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在樊籠裡,復得返自然。”出自陶淵明的《歸園田居》其一 。
晉義熙二年,亦即淵明辭去彭澤令後的次年,詩人寫下了《歸園田居》五首著名詩篇。這是詩人辭舊我的別詞,迎新我的頌歌。它所反映的深刻思想變化,它所表現的精湛圓熟的藝術技巧,不僅為歷來研究陶淵明的學者所重視,也使廣大陶詩愛好者為之傾倒。
寫該詩時,陶淵明深感自己周身的社會是充滿著物慾與名利之爭,而他懷揣著不與世俗同流合汙的心態,選擇歸隱山林,《桃花源記》和文章都流露了作者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以及眅依田園,追求自由的生活理想。
“久在樊籠裡,復得返自然。”出自陶淵明的《歸園田居》其一 。
晉義熙二年,亦即淵明辭去彭澤令後的次年,詩人寫下了《歸園田居》五首著名詩篇。這是詩人辭舊我的別詞,迎新我的頌歌。它所反映的深刻思想變化,它所表現的精湛圓熟的藝術技巧,不僅為歷來研究陶淵明的學者所重視,也使廣大陶詩愛好者為之傾倒。
寫該詩時,陶淵明深感自己周身的社會是充滿著物慾與名利之爭,而他懷揣著不與世俗同流合汙的心態,選擇歸隱山林,《桃花源記》和文章都流露了作者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以及眅依田園,追求自由的生活理想。
在樊籠裡復得返自然不是對偶句。“樊”和“返”的詞性都不一樣。
對偶通常是指文句中兩兩相對、字數相等、句法相似、平仄相對、意義相關的兩個片語或句子構成的修辭法。對偶從意義上講前後兩部分密切關聯,凝練集中,有很強的概括力;從形式上看,前後兩部分整齊均勻、音節和諧、具有戒律感。嚴格的對偶還講究平仄,充分利用漢語的聲調。
對偶大概可以分為三種:
1、正對:事物的兩個角度、兩個側面說明同一事理,在內容上相互補充。上句和下句在意思上相似、相近、或相補或相襯的對偶叫做正對。
2、反對:前後兩個句子的意思相反的對偶句子叫反對。
3、串對:又叫連對,流水對。它的前後兩個句子在意義上有連貫、因果、條件、轉折等關係。這種對偶句子稱為串對。
何時復西歸的前一句古詩是:百川東到海。出自漢代漢樂府創作的一首樂府詩《長歌行》,原文如下:“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陽春佈德澤,萬物生光輝。常恐秋節至,焜黃華葉衰。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漢樂府是繼《詩經》之後,古代民歌的又一次大彙集,不同於《詩經》的是,它開創了詩歌現實主義的新風。漢樂府民歌中女性題材作品佔重要位置,它用通俗的語言構造貼近生活的作品,由雜言漸趨向五言,採用敘事寫法,刻畫人物細緻入微,創造人物性格鮮明,故事情節較為完整,而且能突出思想內涵著重描繪典型細節,開拓敘事詩發展成熟的新階段,是中國詩史五言詩體發展的一個重要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