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句話的意思是心中存有善念,才能走的遠。心誠至善,是儒家所提倡的“修身,養性,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一種階梯式的道德修養的頂點,儒家謂人的道德修養所能達到的最高境界。
至善,“最崇高的善”。通常指一切其他的善都包含於其中或者都來源於它的那種最高的善。出於西漢·戴聖《禮記·大學》:“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朱熹集註:“言明明德,親民,皆當至於至善之地而不遷,蓋必其有以盡夫天理之極,而無一毫人慾之私也。”
這句話的意思是心中存有善念,才能走的遠。心誠至善,是儒家所提倡的“修身,養性,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一種階梯式的道德修養的頂點,儒家謂人的道德修養所能達到的最高境界。
至善,“最崇高的善”。通常指一切其他的善都包含於其中或者都來源於它的那種最高的善。出於西漢·戴聖《禮記·大學》:“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朱熹集註:“言明明德,親民,皆當至於至善之地而不遷,蓋必其有以盡夫天理之極,而無一毫人慾之私也。”
犯其至難方能圖其至遠意思是至高至難的地方衝擊,才能夠達到至臻至美的境界;向至高至難的地方發起挑戰,才能夠達到最遠的目標。一個人敢於挖掘潛力,挑戰極限,就能超越自我。
犯其至難方能圖其至遠出自蘇軾《思治論》,指出要“課百官,安萬民,厚財貨,訓兵旅”;又分別在《萬言書》和《辨試館職札子之二》中力斥時弊,又向神宗提出其改革綱領乃“法相因則事易成,事有漸則民不驚”,更力主擇賢選能並望神宗能“與二三大臣孜孜講求,磨以歲月,則積弊自去而人不知”。可見東坡既非守舊儒生,亦非空腐文士,而是既謀革新、復圖漸進的務實型人物。
1、“最是書香能致遠”的意思是隻有讀書越多的人,才能走的更遠。完整的句子是“腹有詩書氣自華,最是書香能致遠”,後人改編自出自於蘇軾《和董傳留別》,原詩句是“麤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
2、嘉祐六年,蘇軾中制科考試的第三等,被授職大理評事。期間,董傳經常與他相伴。第二年,蘇軾罷官赴汴京,在經過長安時與董傳告別時,作下此詩。全詩在開頭兩句描繪了董傳身披粗布,粗絲綁發的形象。表示董傳雖然家裡貧窮,但勤於讀書,所以氣質也與常人不同。後面兩句則寫了董傳不甘再過貧苦的日子,想要透過科舉考試來改變命運的偉大志向。
3、第五、六句運用了“擇婿車”的典故。雖然董傳不能和孟郊一樣騎馬觀花,但機會被“選婿車’包圍。詩人鼓勵董傳沒錢也沒關係,等中科考後就什麼都有了。最後兩句承接上句,繼續給予董傳鼓勵,祝願他早日金榜題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