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復活節的由來和風俗有哪些

復活節的由來和風俗有哪些

  1、節日設立的因由:《聖經新約全書》有記載,耶穌被釘死在十字架上,第三天身體活了,大家為了紀念這個救世主,從此便有了這個節日。

  2、習俗:西方國家在這個節日那天會有許多的習俗,像互送賀卡、小禮品,還有節日彩蛋、宗教遊行、敲鐘等等。尤其是節日彩蛋,形式各種各樣,每年這個節日的時候在美國白宮就會有滾彩蛋的活動,還會被各大媒體或各電視臺實況轉播。

清明節由來和風俗 清明節由來和風俗有哪些

  清明節的由來:

  據史籍記載,春秋五霸之一的晉文公重耳當年避難逃亡在外地,隨行的侍從中有一個人叫介子推,曾經在晉文公斷糧時偷偷“割股奉君”,令重耳感動不已。後來晉文公回國繼位後,論功行賞,卻偏偏忘了介子推。

  介子推也不爭利祿,帶著老母親隱居綿山。當時有人為其鳴不平,寫詩諷刺晉文公忘恩負義。這首詩很快就傳到了晉文公耳中。

  晉文公羞愧不已,親自帶眾大臣前往綿山請介子推回朝廷做官。介子推不想出山,便藏了起來。

  於是,有人出了個主意說,不如放火燒山,三面點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時介子推會自己走出來的。晉文公乃下令舉火燒山,孰料大火燒了三天三夜,大火熄滅後,終究不見介子推出來。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倆抱著一棵燒焦的大柳樹已經死了。

  為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把綿山改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並把放火燒山的這一天定為寒食節,曉諭全國,每年這天禁忌菸火,只吃寒食。

  清明節的習俗:

  1、牽鉤

  “牽鉤”是古稱,其實就是現代的拔河運動。據說春秋時,楚國為了進攻吳國,以牽鉤這種運動來增強人民的體質。它主要是以一根麻繩,兩頭分為許多小繩,比賽時,以一面大旗為界,一聲令下,雙方各自用力拉繩,鼓樂齊鳴,雙方助威吶喊,熱鬧非凡。

  2、放風箏

  風箏又稱“紙鳶”、 “鳶兒”,放風箏是清明時節人們所喜愛的活動。風箏即是用竹篾等骨架上糊上紙或絹,拉著系在上面的長線,趁著風勢可以放上天空,屬於一種單純利用空氣動力的飛行器。每逢清明時節,人們不僅白天放,夜間也放。

  3、盪鞦韆

  鞦韆最早叫"千秋",盪鞦韆是中國古代清明節習俗,樹椏枝為架,拴上彩帶,後為用兩根繩索加上踏板的鞦韆不僅可以增進健康,而且可以培養勇敢精神,至今為人們特別是兒童所喜愛。

  4、踏青

  中華民族自古就有清明踏青的習俗。踏青古時叫探春、尋春等,即為春日郊遊,也稱“踏春”。一般指初春時到郊外散步遊玩。踏青這種節令性的民俗活動,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其源泉是遠古農耕祭祀的迎春習俗,這種農耕祭祀的迎春習俗對後世影響深遠。

  5、掃墓祭祖

  中國歷史上,寒食禁火,祭奠先人,早已蔚為習俗。唐朝之bai後,寒食節逐漸式微,於是清明節掃墓祭祖成了此後持續不斷的節俗傳統。到了今天的社會,人們在清明節前後仍有上墳掃墓祭祖的習俗:剷除雜草,放上供品,於墳前上香禱祝,燃紙錢金錠,或簡單地獻上一束鮮花,以寄託對先人的懷念。

  6、插柳

  清明節是楊柳發芽抽綠的時間,民間有折柳、戴柳、插柳的習俗。人們踏青時順手摺下幾枝柳條,可拿在手中把玩,也可編成帽子戴在頭上,也可帶回家插在門楣、屋簷上。 插柳的習俗與避免疫病有關。

