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青花可以分為三個時期: 青花加彩期、青花青白釉時期、至正型青花時期。
1、元代青花瓷的胎質重而堅,器壁較厚,大器較多。由於含雜質多,胎裡大多有鐵褐色小點。胎是用高嶺麻蒼土做的。
2、老的元青花,都是用柴木窯燒的,而現在大多仿品都是用氣窯燒的,這兩種工藝不同,釉質的化學變化物理變化也有所不同。特別是釉中氣泡的形成過程上,它是不一樣的,古代柴木窯燒的氣泡要顯得大小不一疏朗,氣泡明亮。
3、青花髮色有濃豔、淡雅、青灰三種。濃豔是用進口蘇泥勃青料,淡雅是進口料與國產料混合使用。相當部分的青花燒成後有黑色斑點、且較深。至正型的元青花用的都是進口的蘇麻離青料,而蘇麻離青料有一個特點,就是高鐵低錳,青花深沉藍中帶點紫色,青中微微地泛綠。而現代絕大多數仿品,都只是在國產青花產中簡單地加入氧化鐵粉,在高溫的作用下,這些氧化鐵會迅速浮到釉子表面形成結晶。在顯微鏡下觀察多呈礦渣狀斑點。
元青花瓷器是指元代生產的青花瓷器,青花瓷,又稱白地青花瓷,一般簡稱為青花,是中國瓷器的主流品種之一,屬釉下彩瓷。而元青花瓷器如何鑑定呢?可以透過其顏色、紋理、胎質、釉面等等細節來進行鑑定。
元青花瓷器怎麼鑑定
1、顏色:真正的元青花用的是進口的蘇麻離青料,燒製的成品青花顏色為深沉藍中帶點紫色,青中會泛點綠色。
2、紋理:由於元代器物大多采用的是手藝拉坯或脫坯成型技術,所以在元青花器物的內壁會留下明顯的指紋和旋紋。
3、胎質:元代青花瓷的胎質重而堅,器壁較厚,大器較多。但是胎裡一般都會有鐵褐色的小點,因為元青花瓷含雜質較多。
4、釉面:元青花瓷器的釉質飽滿、肥厚,但是欠缺平坦度,因為其用的是蘸釉、澆釉和刷釉技術,不會像現代機器那樣的潤滑、平坦。
元青花瓷器的特點
在知道了元青花瓷器如何鑑定之後,我們再來看看元青花瓷器的特點。元青花瓷大改傳統瓷器含蓄內斂風格,以鮮明的視覺效果,給人以簡明的觀感,它的造型和繪畫藝術都是獨具特色的。
元代在公元1271~1368年燒元青花瓷器,是中國青花瓷器燒造工藝發展歷史上的重要時期。這一時期在前代釉下彩等工藝的基礎上逐步確立、完善了青花瓷器的燒造技術,並形成了自身的獨特風格。
鑑定元青花需要最基本的標準有七點:看器形對瓶、罐之類的器形要細看它的口沿、頸、肩、腹、足底,看是否有元代器形的特徵,同時也要鑑別器形的胎體重量,對器形全面進行分析。元代瓶、罐之類的器形一般胎體較厚重、胎質堅硬。看釉色元青花瓷的釉色白中微閃青,瑩潤透亮,但也有青花瓷偏白或偏青。元代中早期(延祐期)的瓶、罐之 ...
元青花瓷造型獨具特色。從製作工藝上看,此時出現了胎體厚重的巨大形體,如大罐、大瓶、大盤、大碗等。但也有精細之作,如胎體輕薄的高足碗、高足杯、匜、盤等。在元代社會,青花瓷還沒有成為宮廷或人們日常生活的必需品,除酒具、明器外,主要產品是對外輸出,因此元青花瓷的造型有一定特殊性,其原因乃是為了滿足不同地域、不同 ...
1、大明宣德青花瓷器胎土精細、釉汁均淨、造型工整、凝重渾厚、胎質細膩、多細砂底、器形多樣、青花濃豔、紋樣優美而久負盛名。琢器介面少見,胎體比永樂時厚重、堅緻;
2、大明宣德青花瓷器釉面特點為桔皮紋,青花器釉面,呈亮青,前期與後期釉面稍白,中期為青白色,釉面均很細潤;
3、大明宣德青花瓷器的紋飾粗重 ...
清朝的青花瓷以三代(康熙、雍正、乾隆)最為傑出,而清三代中,又以康熙時期青花瓷最為著名。康熙青花瓷胎質潔白,質地細膩,所屬之釉的色調呈淺藍色或淡青色。康熙早期的青花瓷釉層薄,一些盤和瓶的底部施釉差不多呈乾枯狀態。康熙中期的青花瓷青花髮色掌握得很準,往往呈現出純藍色,明亮爽目,鮮豔濃翠。雍正時期青花瓷青花髮 ...
玉壺春瓶及執壺由元代的瘦長器體而演變為粗碩豐圓,大尊、雙耳瓶、墩碗、軍持、盞託及折沿、菱花口大盤類,均古樸莊重,也有更加清秀圓潤的盤、碗。其裝飾工藝,器內陽文印花,外壁以青花裝飾,是為元代樞府窯及元青花技藝的繼續。南京明故宮御帶河和北京的元、明宮殿遺址,於1964年、1984年出土了大批殘瓷,表明此時有青 ...
1、顏色髮色深沉。
老東西無論青花和五彩(膠粘彩)、琺琅彩(油料彩玻璃白)、粉彩(油料彩玻璃白),經後天長期風化後,一般都顯得深沉、乾癟。礦物原料特點是容易聚散,積墨處厚實,易結斑、吃胎,有濃淡層次變化。
2、看釉光。
油光,晶光,銀光,寶光,光感柔和,表面發綠,鴨蛋清則對;賊光,火光,浮光, ...
1、鑑別清康熙青花瓷器技巧之胎體:康熙前期胎體雖然較精細,瓷質堅實緊密,但仍未能擺脫明晚期厚重的特徵。到了中晚期,才變薄,接近於雍正的輕薄俊秀。現代的高仿康熙瓷器物,其胎體厚薄均勻,入手沉穩凝重,胎薄卻過於輕薄。胎體有粗細兩者,細的不像真品的滑潤細膩,細撫摸其有粗糙的感覺,從胎體上很難區別其真偽。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