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龍食肉動物有:棘背龍、霸王龍、躍龍、南巨獸龍、角鼻龍、高棘龍、迅猛龍、蠻龍、鯊齒龍、食肉牛龍、特暴龍、達斯佈雷龍、永川龍、蜥鳥龍、諾弗勒惡龍、蛇發怪龍、優椎龍、翼龍等。
恐龍(學名:Dinosauria),是出現在中生代時期(三疊紀,侏羅紀和白堊紀)它們主要棲息於湖岸平原(或海岸平原)上的森林地或開闊地帶。1841年,英國科學家理查德·歐文[2]在研究幾塊樣子像蜥蜴骨頭化石時,認為它們是某種史前動物留下來的,並命名為恐龍,意思是“恐怖的蜥蜴”。
恐龍食肉動物有:棘背龍、霸王龍、躍龍、南巨獸龍、角鼻龍、高棘龍、迅猛龍、蠻龍、鯊齒龍、食肉牛龍、特暴龍、達斯佈雷龍、永川龍、蜥鳥龍、諾弗勒惡龍、蛇發怪龍、優椎龍、翼龍等。
恐龍(學名:Dinosauria),是出現在中生代時期(三疊紀,侏羅紀和白堊紀)它們主要棲息於湖岸平原(或海岸平原)上的森林地或開闊地帶。1841年,英國科學家理查德·歐文[2]在研究幾塊樣子像蜥蜴骨頭化石時,認為它們是某種史前動物留下來的,並命名為恐龍,意思是“恐怖的蜥蜴”。
老虎、北極熊、棕熊、雄獅、黑熊、母獅、美洲豹、美洲獅、狼、獵豹、藏獒、雲豹等。肉食性動物是指以捕捉其他動物為食料的動物。如鯊以捕捉其他魚類為食,鷹、獅等禽獸以其他獸類、鳥、蛇、魚及昆蟲等動物為食料。在生態系統中,肉食動物通常屬於次級或以上級別的消費者。
以動物性物質為食物的動物。通常把不論是食活體或屍體的都稱為肉食性動物。動物性食物比植物性食物營養效果高;肉食性動物大都具有捕獲獵物的特殊的行動器官、敏捷運動所必需的肌肉和骨骼、大的嘴、銳利的牙齒和爪以及敏銳的感覺等特點。
老虎、北極熊、棕熊、獅子、黑熊等。
1、老虎:老虎是最大的貓科動物,體重範圍100-350公斤,分為4個大的亞種(西伯利亞虎,也稱東北虎,體重200-350公斤,雄性最大身長3.3米;孟加拉虎,180-260公斤;華南虎,170公斤,蘇門答臘虎,120公斤),是亞洲陸地上最強的食肉動物。
2、北極熊:也叫白熊,是熊科動物,是棕熊的白化。其身軀龐大,體長可達2.5米以上,雄性平均體重600公斤,最大的北極熊體重可達1002公斤。
3、棕熊:其身長雄性一般為170-280cm,尾長有8-14cm ,體重範圍130-1000公斤,平均壽命30年,4~6歲性成熟。毛長約6釐米,毛色隨季節變化大。
4、獅子:是唯一一種雌雄群居的貓科動物,現今第二大的貓科動物。獅的體型巨大,公獅身長可達180cm-250cm,平均體重230公斤,最大280公斤以上,母獅也有160cm,體重100-180千克,非洲陸地上最強的食肉動物。
5、黑熊:黑熊的體型只能算中等,頭至軀幹約120-180cm高,母熊的體型比較小,可能只有公熊的一半,性格比較軟弱,體重一般在100-300公斤。