  清明節是什麼時候

  跟其他中國傳統節日用月亮曆法的農曆不同,其實清明節是一個太陽曆法的公曆日期,固定在公曆的每年4月4日至4月6日之間。有些同學問清明節是農曆幾月幾日這個說法是不對的,清明節的農曆日期每年都是不同的,他是太陽執行到特定位置上的公曆日期。比方說今年清明節是2015年4月5日,跟農曆沒有關係,大家可以看看線上電子萬年曆查詢。

清明節的由來和習俗 清明節來歷和風俗有哪些

  清明節的由來和習俗 清明節來歷和風俗有哪些

  清明節的來歷

  清明節又叫做踏青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在這一天人們會紛紛祭祀自己的祖先。我國的清明節大約起源於周朝,1935年中華民國政府將每年定4月5日為法定的假期,2006年5月20日經國務院批准,清明節被列為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屈原死,遂端午;子推死,遂清明。”清明節是怎樣由來的呢?咱們就來說道說道。

  在春秋時期,重耳(晉文公)為了逃避政治的迫害而長期流亡在國外。在外流浪期間,介子推一直陪伴在重耳的身邊。有一次重耳因為飢餓暈倒了,一點吃的也沒有,在這生命危急的時刻,介子推割下了自己大腿上的一塊肉,給重耳做了碗湯,就這樣才使得重耳撿回了一條命。

  後來重耳在秦國的援助下回國繼位,在他繼位後封賞群臣,卻沒有給介子推任何的封賞和職位,介子推也不想捲入官場就帶著自己的老母親離開了朝廷,隱居到綿山了。

  晉文公得知後,回想起介子推為自己做的一切,總感覺有點對不起他,並親自帶人到綿山去找介子推。可是眾人找了許久也找不到介子推,晉文公就聽取了小人的讒言放火燒山,希望逼出介子推。

  然而遺憾的是他們在一顆枯柳樹下找到了介子和他母親的屍體,然後還發現了一封血書:“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

  就這樣為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將放火燒山的這一天定為寒食節,各家各戶不點火只吃寒食。在第二年的時候晉文公再次來到介子推的古柳樹旁,卻意外發現枯死的柳樹已經復活了,晉文公感覺就像見到介子推一樣,於是將那棵柳樹賜名為“清明柳”,把寒食節後一天定為清明節。

  這就是我國清明節的來歷了,當然經過了長期的發展,後來寒食節和清明節的習俗就被合併了,寒食節也漸漸被人遺忘,所以就有了人們只知清明而不知寒食的說法。

  清明節的習俗

  清明節的習俗是豐富有趣的,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盪鞦韆、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相傳這是因為清明節要寒食禁火,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所以大家來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以鍛鍊身體。因此,這個節日中既有祭掃新墳生別死離的悲酸淚,又有踏青遊玩的歡笑聲,是一個富有特色的節日。

  盪鞦韆

  這是我國古代清明節習俗。鞦韆,意即揪著皮繩而遷移。它的歷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後為了避忌諱,改為鞦韆。古時的鞦韆多用樹椏枝為架,再栓上彩帶做成。後來逐步發展為用兩根繩索加上踏板的鞦韆。打鞦韆不僅可以增進健康,而且可以培養勇敢精神,至今為人們特別是兒童所喜愛。

  蹴鞠

  鞠是一種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內用毛塞緊。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這是古代清明節時人們喜愛的一種遊戲。相傳是黃帝發明的,最初目的是用來訓練武士。

  踏青

  又叫春遊。古時叫探春、尋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處呈現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正是郊遊的大好時光。我國民間長期保持著清明踏青的習慣。

  植樹

  清明前後,春陽照臨,春雨飛灑,種植樹苗成活率高,成長快。因此,自古以來,我國就有清明植樹的習慣。有人還把清明節叫作“植樹節”。植樹風俗一直流傳至今。1979年,人大常委會規定,每年三月十二日為我國植樹節。這對動員全國各族人民積極開展綠化祖國活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放風箏

