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心之年是一個成語,釋義是年齡的代稱,意思是指人在70歲的時候。
從心之年出自《論語·為政》,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所以後代稱70歲為從心之年。
如果是按照所代表的年齡從小到大,排序是舞勺之年、從心之年。舞勺之年的意思是:男孩子在13至15歲期間學習舞勺,從心之年的意思是:隨心所欲的年齡,一般用來表示70歲的人。
舞勺之年出自《禮記.內則》:“十有三年學樂誦詩舞勺。成童舞象學射御。”
從心之年出自《論語·為政》:“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類似還有:知非之年,指50歲。鮐背之年,指九十歲高齡,泛指老人高壽。期頤之年,指活到百歲的人。
1、耳順之年是60歲。《論語·為政》中說:“六十而耳順。”何晏集解引鄭玄日:“耳聞其言,而知其微旨。”後即以“耳順”或“花甲”為六十歲的代稱。《論語·為政》“五十而知天命”,所以稱50歲為知命之年。
2、耳順之年,意思是六十歲時聽別人言語便可判斷是非真假,指60歲的代稱。出自《論語·為政》。先秦·孔子《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譯文:我十五歲開始立志學習;三十歲學有所成;四十歲遇到事就不會迷惑;五十歲時懂得天命;六十歲能聽得進去不同的意見;到了七十歲能順著心意去做事,而不會超越世間的規矩。
1、“金釵之年”指的是我國古代女子12歲。
2、我國古代女子12歲稱金釵之年,13歲稱豆蔻年華,15歲稱及笄之年,16歲稱碧玉年華,20歲稱桃李年華,花信年華:女子二十四歲;女子出嫁稱摽梅之年。而立:三十歲。不惑:四十歲。 ...
1、天命之年是指五十歲。知道自己命運的年齡.
2、出處:春秋時期、孔子《論語·為政》:“五十而知天命。”
3、釋義:五十歲能知道哪些是不能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4、原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5、翻譯:孔子說: ...
1、在古代,及笄指的是女子滿十五週歲的時候,同時,也可以將及笄視為古代女子成年的一個分水嶺,女子過了及笄之年就可以結婚生子了。及笄一詞最早出自於《禮記》之中,及笄中的“笄”字指的就是女子的髮簪,及笄也可以理解為插髮簪,而過了及笄之年的女子,在外形上也會有很大的改變。
2、古代男子和女子的成年時間各不相 ...
1、在古代,及笄指的是女子滿十五週歲的時候,同時,也可以將及笄視為古代女子成年的一個分水嶺,女子過了及笄之年就可以結婚生子了。及笄一詞最早出自於《禮記》之中,及笄中的“笄”字指的就是女子的髮簪,及笄也可以理解為插髮簪,而過了及笄之年的女子,在外形上也會有很大的改變。
2、古代男子和女子的成年時間各不相 ...
及笄在古代的意思就是女生長大之後年滿15歲,就可以嫁人,若是之前沒有婚約的女子就是待字閨中。有了婚約的女子在及笄之後都是很快便嫁了出去。
那麼,本期瞭解及笄的古代年齡稱謂。
“及笄之年”和“及冠之年”是古代男女成年人的“大節日”,從這年生日開始,就是男女青年最適宜的婚嫁年齡了。
“及笄之年”, ...
女子二十歲。桃李之年意思是說這個時期的女子正像桃李盛開的時候一樣豔麗動人。它的原本稱謂是“桃李年華”。語出陸游的詩句:粉淡香清自一家,未容桃李佔年華。明朝徐渭在作品《又啟嚴公》中也寫道:“誓將收桑榆之效,以毋貽桃李之羞,一雪此言,庶酬雅志。”桃李盛開、明豔動人,比喻女子,也是極好的讚美。
花信之年:對 ...
耳順之年指的是六十歲,也為花甲之年,意思是六十歲時聽別人言語便可判斷是非真假。通常還有一種意思是指,到了六十這個年紀,是聽得進逆耳之言的,指人生修行所能達到的一種高度。
出處:先秦-孔子《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