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仙女節。
2、農曆三月十五日時值陽春三月,怒江兩岸鮮花怒放,怒族人民為了紀念這位聰明能幹堅強的姑娘,便將這一天定為鮮花節,在每年的這一天拜祭她,逐漸形成仙女節習俗。
3、怒族是中國人口較少且跨國境線而居的少數民族之一,其傳統文化極易受到外界因素的衝擊,仙女節的傳承曾一度中斷,直到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才得以恢復。怒族仙女節的社會基礎相當廣泛,體現出原始宗教尤其是自然崇拜、生殖崇拜的意識及受藏傳佛教文化的影響,對於怒族傳統文化傳承有著重要價值。
1、仙女節。
2、農曆三月十五日時值陽春三月,怒江兩岸鮮花怒放,怒族人民為了紀念這位聰明能幹堅強的姑娘,便將這一天定為鮮花節,在每年的這一天拜祭她,逐漸形成仙女節習俗。
3、怒族是中國人口較少且跨國境線而居的少數民族之一,其傳統文化極易受到外界因素的衝擊,仙女節的傳承曾一度中斷,直到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才得以恢復。怒族仙女節的社會基礎相當廣泛,體現出原始宗教尤其是自然崇拜、生殖崇拜的意識及受藏傳佛教文化的影響,對於怒族傳統文化傳承有著重要價值。
怒族文化是中國民族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早期的怒族是一個母系社會,和漢族相反的就是,怒族尊崇女性。因此便有了仙女節這個傳統節日。
仙女節在怒族人民的心裡佔據很重要的位子,每逢節日都要進行祭拜,下面,大家就隨小編一起去了解一下仙女節,怒族最盛大的傳統節日吧。
仙女節是雲南省貢山一帶怒族人民的民間傳統節日。當地又稱鮮花節,在每年農曆三月十五日舉行。屆時,以各村寨為單位選擇有鐘乳石的山洞為仙女洞,人們紛紛帶上祭祀用品前去祭祀。怒族仙女節又稱“鮮花節”,是雲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貢山一帶怒族人民的民間傳統節日,主要流傳於貢山縣丙中洛鄉的怒族聚居區,每年農曆三月十五日舉行,延續三天。節慶活動包括祭祀仙女洞並迎接聖水、歌舞求福、體育競技等。
怒族仙女節的起源,一種說法是源於原始崇拜,另一說法是怒族早期母系氏族尊崇女性的一種遺俗。怒族信奉仙女,以祈求安泰。
相傳人們憑弔的這位仙女,是吉木得村一位名叫阿茸的美麗姑娘。她發明了飛跨怒江的竹篾溜索,不辭艱辛劈開了高黎貢山,還在高黎貢山上為人們引出了甘甜的泉水,使常年乾旱、荒蕪的怒家山寨得到了澆灌,使兩岸的岩石變成了沃土,荒山變成了綠野。阿茸姑娘的名字傳遍了怒江兩岸,人們都稱她為仙女,並且十分崇拜她。
阿茸的美貌讓可惡的頭人起了壞心,頭人想霸佔阿茸。阿茸只好躲進深山,藏到高黎貢山的山洞裡。頭人不死心,追到山洞口,要阿茸姑娘出來嫁給他。阿茸姑娘沒有答應他。就在農曆三月十五日這一天,頭人放火將阿茸姑娘燒死在山洞裡。
農曆三月十五日時值陽春三月,怒江兩岸鮮花怒放,怒族人民為了紀念這位聰明能幹堅強的姑娘,便將這一天定為鮮花節,在每年的這一天拜祭她,逐漸形成仙女節習俗。
怒族是中國人口較少且跨國境線而居的少數民族之一,其傳統文化極易受到外界因素的衝擊,仙女節的傳承曾一度中斷,直到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才得以恢復。怒族仙女節的社會基礎相當廣泛,體現出原始宗教尤其是自然崇拜、生殖崇拜的意識及受藏傳佛教文化的影響,對於怒族傳統文化傳承有著重要價值。
您可能還會喜歡:
源遠流長的畲族小說歌文化
風格素樸簡約的仫佬族服飾文化
道教與土家族文化有著什麼樣的關係?
你對白族繞三靈文化了解多少?
春節是中國最隆重的傳統節日。它在每年的農曆正月初一,俗稱過年。春節的歷史悠久,它起源於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
中國人過春節的歷史已有4000多年。在春節期間,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都要舉行各種活動以示慶祝。這些活動均以祭祀祖神、祭奠祖先、除舊佈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幹百年來,人們使年俗慶祝活動變得異常豐富多彩。每年從農曆臘月二十三日起家家戶戶掃塵迎春、準備年貨,在住宅的大門上貼上紅紙寫成的春聯,屋裡張貼色彩鮮豔寓意吉祥的年畫,門前掛大紅燈籠或貼福字及財神、門神像等,福字還可以倒貼,路人一念福倒了,也就是福氣到了。所有這些活動都是日增添足夠的喜慶氣氛。春節是個歡樂祥和的節日,也是親人團聚的日子,離家在外的孩子在過春節時都要回家歡聚。過年的前一夜,就是舊年的臘月三十夜,也叫除夕,又叫團圓夜。新年的鐘聲敲過,街上鞭炮齊鳴,響聲此起彼伏,家家喜氣洋洋,新的一年開始了,男女老少都穿著節日盛裝,先給家族中的長者拜年祝壽,初二、初三就開始走親戚看朋友,相互拜年,道賀祝福。大街小巷的街市上還有舞獅子,耍龍燈,演社火,遊花市,逛廟會等習俗。這期間花燈滿城,遊人滿街,熱鬧非凡,盛況空前,直要鬧到正月十五元宵節過後,春節才算真正結束了。春節也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蘊含著中華民族文化的智慧和結晶,凝聚著華夏人民的生命追求和情感寄託,傳承著中國人的社會倫理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