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民國19年),德州郊區馬莊村民袁福生趕馬車結識了德州駐軍二十三師軍人劉長河,因劉長河會演唱《王小趕腳》,兩人共同探索改編了《王小趕腳》。袁福生憑多年趕車侍弄牲口的經驗及本身武功基礎,把表演勒環、著鞭、揚蹄、撒歡、鬧性等動作摹擬得惟妙惟肖,創作了生動逼真的德州跑驢這一民間舞蹈形式。演出形式有單驢、對驢和驢隊。
1930年(民國19年),德州郊區馬莊村民袁福生趕馬車結識了德州駐軍二十三師軍人劉長河,因劉長河會演唱《王小趕腳》,兩人共同探索改編了《王小趕腳》。袁福生憑多年趕車侍弄牲口的經驗及本身武功基礎,把表演勒環、著鞭、揚蹄、撒歡、鬧性等動作摹擬得惟妙惟肖,創作了生動逼真的德州跑驢這一民間舞蹈形式。演出形式有單驢、對驢和驢隊。
這個娛驢節在送肥結束的日子舉行。
過去中國西藏的家人是很辛苦的,農人的驢更辛苦。按照封建莊園制度的例規,農奴既要種自己的“份額地”,又要種莊園的“自營地”,還要隨時負擔西藏地方政府、藏兵和寺院的長途或短途運輸徭役。作為農村主要馱畜的毛驢,真是一年到頭身上的汗水沒有乾的時候,背上的毛沒有被太陽照曬的時候,因為總是馱著重物嘛!有這樣一首民歌:
呵,來了,來了,
甲絨村的毛驢來了;
毛驢嘈雜的鈴聲,
驚破了老爺的好夢!
老爺還在甜蜜的夢鄉,農奴和他的毛驢早已在辛苦奔忙了。還有一首,很形象地描述了毛驢的處境:
拉薩西郊大路上,
毛驢跑得比馬快;
不是毛驢跑得快,
是主人用鞭子抽打。
每年藏曆新年剛過,農村立即進入春耕大忙。澤當平野是西藏農業的黃金地段,精耕細作有兩千年的歷史。從莊園到農戶都非常注重積肥施肥,堆積如山的肥堆全靠人背驢運。因此送肥期間農人忙得兩頭見星星,毛驢的背脊磨得傷疤疊著傷疤。當如山的肥料撒到雅隆河畔平曠的田野之後,一年一度的“娛驢節”便在堆過肥料的曠場上開始了。
娛驢節奇特而有趣,一切被顛倒過來。
毛驢被卸掉脖套,卸下木鞍,連一個鈴兒也不留,讓它自由自在,隨意走走停停,如同典禮上的貴賓。農人則給自己戴上驢的脖套,系起驢的脖鈴,甚至揹著驢的木鞍子。一句話,他們把自己扮成了驢。
農人給驢喂青稞酒、酥油茶,還有農村平日很難吃到的娛驢節食品。他們陪著吃喝,但不能站著,也不能用碗、用勺子或筷子,而要像驢一樣,趴在地上,用嘴巴直接在“嘎倒”(銅盆)裡舔糌粑、吮茶酒。當然,這種吃喝法很彆扭。
吃飽喝足,農人開始表演。他們模仿著毛驢的姿態,在曠場上奔跑,在泥裡打滾、蹶子、甩耳朵、直到脖子嗚嗚吼叫,既可愛又可笑,逗得大家哈哈直樂。被灌醉了的毛驢們,並不關心和欣賞主人的表演,而是自己活蹦亂跳,長嘶短叫,自我表現的願望非常強烈,整個娛驢節場地人歡驢舞,熱鬧非凡。
舊時,莊園的管家、監工,平日欺負“烏拉”(支勞役差的農奴),任意打罵百姓。在娛驢節上,表演者常常凌毛驢發狂,跑過來踢他們兩腳,啐上一口,出出積壓在肚子裡的氣。被踢者當然非常惱怒,但這一天是“毛驢神聖”,毛驢的一切行動受到家鄉守護神的保護,他們只好做罷。
驢是中國西藏農人患難與共的朋友,它們吃最粗糙的草料,辛辛苦苦的勞動,默默無聞,忠心耿耿,把家人們幾乎難以承受的苦活累活,無怨無悔地承當過來。農人對毛驢非常感激,甚至充滿崇拜之情,總找個機會“報答”一番,哪怕自己裝驢也可以,只要毛驢高興、滿意。當然,娛驢,也是娛人,經過積肥送肥的繁重勞動,農人們累得精疲力竭,聚在一起喝喝酒,唱唱歌,驢當人,人演驢,狂允人叫,大家痛痛快快地笑上一天,笑掉一些苦惱、疲勞,在平日時欺壓自己的人的身上出出氣,也是人生一樂。短暫地輕鬆一下。更繁重地耕田播種,又在等著他們了。
天蠍座出行最佳驢友
蠍子這個月像憂鬱使者,比較地多思多慮,若想讓自己解脫出來,就邀約朋友中的多動兒或多舌兒吧!路上鴰噪一點不要緊,最緊要的是別讓自己有機會悲春。最近雙子情緒居高位,而其本性中的好奇心與貪玩心也會感染到你,你正需要這樣的一位歡快使者!
出遊小貼士:鞋一定要舒適,防滑的旅遊鞋是上選。蠍子們還需隨時注意腳下,別邊走邊想問題,一不小心就摔跤呢!
後備驢友:
白羊座,天秤座,
雙魚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