  也是清明時節人們所喜愛的活動。每逢清明時節,人們不僅白天放,夜間也放。夜裡在風箏下或風穩拉線上掛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燈籠,象閃爍的明星,被稱為“神燈”。過去,有的人把風箏放上藍天后,便剪斷牽線,任憑清風把它們送往天涯海角,據說這樣能除病消災,給自己帶來好運。


處暑的來歷風俗是什麼 處暑節氣的由來習俗哪些

  導語:處暑時節的到來,太陽不再炙烤,盛夏漸行漸遠,秋意愈來愈濃。那麼,處暑的來歷和風俗是什麼?處暑節氣的由來和習俗有哪些?一起來看看。   處暑的來歷和風俗   處暑的由來   太陽到達黃經150°時是農曆二十四節氣的處暑。處暑是反映氣溫變化的一個節氣。“處”含有躲藏、終止意思,“處暑”表示炎熱暑天結束了 ...

中秋節的來歷風俗哪些 中秋節的由來與習俗

  導語:在當今社會,大家越來越能感受到中秋節文化的多樣性,我們的生活也因此變得更加豐富多彩。那麼,大家知道中秋節的來歷和風俗是什麼?中秋節的由來與習俗有哪些?   中秋節的來歷和風俗   中秋節的來歷   中秋節起源於古代對月的崇拜,至今已歷史悠久。“中秋”這一詞最早記載於《周禮》。因我國古時的歷法,農曆8 ...

傣族的傳統節日 傣族的節日風俗哪些

  傣族的傳統節日   傣族重大節日有“關門節”、“開門節”和潑水節。“關門節”在七月中旬,這時正是農忙季節,佛教節日也大多集中在這段時間,以便集中精力搞好生產,同時還要舉行盛大的“賧佛”活動,以食物、鮮花、銀幣、紙幣等獻佛。“關門節”要持續三個月左右,到十月中旬的“開門節”為止。 傣族最盛大的節日是潑水節。 ...

中秋節的來歷風俗哪些

  1、起源:它起源於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動。《禮記》上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亮,說明早在春秋時代,帝王就已開始祭月、拜月了。後來貴族官吏和文人學士也相繼仿效,逐步傳到民間。   中秋節的起源和農業生產有關。秋天是收穫的季節。“秋”字的解釋是:“莊稼成熟曰秋”。八月中秋,農作物和各種果品陸續成 ...

少數民族的節日風俗哪些

  少數民族的節日和風俗有:   1、傣族:孔雀舞。   節日:潑水節、關門節、開門節。   2、壯族:崇拜祖先,信仰多神,有嚼檳榔和用檳榔招待客人的傳統習慣。   節日:中元節、牛魂節、三月歌、吃立。   3、土家族:崇拜土王,哭嫁。   節日:趕年,四月八、六月六、大端午、七月十五等。   4、黎族:婦女 ...

清明節的日期風俗哪些

  清明節的日期都在每年的4月5日,清明節的風俗有:掃墓祭祖、踏青郊遊、插柳、放風箏、盪鞦韆、吃青團等,每年一到清明節,很多地方還會以不同的形式,舉行各式各樣的紀念活動來緬懷革命先輩,紀念戰鬥英雄。   清明節,是中國最重要的祭祀節日,國人自古就有禮敬祖先、慎終追遠的禮俗觀念,因此在清明時節逐漸形成春祭的傳統 ...

三月三的來歷風俗哪些

  一、來歷:伏羲和其妹女媧摶土造人、繁衍後代,豫東一帶尊稱伏羲為“人祖爺”。在淮陽建起太昊陵古廟,由農曆二月二到三月三為太昊陵廟會,善男信女、南船北馬,都雲集陵區,朝拜人祖。   二、風俗:   1、農曆三月初三有吃薺菜煮雞蛋的習俗,每年農曆三月初三是漢人迎接祖先靈魂的日子,用吃雞蛋的方式紀念祖先。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