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餘者影響包含了三層含義:
1、具有某些現代意識和特點的個性以及過人的才華,不為社會所容,被丟擲社會既定軌道;
2、性格較弱,意志不堅,對不合理的社會無力反抗,在現實面前無所作為,在這世界找不到適宜的位置。作者小說中的主人公,多為多愁善感、僨世嫉俗而神經脆弱的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他們不僅生活拮据,在政治上也常常遭受打擊,作品裡他們自己也不斷反述自己是個不幸的人;失望、苦悶、病痛、貧困、死亡、空虛幾乎隨處可見。他們精神萎頓,找不到人生的出路,總是自憐自艾、自我麻醉,他們也稱自己
零餘者影響包含了三層含義:
1、具有某些現代意識和特點的個性以及過人的才華,不為社會所容,被丟擲社會既定軌道;
2、性格較弱,意志不堅,對不合理的社會無力反抗,在現實面前無所作為,在這世界找不到適宜的位置。作者小說中的主人公,多為多愁善感、僨世嫉俗而神經脆弱的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他們不僅生活拮据,在政治上也常常遭受打擊,作品裡他們自己也不斷反述自己是個不幸的人;失望、苦悶、病痛、貧困、死亡、空虛幾乎隨處可見。他們精神萎頓,找不到人生的出路,總是自憐自艾、自我麻醉,他們也稱自己
1、郁達夫於1923年出版的個人第二部小說集。集中包括《沉淪》、《血淚》 、 《蔦蘿行》 、《還鄉記》三篇小說,以及《獻納之辭》、《自序》和《寫完了蔦蘿集的最後一篇》三篇文字。
2、郁達夫浪漫主義文學風格的形成與控日本,是近代日本浪漫主義文學有著很緊密的聯絡,可以說是日本的浪漫主義文學遷就了他的浪漫主義文學,其風格與日本浪漫主義文學風格極相似,即呈現出一種“憂傷、厭世”的情緒。這一風格同時也成為了中國現代浪漫主義文學的早期特點。
3、《沉淪》集是自敘傳抒情小說的潮流之始。小說內容常常取材於作者本人的經歷,遭遇,心情。作者郁達夫的文學活貫穿了從五四運動和抗日戰爭的幾個重要時期,從最初表現表面的苦悶,逐漸擴大到反映勞動人民的不幸,他的作品真實而深刻地反映了他那個時代的部分精神面貌。 他的小說雖以抒情為主、情節為次,但在濃烈的抒情氣氛中,人們還是能夠觸控到人物的脈搏和靈魂,就是說作者用抒情的方式同樣塑造出了真實感人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1、郁達夫(1896年12月7日-1945年9月17日),男,原名鬱文,字達夫,幼名阿鳳,浙江富陽人,中國現代作家、革命烈士。曾留學日本,畢業於名古屋第八高等學校(現名古屋大學)和東京帝國大學(現東京大學)。
2、郁達夫是新文學團體“創造社”的發起人之一,一位為抗日救國而殉難的愛國主義作家。在文學創作的同時,還積極參加各種反帝抗日組織,先後在上海、武漢、福州等地從事抗日救國宣傳活動,其文學代表作有《沉淪》、《故都的秋》、《春風沉醉的晚上》、《過去》、《遲桂花》、《懷魯迅》等。
3、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九月十七日,郁達夫被日軍殺害於蘇門答臘叢林。195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追認郁達夫為革命烈士。1983年6月20日,民政部授予其革命烈士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