農忙中的短暫時期要讓蘆笙“歇窩”,其它時間拉祜人與蘆笙總是形影不離,朝夕相伴。拉祜男人,身上至少有三個葫蘆:一個裝水或酒,一個裝火藥,一個就是葫蘆笙。
不知從什麼時候起,葫蘆笙就一直伴隨著拉祜人:老年人每天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吹響葫蘆笙,用心中的樂章去迎接新的黎明;年輕人每天上工和收工,總是一邊吹著蘆笙一邊走,哪怕負重而行,他們也不願放下手中的葫蘆笙;無論怎麼累,只要蘆笙一響就解了乏;逢年節和歡慶的時候,拉祜族人以蘆笙來相互傳播心中的喜悅;戀愛時,他們靠蘆笙來傳達心底的秘密;收穫時,他們用蘆笙來頌讚辛勤的汗水,感謝上蒼的恩賜;苦悶時,他們借蘆笙來驅散胸中愁雲。
夢見死人從棺木中走出來什麼兆頭 夢見死人從棺木中走出來預示著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